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耐药菌分析

2021-04-29 03:47王兆雪刘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耐药性病原菌标本

王兆雪,刘欢

(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哈密)

0 引言

临床上在针对感染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微生物检验是最有效也是最准确的方法,微生物检验结果在临床上能够辅助医生为患者开具用药处方。但是,由于在进行病原菌检测的过程中,检验过程具有较高的复杂度,与此同时,病原菌的种类也相对复杂,加之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非常容易使检验效果受到影响。现阶段,临床上普遍存在滥用广谱抗生素的问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病原菌自身的耐药性,进而加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难度。因此,做好针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耐药菌的分析十分有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标本为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年1 月检验科接收的微生物检验样本,样本总数为12000 份,其中包括各个科室送交的分泌物样本、尿样以及血样等。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式主要为回顾性分析方式,通过对生物检验报告进行分析,查找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分析过程中,主要从检验人员、检验标本以及操作的规范性三个方面入手[1]。分析微生物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情况,查找微生物检验误差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出主要因素,在后续的卫生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关注。

与此同时,针对病原耐药菌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首先要对标准细心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分离标本中所含有的致病菌,提取致病菌后,需要进行药敏实验,药敏实验使用的方法为K-B 试纸扩散法。

1.3 观察指标

首先,分析12000 份微生物检验报告误差问题的出现率[2];其次,分析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原因;最后,对不同类型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12000 份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详见表1。

表1 分析12000 份微生物检验报告的准确性(n, %)

2.2 分析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原因

通过对本次研究中出现的2240 例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其中,840 例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属于检验人员的因素导致,总占比37.50%,640 例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属于标本因素导致,总占比28.57%,440 例验误差问题的出现属于操作因素导致,总占比19.64%,另有320 例验误差问题的出现属于操作因素导致,总占比14.29%。其中,检验人员自身因素占比最高,标本因素次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

详见表2。

表2 分析病原菌耐药性(%)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不仅涉及以往关注度较高的主观方面因素,与此同时,针对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涉及[3]。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检验标本,即微生物检验报告共计12000 份,其中,2240 份微生物检验报告存在检验误差的问题,从检验结果来看,检验人员自身因素是影响最终检验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共计840 例检验误差问题是由于检验人员的因素导致,总占比37.50%,次要因素为检验标本因素,本次研究中,640 例检验误差问题属于检验标本因素导致,总占比28.57%,另外,也有部分因操作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卫生院检验误差问题。因此,要想全面促进,标准检验质量的提升,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十分有必要,研究中,我院医护人员主要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应对策略:首先,重视检验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加大对于检验人员的培养力度,为医院内部检验人员进行专业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一方面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参与学习,另一方面针对检验人员个人的学习需要医院需要提供充分的支持[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方面可通过邀请专家来院讲座,或是组织优秀检验人员外出学习的方式来鼓励医院内部检验人员进行学习,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医院内部的检验人员能够更多的接触到自身领域的前沿信息,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他们的检验水平,为医院内部检验工作的高质量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源头上降低检验误差问题的发生概率。其次,对标本送交环节进行规范,针对以往标本送交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进行有效优化,在此基础上,针对检验标本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降低不合格标本的送检率,进而有效提升标准的检验质量。为了有效规范标本送交环节的管理,医院方面还需要建立专门的标本送交操作标准以响应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有效减少因标本自身问题而导致的检验误差问题的出现。此外,加大对于检验环境的监控力度,建立完善的检验程序标准,保证检验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有效避免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病原菌入侵的问题,最大限度的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在检验的全过程,检验人员需始终坚持无菌化操作,针对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无菌检验室需要定期消毒,检验人员进入无菌检验室后需提前清洗手部、换衣,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无关人员不得违规进入无菌检验室,避免因细菌侵入问题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从现阶段的临床情况来看,病原菌是导致患者出现疾病感染问题的主要因素,患者一旦发生病原菌感染的问题,不仅会导致病情加重,与此同时,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5]。最近几年,临床上抗菌类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抗菌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虽然使病原菌感染的致死率得到了有效降低,最大限度的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临床上滥用抗菌类药物的问题也越来越普遍,随着抗菌药物滥用范围的加大,微生物耐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长,在此过程中,抗菌类药物针对病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大幅度下降,现阶段,这一问题不仅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同时,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关注。因此,为了使病原菌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在使用抗菌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病原菌的耐药性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使诊断结果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准确,进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药物选择,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通过针对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红霉素类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病原菌感染的过程中,病原菌对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与此同时,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以及肺炎克伯雷菌感染患者的过程中,病原菌本身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临床上在针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从临床的角度来讲,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则会使患者受到长期的影响,导致患者肌体产生耐药性,影响患者肌体健康的同时,也非常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做好针对病原耐药菌的分析,与此同时,提升微生物的检验质量十分有必要。

综上所述,为了使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开展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医院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要重视提升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大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方面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针对操作步骤进行规范,对病原菌微生物耐药性进行合理检测,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耐药性病原菌标本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