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下手术对小儿隐睾症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瘢痕美观度影响

2021-04-28 00:48谢华浩罗忠群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隐睾经脐睾丸

谢华浩,李 浪,罗忠群,刘 铭

隐睾症为男童生殖系统中常见的畸形,主要是睾丸未正常发育,阴囊发育差;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生育能力、睾丸损伤或恶变,不利于男童的健康成长[1]。目前,临床多采用睾丸固定术治疗隐睾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睾丸固定术逐渐代替了传统经腹股沟开放手术,在隐睾症患者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2-4]。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会导致多个切口,且因手术出血、切口疼痛、外观瘢痕大等限制其发展。为弥补三孔腹腔镜手术的不足,近年来临床上衍生出了多种手术方法,以促进隐睾症患儿康复,但治疗效果均存在争议[5]。本研究探讨对比了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与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对小儿隐睾症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瘢痕美观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儿隐睾症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患儿94例隐睾症的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年龄在1~8岁;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及未触及睾丸的隐睾。②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麻醉药物过敏等手术禁忌证;睾丸缺如;纳入研究前已进行过二期睾丸固定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年龄为1~7(3.47±1.28)岁;右侧隐睾22例,左侧隐睾25例,双侧隐睾3例。观察组年龄为2~8(3.54±1.32)岁;右侧隐睾19例,左侧隐睾23例,双侧隐睾2例。2组年龄、隐睾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在进入手术室后行气管内插管,排空膀胱。静脉复合麻醉后,将患儿以仰卧位置于手术床上。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在脐部上缘做1个长2.0 cm的切口,在脐两侧与锁骨中线连线处分别做2个长2.0 cm的切口,放入3 mm或者5 mm的T管,建立气腹,置入30°腹腔镜。松解睾丸,并将其拖入腹腔镜。使用弯钳将未闭的鞘突管至阴囊底的隧道,切口阴囊底部的皮肤,采用止血钳将睾丸脱出,并对其固定、缝合。根据引带情况是否影响睾丸下降,决定保留或离断;如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者,则使用带针丝线荷包对内环口进行缝合。

1.2.2观察组采用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于脐环正中切开一个长1.5~2.0 cm的小口,放置5 mm的T管,建立气腹,置入30°腹腔镜。通过T管置入电钩、剪刀、抓钳,探查睾丸位置及周围血管发育情况。从环内切口剪开腹膜,显示局部血管及输精管,松解精索动、静脉及输精管。以环形切口的方式切开内环口腹膜,松解睾丸,并将其拖入腹腔镜。根据引带情况是否影响睾丸下降,决定保留或离断,术中注意保护患儿腹壁下动脉血管。睾丸与内环口的距离若>2 cm,则应在近端游离精索,并采用带针丝线缝合,就此观察10 min。若睾丸未出现变化则提示侧支循环较好,则行Fowler-Stephens一期手术;若睾丸外观及颜色与结扎前对比发生变化,则考虑行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6]:显效为治疗前后患儿隐睾症状好转或消失,睾丸位于阴囊底部;超声提示睾丸血运正常,未出现萎缩情况。有效为患儿隐睾症状明显好转,好转幅度超过50%,睾丸位于阴囊中部以上;超声提示睾丸血运正常,未出现萎缩情况。无效为睾丸明显萎缩,超声提示睾丸部分血运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1.3.3疼痛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7]对2组患儿术后6、12、24 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VAS评分总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为无痛,10分表示为剧痛,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

1.3.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阴囊血肿、出血、感染情况。比较2组术后皮肤表面瘢痕长度。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隐睾症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隐睾症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2.3术后VAS评分及止痛药使用情况 观察组术后6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术后12、24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分别为观察组9.09%(4/44),对照组26.00%(13/50),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隐睾症患儿术后VAS评分情况比较分)

2.4术后并发症与皮肤瘢痕美观度比较 2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组皮肤表面瘢痕长度分别为观察组(0.64±0.29)cm、对照组(2.74±0.85)cm。观察组皮肤表面瘢痕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2组隐睾症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隐睾症的诊治中,特别是对于无法通过查体扪及的隐睾症和B超确诊的腹腔型隐睾症,腹腔镜技术凸显出优势,成为该病诊治的标准手段[8-10]。文献报道,腹腔镜下实施睾丸固定术较为安全,且患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9,11-12]。腹腔镜手术通过在患儿脐周做1~3个切口,术中切口小,利于患儿预后;同时通过在腹腔镜下探查睾丸周围结构及精索周围血管发育情况,可明确病变睾丸的位置及性质;在探查双侧内环口,治疗高位、单侧、双侧隐睾症等具有明显优势[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90.00%以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症疗效满意。

既往文献指出,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既结合了传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又可同时避免腹腔镜在狭窄腹股沟游离精索结构操作困难的弊端;还可减少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中脐周两侧T管的穿置及缝合时间,对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儿术后创面愈合有明显优势[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这与既往学者报道结果相似[18]。提示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弥补了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多个弊端,可有效减少患儿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王利等[19]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报道,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组术后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 h的VAS评分及术后止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2组术后12 、24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其操作流程虽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类似,但三孔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多,在游离精索及输精管过程中出血量也会增多,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仅1个切口,术后疼痛感会明显低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考虑与腹腔镜下进行睾丸固定术,镜下操作时间短,术中创面暴露小有关,同时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未发现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组间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表面瘢痕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可见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睾丸固定术的术后切口瘢痕程度不明显,更美观。由于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下手术的术中操作器械相对集中,操作空间狭小,增大了操作难度,同时器械的相互干扰易使手术医师产生视野盲区。因此在为隐睾症患儿开展经脐单一切口腹腔下手术时,需由具有长期开展三孔腹腔镜手术且经验的丰富医师,建立相对固定的手术团队,配合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经脐单一切口腹腔下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感轻等优势;且患儿腹部瘢痕短、更为美观,为临床治疗小儿隐睾症提供了新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隐睾经脐睾丸
超声诊断睾丸肾上腺残余瘤1例并文献复习
隐睾严重可导致不育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
睾丸“犯拧”,赶快就医
小儿隐睾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3D与2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改良Bianchi术治疗中低位双侧隐睾的体会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高频彩超在睾丸扭转诊疗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