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2021-04-29 03:47王秀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血栓静脉

王秀锋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下肢骨创伤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容易对静脉血管造成损害,出现血液高凝、血流速度减慢等情况,进而出现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后续治疗造成了影响[1]。本次研究通过我院骨科收治的40 例下肢骨创伤患者为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疼痛指标、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做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9 年6 月至2020 年2 月总计40 例下肢骨创伤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20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11 例,女性9 例,年龄为60~80 岁,平均(68.32±3.29)岁。对照组有男性11 例,女性9 例,年龄为60~80 岁,平均(67.46±5.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按照医院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患者的适当心理疏导。

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前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普及,告知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后果以及对后续治疗的影响,指导患者日常运动的规范,维持患者身体状态的良好,预防感冒等疾病出现,同时保证生活环境的干净、清洁,注意个人卫生。②心理护理:由于下肢骨创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情绪变化密切关注,常鼓励患者,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并及时予以患者反馈解决患者的情绪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③术后护理: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尽可能的保护其静脉内膜不受到损害,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均衡,多喝水,尽量食用清淡、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杜绝辛辣、刺激等重口味食物[2]。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锻炼运动,促进静脉的回流,加强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同时为避免患者无所事事的情况下容易胡思乱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阅览书籍以及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劳[3]。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

根据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进行对比,采用疼痛指数疼痛分级法评分(VRS)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根据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根据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按照医院给出的问卷调查方式,满分100 分,<60 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满意,>90 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 非常满意)/ 总例数×l00%。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算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s, 分)

注:*与观察组对比,P>0.05;**与观察组对比,P<0.05。

组别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 身体质量 生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44.82±5.45 70.14±6.28 43.94±3.79 70.52±6.65 45.04±6.37 71.29±7.55 42.88±6.05 69.49±6.48对照组45.07±5.51* 65.81±7.02** 44.01±4.10*64.75±5.87** 45.19±5.82*65.04±6.89**43.10±5.77*63.98±5.83**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对比

两组的疼痛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对比(±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对比(±s, 分)

注:*与观察组对比,P>0.05;**与观察组对比,P<0.05。

组别 VRS V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94±1.02 2.08±0.24 6.36±0.97 2.17±0.33对照组 6.89±0.97* 4.27±0.38** 6.29±0.84* 4.55±0.41**

2.3 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中观察组(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n, %)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100.00%)要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

3 讨论

骨创伤通常是由于外伤而导致骨折块穿出肢体,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损伤,在手术治疗后还容易出现关节变形、骨质疏松以及肌力下降等情况,并且会导致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4]。由于手术治疗容易对患者的静脉血管造成损害,出现血液高凝、血流速度减慢等情况,进而出现深静脉血栓,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下肢骨创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点[5]。对下肢骨创伤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压力,有助于治疗的正常开展[6]。除此之外,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还能让患者保证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后续的治疗,从而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的出现,有助于医患和谐[7]。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受生活和饮食方面的不规律以及长期缺乏有效的运动锻炼,再加上意外安全事故的频发,导致下肢骨创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下肢骨创伤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因此研究骨创伤治疗过程中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的护理手段对社会有重要意义[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中观察组(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100.00%)要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下肢骨创伤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相比常规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疼痛情况,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创伤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疼痛情况,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血栓静脉
更正启事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