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东部新城水系规划研究

2021-04-29 01:37吴春海王元林
江苏水利 2021年4期
关键词:闸站规划区水系

吴春海, 王元林, 顾 莉, 赵 瑜, 查 香

(江苏省高邮市水利局, 江苏 扬州 225600)

水利基础设施修建可以明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改善当地经济投资环境[1-2]。合理规划新城水系是十分重要的,可降低工程投资、提高生态效益[3-5]。以高邮市东部新城为例,对其水系规划进行分析,可为其他水利规划提供参考。

东部新城是高邮城区重点拓展的生活空间,规划定位为城市商业、商务、文体中心和现代宜居新区,面积约15 km2。考虑水系的连通性,圩口的闭合性,规划范围东起中市河,南至南关干渠,西至盐河,北至北澄子河,面积26.5 km2。

1 防洪规划

1.1 防洪现状

规划区北临北澄子河,西滨盐河,南至南关干渠,南澄子河穿区东流,现状以南澄子河为界分龙奔圩、浩芝圩南北2个圩口挡洪:龙奔圩以北澄子河南堤、龙狮沟西堤、南澄子河北堤、盐河东堤为外围包围圈,面积 43.4 m2,堤防总长 28.0 km;圩内涝水面向盐河、北澄子河、南澄子河、龙狮沟抽排。浩芝圩以南澄子河南堤、联络河西堤、南关大沟北堤、盐河—京杭运河东堤为外围包围圈,面积 21.7 m2,堤防总长20.75 km。圩内涝水面向盐河、南澄子河、南关大沟抽排。

浩芝圩面积 21.7 m2,圩内涝水基本以南关干渠为界,北排入南澄子河、南排入南关大沟。浩芝圩南关干渠以北位于本次规划范围内,内部排河以香沟河(十里尖河)、周庄河、香沟河为主,北排入南澄子河泵站共计5座,总排涝流量 13.4 m3/s。圩内排水能力5~10年一遇。

1.2 防洪、治涝方案

规划区现状由南北2个防洪圈组成,北为龙奔圩,南为浩芝圩,按照东部新城的建设要求,从有利于工程实施、城市开发及工程运行管理出发,对现有防洪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依据现有防洪圈以及城市防洪对该片的安排,具体分析东侧防洪线由绿洋河东移至中市河、南侧封闭南澄子河的合理性,最后确定规划区防洪圈。防洪标准:50年一遇;治涝标准:20年一遇最大24 h设计雨量199.3 mm,24 h排除,排除程度以排涝期间不超过内河最高控制水位为控制。

防洪布局:经过对东侧防洪线东移的分析、南侧封闭南澄子河的方案比选,从新城运行管理、开发建设综合考虑,推荐提标中市河堤防,封闭南澄子河,形成以北澄子河南堤、中市河西堤、南关干渠北堤、盐河东堤的大包围。

防洪措施:整治圩外河道:拓宽整治中市河5.1 km;加固堤防:中市河东西两侧堤防10.2 km;新(拆)建防洪控制闸14座。盐河沿线新建控制闸(站)2座;北澄子河沿线新(拆)建控制闸(站)3座;南关干渠沿线新(拆)建控制闸(站)2座;中市河沿线新建控制闸(站)7座。

排涝规划:在现状水系的基础上,结合道路规划、地块利用规划,拓宽河道,并小塘开大河,沟通串联,形成“三湖五横五纵一斜”的骨干排水格局。在骨干外排河道沿线增加外排动力提高治涝标准。盐河:新建南澄子河西闸站(流量15 m3/s)、扩建周玉站、新建序贤站;北澄子河:扩建红旗河站、绿洋河闸站,远期建三支河闸站,流量13 m3/s ;中市河:三横与中市河交接处新建泵站3座(总流量7.0 m3/s);南关干渠:渡槽西侧新建南澄子河东闸站,流量3 m3/s。

2 水系规划

2.1 规划思路

(1)水系布局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保持现有水系结构的完整性,水系布局以不减少现状水域面积为前提。

(2)为满足防洪排涝、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方面的要求,以镇村级河道为基础建立骨干河网,确定河道的功能,并确定河道的断面尺寸和控制宽度。

(3)处理好水系与城市绿化空间体系的关系。水系和城市绿化是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处理好水系与绿化体系之间的关系,形成相融相生的水生态绿化体系。

2.2 水系布局

2.2.1 主干河道(五横五纵一斜)

依据河道的排水能力,河道经泵站或闸站与外河沟通的、河道为片区排水的重要通道,确定其为主干河道。同时为畅通引排,结合现状河道或新开河道串联成线,最终形成五横五纵一斜的主干排水布局。规划主干河道共计21条,总长51.3 km,其中已整治4.7 km,本次需拓浚整治34.3 km,坑塘调整新开段长12.3 km。

2.2.2 次干河道

以骨干河道为框架,结合现有水系、规划道路等,以沟通畅连为目标,规划布局次干河道21条,总长31.3km:已整治2.2km,拓浚整治26.9km,调整新开河道2.2km。

2.3 河道等级与功能划分

按照河道的主要功能、规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历史文化价值等因素,结合城市水系运行管理需要,将东部新城水系分为二~五共4个级别。其中一级河道为流域性河道;二级河道为《江苏省水系规划》确定的境内“727”骨干河道;三级河道为一般县级河道和城区其他圩外河道;四级河道为圩内主干河道;五级河道为圩内次干河道。分级成果:二级河道2条,三级河道2条,四级河道20条,五级河道21条。规划区河道等级划分见表1。

2.4 河道功能

规划区水系由河流、湖泊、坑塘及其他水域构成。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并结合各专业规划对所涉及河道的定位与要求,对河道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提出骨干河道的主导使用功能,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河道防洪排涝、供水灌溉、水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表1 规划区河道等级划分

本规划综合水功能区划及现状功能要求,确定河道的主要功能有防洪、排涝、航运、供水、景观等五大功能。河道功能防洪期间服从防洪,其它时间以供水、水环境为主,水系大多兼有综合功能。其中:

防洪功能:河道可行洪防洪,能发挥防洪作用。

排涝功能:河道可排除涝水,能发挥排涝作用。

航运功能:作为航道,具备通航条件可发挥航运作用。

供水功能:发挥水资源供给作用,为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或者生活用水及为改善区域水环境水生态等提供服务。

生态功能:利用河道特性发挥生态景观效应或提供休闲娱乐用水。

2.5 水面控制

根据《城市水系规划规范》,扬州市属“一区城市”,适宜水面率不小于8%~12%。现状水面率9.4%,规划以现有水面率作为最低控制阈值,按照“严格保护和适当恢复的原则,统筹考虑和合理布置的原则,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的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有利于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对现有各种水面如确实因开发等建设需要填埋的,需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尽可能的在其附近或地块开发范围内采取多种途径对水面补偿。建立水面补偿机制,实行占补平衡,确保城市水陆面积比例总体平衡,控制水面积比重不能减少。

规划通过全面疏浚整治河道,形成圩内主干、次干纵横交错的水网布局,河道水面200.7 hm2,水面率7.72%。同时结合现状坑塘水域、景观建设,新开3处景观湖:澄子湖、澄子东湖、东绿湖,水面积依次为15 hm2、27.1 hm2、7.3 hm2,另在京沪高速以东、南关干渠沿线保留现状坑塘6处,水面积11 hm2,湖塘总水面积60.6 hm2,水面率2.33%。综上,规划区总水面积261.3 hm2,总水面率10.05%。

3 河湖水质控制

3.1 河湖水质改善方案

规划区外河水质Ⅲ类~Ⅳ类,水质尚可。内河水质Ⅳ~Ⅴ类标准,内河水质较差,尤其是香沟河以南片区为工业企业集聚地,沿线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管道直排入河,同时厂区内雨污水未分流,均为合流管道,污水通过合流管道排入,加剧河道污染。重点对香沟河以南河道——周庄河、香沟南河、示范河等河道沿线排水截污控污。在沿线治污截污、污染源下河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城市水系有序流动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容量,改善河湖水质。

结合规划区地面建设竖向标高4.0 m,生态保水水位确定为2.2 m。

3.2 引水调流措施

东部新城是中心城区的拓展区,建筑密集度大,未来人口聚集度高,河道水质差,为改善水环境,促进河道流动,提出适宜的引水措施。

通过水系连通,增加引排动力,引清活水增大水体流速,提高河水的复氧、自净能力,加快污染物的降解,实现河网水体的有序流动,促进良性循环。活水工程包括疏浚、沟通区内骨干水系和新建相关闸、泵站,均结合防洪除涝、水系布局统一布置。

3.3 近期引水调流方案

规划区位于沿运自流灌区内,利用大运河水源(常水位 6.0~6.5 m),现状水质Ⅲ类,通过运河东堤的南关洞引水入南关干渠,沿南一支、三支渠、香沟南河干渠引水口(Φ30 cm涵管)自流向北引水。但该水源随着南水北调送水的管控,输水量将会被严格控制,不能保证规划区的换水自主性。海潮东路以南片近期可利用现状渠道自引、退水经东侧闸站退出。海潮东路以北片利用已建及规划的引排双向泵站——周玉闸站、付业闸站、序贤闸站,引盐河水入通湖路沿线水系、海潮东路沿线水系、红旗河、绿洋河等,最后经北澄子河沿线闸站排出。

3.4 远期引水调流方案

规划区西依盐河,盐河现状水质Ⅳ类,在河道沿线截污控污的前提下,远期采取西引东排的活水路线:利用盐河沿线的双向引排泵站——序贤站、周玉闸站、付业闸站、南澄子河西闸站、香沟河西闸站等引水入区内骨干河道:通湖路沿线水系、海潮路沿线水系、向阳河、南澄子河、香沟河等,通过规划调整后的沟通河网进入区内部河道——红旗河、绿洋河等,最后经北澄子河沿线闸站退水入北澄子河、南澄子河东闸站退水入南澄子河下游段、中市河沿线闸站退水入中市河。

3.5 水质改善目标

规划区水质改善目标以《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园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布局。根据《扬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 年):大运河高邮段水质比较稳定,为Ⅱ类,北澄子河高邮城区段为Ⅳ类。本片区水环境的治理目标是:通过河网水系整治、修建水利工程、提高用水效率和综合效益,同时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统一按雨污分流制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0%,实施排污总量控制,逐步实现片区内水质能够基本达到功能区的目标要求,满足新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规划区退水向东进入南澄子河,南澄子河水质控制目标Ⅳ类,区内退水需达到Ⅳ类水质目标,减少对下游的水质影响,基本实现人水和谐。

4 结 论

规划是高邮东部新城水系的空间布局性规划,是河道管理、保护、开发的依据,也是城乡发展、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等涉河活动的规划引导和管制依据。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水系布局,明确水系的空间管理范围,提高防洪除涝、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能力,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闸站规划区水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海宁市圩区典型闸站结构设计分析
大都闸站重建工程自动化系统质量控制架构设计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
闸站结合在某防洪闸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