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实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4-29 03:47张秀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血液疾病心理

张秀丽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0 引言

伴随着慢性肾脏疾病的进程的发展,患者最终会出现终末期肾脏病的症状[1]。对于该类疾病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是当前临床上延续患者生命的必要手段和常用的方法[2]。多年来血液透析实践也证实,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随着长期的血液透析的实施,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不可避免的出现不良的严重后果,各种并发症会随之出现,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可避免的不断下降,对患者的从医性提出了挑战[3]。同时由于血液透析费用及处置其他并发症的费用较高,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失望、抑郁情绪,甚至会导致患者放弃治疗。因而,如何提升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从医性和对未来生存的信心,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研究的重点课题[4]。

在诸多医疗措施中,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感受,抚慰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综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回馈关注医学人员,现选取自2017 年12 月至2019年11 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 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68 例,按照是否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基本组与综合组各34 例。

基 本 组:男 性20 例,女 性14 例,年 龄50~75 岁,平均(62.48±0.87)岁,Ⅱ型糖尿病史5~8 年,平均为(6.45±0.76)年。

综 合 组:男 性22 例,女 性12 例,年 龄45~81 岁,平均(61.87±0.72)岁,Ⅱ型糖尿病史5~8 年,平均为(6.26±0.82)年。

纳入标准[5]:(1)所有患者均为糖尿病肾脏病终末期患者,需实施血液透析;(2)所有患者无心脑血管疾病及肝功能不全;(3)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无严重感染及意识障碍。 排 除标准:(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严重感染及凝血障碍患者。

1.2 主要方法

基础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的患者的护理措施包含以下内容:(1)患者个体情况评估[6]。首先建立患者个体档案,对患者姓名、住址、年龄、当前病情、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体重变化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每天按照医嘱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的基础资料及每天的监测情况,对患者定期进行评估,必要时每天进行评估。(2)饮食营养指导: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对患者的营养结构进行定期调整与指导,对每日的进餐次数、每餐的进餐量进行指导,辅导患者及家属首选优质饮食,并尽量将血液透析放在就餐后。(3)心理疏导与情绪护理: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的困扰,不仅身体上要承受生理痛楚,经济上也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且悲观失望的情绪时刻萦绕着患者及家属,导致患者出现情绪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首先,针对患者个体,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情绪护理方案;设置心理护理疏导专员,负责与患者沟通、交流,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及肾脏疾病的医学常识普及,以及典型的积极的治疗案例的分享;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4)适当的药物干预: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采取相应的药物干预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了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5)患者常见意外的护理措施:根据临床实践,制定患者昏迷、面色苍白等情况的紧急护理措施,并不定期的实施演练。

1.3 评定标准

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7]。该表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 数据处理软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 可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时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不同;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综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基础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对比(±s)

注:*表示同组患者在采取护理措施后与采取护理措施前比较,P<0.05;△表示在采取护理措施后,综合组与基础组之间比较,P<0.05。

基础组 综合组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生理功能 61.23±3.85 72.59±3.91* 60.12±3.27 83.78±4.11*△心理职能 56.21±4.22 73.25±4.19* 57.25±4.24 88.19±4.16*△躯体疼痛 44.26±4.09 69.34±4.08* 44.65±3.72 86.26±4.23*△总体健康 51.21±4.77 72.19±3.26* 50.57±4.68 81.34±4.95*△活力 52.66±4.69 72.85±4.55* 62.32±3.75 90.31±3.82*△社会职能 60.12±4.23 82.26±4.35* 59.01±3.21 87.32±3.25*△精神健康 57.14±4.05 76.25±3.99* 57.19±3.58 88.15±3.47*△躯体相关生活质量 55.21±3.67 75.31±3.89* 57.09±3.67 88.16±3.49*△心理相关生活质量 60.04±3.65 84.45±3.87* 60.12±2.79 84.52±4.12*△总得分 91.25±3.85 113.26±3.62* 94.08±3.15 164.31±3.52*△项目

3 讨论

使用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是当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用技术手段。它利用的是半透膜原理,将血液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该种治疗方式需要进行侵袭性操作,不可避免地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楚,引发感染等并发性疾病,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进而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加上患者悲观及对预后的不乐观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降低。

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从医学知识、营养健康、心理保健、紧急情况预案等方面多措并举,缓解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解除患者的生理痛楚,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发挥了相当程度的作用。本组研究资料也证实,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未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时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不同;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综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基础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

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诸多措施中,心理疏导及抚慰是重要的护理手段。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来自于外部或自我对患者心理的调节,能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良好的语言或暗示能够提振他人的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抑制不良的情绪蔓延,并可的短时间内实现个体自我心理的修复。例如通过语言和行为来影响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通过积极的典型案例的分享,提醒患者不要灰心、不要焦虑,提高患者对现状的接受度,缓解内心的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从而更容易发自内心的接受医生、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指导,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否则在种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之下,患者本人及家属不仅要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生理及心理痛楚,也要承受无尽的心理折磨,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由于从医学常识、饮食营养、临床监护、心理疏导、情绪调节、沟通技巧等多方面同步采取了综合性措施,因而提高了患者的从医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血液疾病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