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 一个人 一腔愁

2021-04-29 08:38朱志林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张继夜泊寒山寺

朱志林

一、 由“桥”导入

师: (教师出示“枫桥”图片)知道这座桥的名称吗?

生:枫桥。

师:其实,这座桥原来不叫“枫桥”,而叫“封桥”,封锁的“封”,是晚上防止水匪侵犯,用以封锁河道的桥,具有军事作用。这座桥现在举世闻名,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一个人,一首诗。此人是谁?唐代的张继。(板书作者)这首诗是什么?《枫桥夜泊》。(板书诗题)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多少信息?

生:时间:夜晚;地点:枫桥;事情:停船靠岸;人物:张继。

师:谁来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

生:晚上,张继把船停靠在枫桥边上。

二、 聊聊张继

师:张继是唐玄宗时期的进士,做过洪州盐铁判官。洪州就是今天的南昌,盐铁判官相当于南昌市管财政的副市长。(出示诗句: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刘长卿《哭张员外继》)

师:刘长卿,张继的好朋友。张继逝世,他写诗纪念。一个管钱的官员逝世后竟然因为没有丧葬费用而暂缓下葬,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官员?

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

三、 学习诗歌

师:“安史之乱”第二年,他离开家乡,來到了苏州,夜泊枫桥下,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篇。(朗读诗歌:指名读)

师:读诗,要读出诗的韵味,我们合作读,你们读前面的四个字,我读后面的三个字。(师生合作读)

师:调换一下,下面我读前面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接下来,我读,你们听,听完说说你的感受。(师范读)

生交流听后感受:黑暗、凄凉、寒冷、忧愁、寂静、冷清、孤独、思乡……

师:哪个词最能表现张继夜泊枫桥的心绪?

生:愁。(板书:愁)

师:愁到什么程度?

生:失眠,因愁而失眠,因愁而无法入睡。(指名读,读出诗人心中的愁绪)

师:现在你们就是站立船头的张继,请大家轻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

生交流:看到了一弯残月慢慢升起,又渐渐落下;看到了黑黝黝的江边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枫树;看到了漆黑的江面上忽明忽暗、若隐若现的点点渔……听到了乌鸦沙哑的啼叫;听到了半夜远处寒山寺悠远低沉的钟声……感受到了漫天的寒霜。

师:霜怎么会满天?我感觉不客观,谁来谈谈你的理解。

生:残月西下,寒气袭人,感觉霜气满天,诗人被霜气包裹,感受到了凄凉。

师:放眼四望,江边只剩枫树的黑影,漆黑的江面上只有忽明忽暗的点点渔火,诗人张继感受到的是——

生:孤独。

师:嘶哑的乌啼、半夜寒山寺低沉得使人压抑的钟声,诗人张继感受到的是——

生:愁苦。

师: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带着诗人内心的凄凉、孤苦再读这首诗。

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对”字怎么理解?

生:面对,陪伴。诗人张继觉得他所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都在陪着他愁眠。

师:你觉得张继他可能有什么愁苦,有什么忧愁?(生交流)

师:愁源自什么?请大家再读这首诗,抓住重要的字词,进行体悟。

生:“客”(板书:客)。诗人远离家乡,远离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远离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朋友……安史之乱尚未结束,何时才能回到家乡?何时才能见到自己的妻儿、亲朋好友?他怎能不愁呢?(齐读诗歌)

四、 拓展乡愁之诗

师:客愁,就是乡愁。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描写乡愁的诗篇。

(出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师:在孟浩然的心里,乡愁是什么滋味?

生:乡愁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一天地叠加,越来越厚,越来越浓。

(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生:在李白的心里,乡愁是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

(出示: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生:在王维的心里,乡愁是诗人对窗前寒梅的牵挂。

(出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生:在王湾的心里,乡愁是一封报平安的家书。

(出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生:在杜甫的心中,乡愁是对故乡月亮的偏爱。

(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生:在崔颢的眼里,乡愁是对自己内心的叩问——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五、 回归张继,感受“夜半钟声”

师:在张继的眼里,乡愁是什么?

生: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师生齐读全诗。)

师:下课。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张继夜泊寒山寺
《枫桥夜泊》里的“霜”
山水 [外二首]
过寒山寺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农民告状故事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f Fengqiaoyebo
姑苏情·独于寒山寺感兴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寒山寺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