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2021-04-29 03:47戴红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监护康复训练肺部

戴红萍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0 引言

肺癌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是常见的恶性肿瘤[1]。手术治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护理措施不当易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影响患者预后[2]。因此,本文研究了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4 月至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104 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 例。

对 照 组:男28 例,女24 例,年 龄40~68,平 均(48.63±3.15)岁。实验组:男32 例,女20 例,年龄41~76,平均(48.76±3.78)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术前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包括心理指导、胸管护理、提醒患者开展康复训练等。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术后2 d 内的训练:①排痰训练:指导患者身体微微前倾,屏气约2~3 s,家属轻拍背部,以轻咳、短咳等方式排出痰液,每间隔3 h 帮助排痰1 次,在肺癌患者咳嗽剧烈时指导患者控制咳嗽速度及咳嗽力度,避免因过度咳嗽损害呼吸道粘膜,咳嗽后缓慢服用温水,畅通呼吸道;②呼吸功能训练:患者行仰卧位,抬高床头约35°~40°,使患者双臂叠放于胸前,缓慢吸气,鼓起腹部,缓慢呼气,同时对腹部适当加压,直至气体完全排出,控制吸呼比例为1:2 或1:3,进行3~5 次/h 呼吸训练,对呼吸困难患者指导其通过口腔吸气,再由鼻端呼出,增强肺部功能;③肩、肘关节训练:屈肘90° 回旋,至掌心向上、手背向下或朝向患者自己。以90°为限,外屈肩关节,回旋,至手指向上。伸直前臂,屈曲肘关节,至手指触碰肩部或手掌触碰头部;④膝关节、髋关节训练:双腿伸直,抬高下肢,使大腿尽可能向腹部弯曲,小腿后屈,复位,同时做分腿及关腿训练,每组8 次,4 组为1 个疗程,训练20~40 min/d。

(2)术后3~5d 的训练:①呼吸训练:引导患者开展深呼吸训练,训练5~10 次/h;间隔2 h 排进行1 次排痰;②四肢功能训练:前期指导患者在床上以前后左右方向活动四肢,后期引导患者下床训练,逐渐增加四肢的活动量,下床活动2~3 次/d,15~20 min/次,以患者耐受为限,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运动功能。

(3)术后6 d 以上的训练:提高活动难度,让患者参与日常生活,逐渐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提升训练强度,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肺活量(VC)及潮气量(VT),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采用QLQ-C30 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VC、VT 对比

干预后,实验组的VC(2.99±0.84)L、VT(7.56±0.98)L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VC、VT 对比(±s, L)

表1 VC、VT 对比(±s, L)

组别 VC VT对照组(n=52) 2.21±0.75 5.12±1.33实验组(n=52) 2.99±0.84 7.56±0.98 t 4.995 10.650 P 0.000 0.000

2.2 住院时间、监护时间对比

实 验 组 的 住 院 时 间(5.36±3.15)d 及 监 护 时 间(20.51±2.53)h 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住院时间、监护时间对比(±s)

表2 住院时间、监护时间对比(±s)

组别 住院时间(d) 监护时间(h)对照组(n=52) 8.51±1.89 25.42±2.76实验组(n=52) 5.36±3.15 20.51±2.53 t 4.271 5.721 P 0.001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干预后,实验组生理功能(60.67±6.15)、社会功能(64.32±5.57)、心理功能(62.72±5.21)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44.32±5.23 60.67±6.15 37.67±4.85 64.32±5.57 38.26±3.87 62.72±5.21对照组 44.41±5.32 46.36±5.24 37.66±4.86 39.65±4.88 38.27±3.92 42.25±4.89 t 0.076 11.202 0.009 21.069 0.011 18.119 P 0.470 0.000 0.496 0.000 0.495 0.000组别

2.4 肺部感染情况对比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有1 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9%;对照组有7 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3.5%。两组数据相比,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3 讨论

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帮助患者调整呼吸,提高氧气供给,降低通气阻力,增强肌肉收缩力度,达到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肺活量和潮气量的目的。同时,该训练还可促进肺部血液循环,优化排痰效果,刺激机体循环功能代谢,提高食欲,改善肺部呼吸功能,降低感染发生风险[3]。首先是肌肉康复,在康复护理中,肌肉功能的恢复也是重要的一环,康复锻炼在术后第一时间,也就是患者全身麻醉清醒后就应开始。此时护士或家属即可开始协助患者抬臀,并活动四肢,为患者按摩手术侧上肢,并把手伸到患者背下,摩擦背部肌肉,以改善血循环,恢复肌肉张力[4]。术后第1 天起,如生命体征(血压、呼吸、脉搏)平稳,固定好胸腔引流管,可鼓励患者作床上活动。拔除引流管后,早期可每隔4 h 搀扶患者下床在室内行走3~5 min,以后可以让患者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2 d,家属就要每隔4 h 协助患者作术侧肩臂弯曲、上举、内收等活动,并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坐姿和走路姿态,发现斜肩、上身侧弯要及时纠正,避免脊椎侧弯的发生[5]。术后鼓励并督促患者用术侧手臂端茶杯、吃饭、梳头,术侧手越过头顶触摸对侧的耳朵,每日数次。可在床尾栏上系一根绳子,让患者用术侧手臂拉着绳子,自己练习坐起、躺下和下床,可增强术侧肩、臂、背肌的肌张力[6-7]。

在具体实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可强制要求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病情,尊重患者意愿,酌情实施康复训练;②训练时应严格控制训练强度,通常是先协助患者下床站立,后期再协助患者开展室内及室外训练;③训练期间,时刻观察患者情况,发现过度疼痛、呼吸困难等情况时,立即停止训练;④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提升训练效果[8]。本文研究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VC、VT 值、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时间及监护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且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肺部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监护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避免感染。因此,可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猜你喜欢
监护康复训练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