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评价

2021-04-29 03:47刘曙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股骨手术室精细化

刘曙光

(山西省晋中市中医医院,山西 晋中)

0 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群体是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该疾病的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疾病患者在发病初期若是未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不仅会诱发褥疮、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还会影响患者患肢的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状态[1]。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其中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为主,在改善患者病情以及纠正骨折畸形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患者年龄的特殊性,有较多基础疾病,再加上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等,使得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相关学者在一项研究中指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在临床多种手术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次针对8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为临床研究提高疾病患者的手术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选取80 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所有患者均于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到我院就诊,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 例)与观察组(40 例)。此次研究获得医学院的批准,80 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字。

对照组男13 例,女27 例;58~89 岁,平均(68.45±3.24)岁;病程1~3 d,平均(1.52±0.34)d。观察组男12 例,女28例;年龄58~88 岁,平均(67.36±3.12)岁;病程1~3 d,平均(1.53±0.35)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做比较。

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2)精神、智力以及交流沟通正常的患者;(3)年龄处于58~89 岁的患者。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的患者;(2)为陈旧骨折或未闭合性骨折的患者;(3)有严重颅内损伤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行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其护理措施为:(1)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本院治疗成功的例子,引导和鼓励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在治疗期间积极配合。提前准备好手术间,并保持手术室环境干净、温度湿度适宜,检查并核对手术器械、药品、物品等,并且按照主刀医师的习惯摆放。此外,术前1 d,手术室护理人员查看患者,并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核对患者的基本资料。(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做好消毒和麻醉配合工作后,指导患者采取平卧牵引位,并将患者慢慢移动到牵引床上,然后将海绵垫放置在患者骨骼突出部位的下方。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配合操刀医师进行手术以外,还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状况,仔细检查患者体位是否移位,管道是否脱落等。护理人员做好保暖工作,使用保温毯盖住患者的裸露部位。此外,还需做好手术器械的传递工作,传递时尽可能保证稳准轻,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仔细包扎患者的创伤部位,将患者转移至复苏室,待患者清醒后送回普通病房,注意在转移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免出现伤口撕裂等状况。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以及预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

(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采用国际生存质量量表(SF-36)[2]作为评价标准,量表内容包括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职能以及精力等4 个方面,每个维度记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3)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器械误传、感染以及器械故障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以及预后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下床负重、住院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出血量明显比观察组多(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以及预后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术中以及预后情况对比(±s)

骨折愈合(周)观察组 40 60.13±3.25 168.47±20.17 55.38±4.15 13.47±2.13 16.34±2.68对照组 40 75.49±5.14 258.37±29.46 63.72±5.12 18.65±2.24 19.48±2.93 t 15.974 15.925 8.004 10.599 5.00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负重(d)住院(d)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表2 两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组别 例数 生理 社会 躯体疼痛 精力观察组 40 73.45±3.24 68.27±2.34 51.36±2.17 73.58±1.36对照组 40 64.23±1.78 56.13±2.56 46.23±1.24 64.34±2.47 t 15.774 22.138 12.982 20.7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事件情况对比

对照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32.50%高于观察组10.00%(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情况对比[n(%)]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由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患者股骨近端发生骨折,患侧疼痛、肿胀等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是当前临床治疗骨折的代表性术式,具有操作便利、切口小等特点,同时此术式无需剥离患者的骨膜,术中产生的疼痛感较轻,并且此术式的固定效果极强,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和老化,使身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不断下降,最终导致术后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在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的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关于精细化护理模式的研究报道,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其是在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把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将精细化护理作为主导,从细节上把控整个护理过程,同时补充手术配合缝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合理的护理需求,与患者保持融洽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与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此护理模式可有效促使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原因可能是精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强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和默契,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和手术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做手术所花费的时间,减少出血量,提升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最大程度上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器械检查和摆放工作,从而可有效避免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患者的手术以及预后情况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手术室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