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及特异性治疗效果分析

2021-04-29 03:47赵书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空腹峰值胎儿

赵书华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妇产科,北京)

0 引言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的是女性在无糖尿病史的前提下,于孕期检测出高血糖症状并最终确诊为糖尿病[1]。这是一种常发生在孕期的并发症,患者的糖耐量实验中表现异常,特点是空腹血糖值趋于正常甚至偏低,而用餐后的血糖有较明显的升高趋势[2]。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性,该疾病不仅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损伤,更重要的是其腹内的胎儿发育也会受到诸多不利的影响,常见的有产妇高血压症状、胎儿发育畸形、早产甚至死产的不良妊娠结局、胎儿出生后伴有低血糖或呼吸困难的症状等[3]。数据显示,GDM 的发生率每年都在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4]。因此,不论是为了产妇的健康还是为了保证生育的质量,都需要对GDM 患者的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5]。而现代化医疗技术的发展支持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可以持续性观察并绘制出GDM 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这对于了解患者血糖波动、制定特异性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6]。文中对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月收治的200 例GDM 患者进行了动态血糖监测,并指出常规血糖控制疗法加上控制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可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 至2020 年1 月 作 为 研 究 时 间,200 例GDM 患者为观察对象,在72 h 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每一位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其中100 例患者按常规疗法治疗,为对照组,另外100 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控制饮食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3~32 岁,平均(25.77±2.64)岁,孕周期25~33 周,平均(28.78±3.54);观察组年龄24~33 岁,平均(25.69±1.55)岁,孕周期24~32周,平均(28.67±3.32)。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间差异非常小(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于妊娠期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②孕周期在24 周以上;③自愿参与研究,家属和患者本人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确诊糖尿病的时间在怀孕之前的患者;②伴有甲亢或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GDM 患者;③研究时间开始前,正在服用对血糖有影响的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72 h 内连续性监测GDM 患者的血糖值变化情况,选择患者上臂三角肌下边缘,植入动态血糖监测仪探头,将患者的末梢血糖值4 个用于每日血糖监测结果矫正,并应用仪器配备的系统分析计算出本次研究所需的各种血糖指标。对照组100 例患者的治疗主要应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观察组100 例患者控制血糖同样适用胰岛素,于此同时还采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方式来帮助控制血糖,首先,饮食方面,因为处于妊娠期,患者的营养必须满足,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等,医生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具体给出建议,患者餐饮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例如1 日6 餐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早餐期间禁止食用甜食,多选择含纤维多的食品。然后是运动方面,妊娠期禁止剧烈运动和过长的运动,患者可以在每次就餐半小时之后,在家属的陪同下,以散步的形式运动0.5~1 h。

1.3 观察指标

(1)200 例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2)比较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前后的变化;(3)随访至患者妊娠结束,记录不良妊娠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GDM 患者血糖波动监测指出其日内血糖波动最大幅度偏大,血糖峰值最大为早餐后,详见表1。

表1 200 例患者72 h 动态血糖监测结果(±s)

表1 200 例患者72 h 动态血糖监测结果(±s)

序号 项目 指标1 日内血糖波动最大幅度 (5.46±0.70)mmol/L 2 平均血糖波动最大幅度 (3.63±0.83)mmol/L 3早餐后血糖峰值 (8.73±1.06)mmol/L 4午餐后血糖峰值 (7.15±1.07)mmol/L 5晚餐后血糖峰值 (8.03±1.34)mmol/L 6 早餐后血糖到达峰值时间 (60.12±12.39)min 7 午餐后血糖到达峰值时间 (66.35±13.31)min 8 晚餐后血糖到达峰值时间 (74.31±14.64)min

2.2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监测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监测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差异非常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两个指标都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于治疗前后的变化(±s, mmol/L)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于治疗前后的变化(±s, mmol/L)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7.63±1.12 6.42±0.91 9.79±1.40 7.04±1.41观察组 100 7.70±1.06 5.22±0.99 9.83±1.65 6.03±1.23 t 0.454 8.924 0.185 5.398 P 0.650 0.000 0.854 0.000组别 例数

2.3 不良妊娠结局情况

随访所有患者的妊娠结局,本研究中的产妇均未出现死产,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对比,观察组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小许多(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GDM 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n(%)]

3 讨论

GDM 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第一次出现糖代谢异常症状,与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在疾病发生的时间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7]。GDM 的疾病源头还未明确,调查发现胰岛素抵抗、遗传、慢性炎症都有可能引起该疾病的产生[8]。因为母体是胎儿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所以,当患者的血糖出现持续升高、波动幅度大的时候,胎儿对能量的吸收也会出现异常,从而造成胎儿出现代谢紊乱或其他不良反应[9]。因此,为了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安全,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就必须控制好患者妊娠期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相对末梢血糖检测,是一种更新、更发达的检测技术,可以做到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并绘制出清晰的变化图像,掌握血糖波动幅度。该技术的应用对于特异性治疗措施的制定实施意义非凡。为了满足怀孕期间胎儿发育的需要,母体的各种代谢尤其是脂代谢都有了变化,而血脂增高适度是胎儿发育的正常需要,但如果增高过度,就容易造成代谢紊乱。脂代谢、糖代谢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关于引起产妇分娩后糖耐量异常的原因调查中指出血脂、脂蛋白升高是其中的高危因素,其升高与糖尿病发生率呈正比[10]。因此,GDM 患者的治疗阶段还需要搭配科学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文中GDM 患者血糖波动监测指出其日内血糖波动最大幅度偏大,血糖峰值最大为早餐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在治疗后测量,观察组的两个指标都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的产妇均未出现死产,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对比,观察组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小许多(P<0.05)。

总之,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医生确切掌握GDM 患者的血糖变化,是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基于此类患者日内血糖波动幅度偏大的特点,在治疗期间控制饮食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空腹峰值胎儿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结合模拟退火和多分配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胎儿的性别你别猜——这四种胎儿性别鉴定方法不可靠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