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心衰患者采取延伸干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4-29 03:47陈春旭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心衰出院心功能

陈春旭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心脏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一定难度,心脏损害无法逆转,最终病情严重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而给患者生活上带来很大影响[1]。对于慢性心衰的患者而言,治疗方法不能够成为唯一扭转病情的手段,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心脏耐力,改善心脏功能[2]。因此在治疗出院后继续开展护理工作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极为重要。延续性护理干预就是对出院的患者实施社会支持及有效的护理随访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开展延伸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心内科在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28 例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此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是68 例和60 例,年龄60~88 岁,平均(67.6±5.8)岁,病程9 个月至10 年,平均(6.3±1.8)年;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4 例和观察组64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护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进行护理研究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开展常规的出院指导,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病情观察,如有不适情况及时就诊,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开展延伸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健康档案

住院时为患者建立出院随访档案,档案详细记载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情况、出院带药等,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调查、心功能评分等,将各种调查表归类于档案中。

1.2.2 出院指导

出院时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做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的讲解,做好出院的指导工作,内容有慢性心衰的诱因、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自我检测的内容,并遵医嘱用药,保证适当的锻炼及健康的食谱,注意充分休息等。

1.2.3 延伸护理

依据患者的全身疾病情况,合理安排延伸服务的时间及频次,根据临床医生指导意见实施护理计划,此项护理中包括延伸护方案以及延伸护理评价两项内容,科室组建延伸护理小组,组内所有成员均经过培训学习。

1.2.4 延伸护理内容

延伸的护理工作一般是每周电话随访1 次,每月进行疾病护理的专题讲座,通过微信或者邮件的方式将宣传资料邮寄到患者手里。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家庭访视工作,每月进行1~2 次,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复诊时间。延伸护理内容有:①心理干预: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指导,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情绪情况及时评价,如果发现有异常及时给予纠正,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出院治疗的各项工作。②用药管理:了解患者服药是否准确,叮嘱患者及家属对服药相关规定做好监督,避免出现多服、漏服和擅自停药的现象。③饮食管理:依据病情实施饮食指导,一般低盐、低脂饮食,注意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规律。④运动管理:依照患者病情进行运动指导,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循序渐进的提高运动量,如出现不适立即休息。⑤症状管理:指导患者当出现生命体征异常以及伴随有胸闷、气短等症状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必要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临床效果比较[3]:显效是指经延伸护理后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有效是指经延伸护理干预有所改善心功能;无效是指经护理后病情无改善,或者心衰症状复发。②对比不同护理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出院1 年后进行评价,其中包括五个维度以及三个心衰症状,五个维度有躯体情况(PF),社会角色(RF),认知情况(CF),情绪情况(EF),自身管理能力(SF),还有一个总生活质量评分(QL)。三个症状是疲劳症状(FA),气促症状(DY),失眠症状(SL)。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强。③对两组老年患者一年中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包括服药正确情况,合理规定饮食,合理运动;定期复查以及自我检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延伸护理干预后的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出院后1 年生存质量比较

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数据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1 年后生存质量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出院1 年后生存质量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QL PF RF CF EF SF FA DY SL观察组 64 65.34±17.92 58.49±15.23 55.37±17.44 68.21±17.12 59.29±16.72 56.94±17.35 42.31±13.23 27.33±18.83 47.33±19.35对照组 64 40.25±14.82 38.26±14.5 42.64±14.45 54.32±16.34 40.26±14.62 43.12±16.45 62.33±14.3 40.35±19.37 72.32±18.72 t 8.383 9.382 9.271 7.574 8.684 8.629 9.371 9.271 10.272 P 0.023 0.022 0.020 0.027 0.025 0.028 0.025 0.027 0.018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各项依从性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临床差异性,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6 个月遵医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人群越来越多,因而老年性的疾病也逐渐增多,心血管疾病较为多见,其中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成递增趋势。心衰的患者具有变化多样性、复杂性,在临床治疗期间应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临床护理工作目前仍然将住院治疗护理为重点,而部分护理忽略了出院后患者的指导。临床护理中已经将延伸护理措施纳入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已经开始实施延伸护理服务,其护理效果较为明显,降低患者复发的情况。延伸性的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老年心衰患者的居家自我护理管理,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预防和控制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做到科学性、全面性的护理管理模式。我科室组成延伸护理团队,专门针对老年患者开展延伸工作,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护理模式,督促患者及家属监督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家庭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延伸护理流程以及各项措施,保证护理的规范性及实际性。每周或者每月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微信慰问或者入户指导等对心衰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工作,针对患者的饮食给予特殊指导,并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5]。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开展延伸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习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开展延伸护理工作后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临床生活质量及临床效果,同时使患者的良好习惯的依从性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衰出院心功能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