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意义探究

2021-04-29 03:47李建国苏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胆囊

李建国,苏静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浩特)

0 引言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往往用于临床的胆囊性疾病,该病症作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该病症的影响下,患者通常会产生腹痛、腹胀以及恶心等情况,同时患者可能伴随寒战高热以及黄疸现象的产生,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产生影响,同时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胆囊切除术手术作为临床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对胆囊性疾病有极大的治疗作用,同时经过设备的更新,通过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方式更佳,能够明显减少感染等现象的产生[2]。但由于术中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需对患者进行麻醉,以保证术中患者的稳定性。芬太尼和丙泊酚是临床常见的复合麻醉方式,能够对患者起到有效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影响[3]。现通过选取206 例需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为探究其使用意义,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相关部门批准,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206 例需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03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1 例,女性42 例,年龄24~76 岁,平均(47.27±5.19)岁,观察组男性55 例,女性48 例,年龄30~77 岁,平均(48.30±5.18)岁。对比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符合肝胆病症中胆囊性疾病的相关治疗标准;②无麻醉药物过敏者;③于患者知情条件下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者;②对麻醉药物过敏者;③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2076)和丙泊酚(国药准字H20143252)复合麻醉,用法及用量:于诱导前按照芬太尼0.1~5.0 μg/kg、丙泊酚1.5~2.5 mg/kg 以静脉内推注或者加入输液管中,若术中产生镇痛效果减弱的情况下可按照0.15~0.7 μg/kg 追加芬太尼[4]。

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43315)和丙泊酚复合麻醉,用法及用量:诱导前以5%葡萄糖注射液将瑞芬太尼稀释为250 μg/mL 溶液,丙泊酚以1.5~2.5 mg/kg 以静脉内推注或者加入输液管中,随后对患者进行静脉给药[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躁动、呕吐、呼吸抑制。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包含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各项恢复情况,包含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由两组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统计可得: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s)

组别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观察组(n=103)121.87±8.78 125.86±10.84 74.69±5.65 77.64±4.82 78.21±6.32 79.19±6.97对照组(n=103)122.04±8.81 136.57±11.65 75.16±5.81 86.52±6.96 79.44±6.57 90.62±7.43 t 0.139 6.831 0.589 10.645 1.369 11.387 P 0.890 0.000 0.557 0.000 0.172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各项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完成后各项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比(±s, mi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比(±s, min)

组别 自主呼吸时间 拔管时间 苏醒时间观察组(n=103) 5.98±0.72 5.85±1.73 6.52±1.96对照组(n=103) 8.21±1.34 12.67±2.17 13.69±2.52 t 14.878 24.941 22.793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临床医学广泛应用,其创面小、恢复快的手术效果受到患者认可,但同时会给予患者一定的疼痛感,从而导致血压以及血管功能产生变化,同时术后也会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6]。瑞芬太尼作为临床阿片类药物,药效时间较短,但能够起到强效的镇痛效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药效,并且在注射后可随患者尿液进行排除,不会蓄积于患者体内形成不良因素[7-8]。丙泊酚也是最为一种短期麻醉药物,通过静脉对患者进行注射不仅能够迅速产生麻醉作用,同时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对于血浆的清除率较高,可显著降低麻醉后的不良反应[9-10]。药物联用能够促使麻醉效果显著提升,同时降低对患者的影响,术后能够迅速恢复意识,对临床的手术治疗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

本文通过选取206 例需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变化中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方式更有利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应用,患者麻醉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并且治疗后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各项机体功能,为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提供基础,同时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麻醉后的效果,较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对比,其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良好的术后恢复效果也能够为手术的进行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胆囊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