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型中药的治疗效果差异探讨

2021-04-29 03:47伊斯坎代尔乃比江茹则妮莎买买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片剂药丸持续时间

伊斯坎代尔·乃比江,茹则妮莎·买买提

(新疆墨玉县维吾尔医医院,新疆 和田)

0 引言

所述中药剂型是中药制剂的形式,即成品,如汤、药丸、分散剂、混合悬浮液和溶剂,所述中药剂型是根据药物的性质、药方和医学需要制成的[1-2]。不同类型的剂量通过不同的药物输送途径与身体接触,从而获得所需的治疗效果。许多临床实践表明,不同剂量、类型的中药持续时间与临床效果存在着某种差异[3-4]。目前,中药剂量具有多种多样的现代特征,如何选择适当的中药剂量计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5]。因此,本次研究将到本院就诊的患者中择取从2019 年3 月到2020 年3 月的患者100 例,探讨不同剂型的中药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到本院就诊的患者中择取从2019 年3 月到2020 年3 月的患者100 例,按照入院的时间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 例。在研究组50 例中,男性25 例,占研究组例数的50%,女性25 例,占研究组例数的50%。最小患者年龄为20 岁,最大60 岁,平均(40.1±3.5)岁。在参照组50例中,男性26 例,占参照组例数的52.00%,女性24 例,占参照组例数的48.00%,最小年龄为18 岁,最大62 岁,平均(40.1±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以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中药混悬剂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中药溶液类型。

1.3 效果判定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介入之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详细对比,对比两组患者介入之后相应的药物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药物持续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药物持续时间长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药物持续时间对比(±s. h)

表1 两组患者的药物持续时间对比(±s. h)

组别 持续时间研究组(n=50) 9.41±0.31参照组(n=50) 6.54±0.21 t 38.325 P 0.000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比参照组患者好(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据报道,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治疗的效果与制剂的类型有关,即使相同处方的中药,如果药物的类型不同,患者在治疗中吸收的药物程度是不同的,这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如果使用方式不同,临床效应可以是不同或相反的[6-7]。例如,天花粉的口服给药有化痰清热的作用,而注射可用于中期妊娠、死胎。现代生物医学研究表明,生物利用率目前是测量制剂治疗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的药剂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差别很大。其中,药物的生物使用顺序是:静脉>吸入>肌肉>皮下>舌下或者直肠>口服>皮肤。口服制剂类型的吸收速度顺序如下:溶液剂>混悬液>散剂>胶囊>片剂>药丸>包衣片或包衣丸。

人体对这些普通中医制剂的吸收效应如下:第一,溶液,溶液型主要由汤组成。由于其药物均匀地以分子和离子状态在液体中分布,因此具有快速和完全吸收特性,并且在临床中具有高的生物利用特性,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药物在人胃中的吸收速率,人体的吸收速度很快。第二,混悬液。关于人体临床吸收药物,在药物完全吸收之前,必须将药物溶解并释放到颗粒中,而且其生物利用率大大低于汤的生物利用率。研究表明,当混合药物的溶解度<1 mg/mL 时,该药物的溶解度是一种限制吸收速率的方法,并且在该药物的微粉化后,药物的溶解可以有效地改善,因为稳定和可替换的结晶形式和多晶药物中的非晶药物可以彼此转化,因此,用于多晶药物的悬浮混合物不能长期置放。在一段时间内,并且在长时间内,将其转化为稳定的晶体形式,具有低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第三,分散剂,分散剂是作为粉末形式的药物,人体内对粉剂药物无崩解过程,它们只被体内的胃肠流体湿润,因此它们的溶解速率是有限的,所以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高。虽然生物利用率高,但还是低于混合剂和溶液药物。第四,胶体剂,胶体药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服用散剂后在人体胃中分解,从而可以迅速分散、释放和吸收该药物。其生物利用率小于前3 种类型的药物。第五,胶囊。由于在药物起作用之前必须溶解胶囊,研究表明,在药物溶解时胶囊壳的阻塞有10~20 min 的间隔。胶囊的分散时间和添加剂也影响药物的吸收。第六,丸剂。因为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湿剂和粘合剂,吸收比片剂缓慢,临床吸收和药效不如片剂好。第七,片剂,片剂的中药药物,如粉末片剂、半浸渍片剂等。由于片剂的表面缩小,其效果缓慢,人体吸收不好。在制备片剂的过程中,诸如压片和在制备片剂时的压力大小等因素可能影响片剂的吸收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口腔吸收显著,主要是由于药物易于与乳液混合。乳液也是促进吸收,例如,对于水不溶性的炎症和热药物、囊肿药物和混合气溶胶药物,吸收效应非常低,但如果它们溶解在油中转化为乳化剂,吸收效应可以是胶囊的四倍,混合悬浮液的三倍。中国临床医药制剂的选择应基于临床病人的状况和体重。古人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疾病用之”。此外,研究表明,对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因此诊所应该选择悬浮注射、蜡药丸,糊丸和蜜药丸可以有效地保持病人的有效性和药物的浓度,而对于使用短期药物的病人,临床所应该选择汤、胶囊等。采用水药丸和片剂,以快速反应和达到血液药物的浓度。对于体虚的病人,必须选择较缓和的药物,如蜜药丸和胶囊;对于患有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应选择乳化剂和混合注射剂,以使药物在淋巴系统中发挥作用,这不仅能有效地使用药物,而且对减少副作用也很重要,提高药物效率。李佳佳认为[8],按人体所需给药后,吸收速度更快,药物的使用率也很高。中药的混悬液是一种颗粒药物,在被吸收之前必须溶解,然后释放。但是,人体吸收这种药物的能力不能有效地使用药物的有效性,药物的分布不均匀,转化有一些困难,可能影响患者的吸收。中国各类医药流体的制造方法有明显的差异,对药物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人体吸收药物的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别,因此临床影响是不同的。按照这项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中药溶剂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更为有效,而且药物的有效性会持续很长时间,从而减少不希望发生的反应。不同的中药制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病人应当通过选择更适合于病情的中间制剂来治疗,以便更迅速有效地治疗疾病。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药物持续时间长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比参照组患者好(P<0.05)。

综上所述,中药的不同剂型会显著影响到中药的治疗效果,溶液型中药比中药混悬剂效果要好,因为溶液型中药比混悬剂中药更好吸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片剂药丸持续时间
药丸病毒大作战
片剂生产工艺技术及流程分析
辅料混合过程对片剂含量均匀度影响的差距控制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In a Pharmacy(在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