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启示经验

2021-04-30 00:31时殿亮王进东曹恒楼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河洪泽湖大堤

时殿亮 王进东 曹恒楼

(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 淮安 223100)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弘扬水文化、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解决新时代水环境治理中主要问题的重要抓手。三河闸水利风景区生态环境优美,水工程历史悠久,水文化底蕴深厚,依托“大闸”“大堤”“大湖”三大特色资源,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建设中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景区概况

三河闸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整个景区全长32.35km,面积约8km2。

景区的资源特色可概括为大闸、大堤、大湖。“大闸”指淮河流域第一大闸即三河闸(见图1),它是新中国初期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闸,是淮河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门,淮河流域性骨干工程,是整个水利风景区的核心。“大堤”指洪泽湖大堤(见图2),是淮河下游重要流域性防洪工程,名副其实的水上长城和天然氧吧。“大湖”指沿堤洪泽湖水域。景区内有洪泽湖治水碑廊石刻、镇水铁犀、乾隆智坝遗址、道光信坝遗址、康熙礼坝遗址、乾隆御碑、周桥大塘等众多治水文化遗存。

图1 三河闸

图2 洪泽湖大堤

2 建设管理与效益

2015年,洪泽湖古堰景区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三河闸、洪泽湖大堤荣获江苏省“最美水地标”称号;2019年,三河闸与洪泽湖大堤工程荣获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称号、江苏省“最美运河地标”称号。

2.1 主要做法

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始于2002年,2003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近年来,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治水新思路,响应国家和江苏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要求,积极开展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2.1.1 充分彰显三河闸工程水文化底蕴

景区管理单位收集了明朝至新中国初期与水文化有关的洪泽湖治水石刻27块,新建了两座御碑亭和水文化碑廊来展示乾隆阅示河臣碑和乾隆三面题字碑以及反映祈盼湖平工稳、向往美好生活的各类记事文字碑刻,见图3。

图3 水文化碑廊

1952年10月,三河闸工程动工兴建,近16万人参与建设,为再现这一历史场景,景区建成了三河闸展示馆。馆内保存了大量建闸时珍贵的文献资料,复原了当年三河闸工程建设指挥部内的桌椅摆设,展示了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发报机、独轮车、夯等工具,见图4。

图4 三河闸展示馆

三河闸水利风景区还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水文化小景点。荣誉广场集中展示了洪泽湖大堤和三河闸工程所获得的荣誉称号。此外,景区内还星罗棋布着“镇水铁犀”“蒸月荷塘”“望湖亭”等观赏景点。

2.1.2 着力建设洪泽湖古堰生态文化景区

洪泽湖古堰景区位于洪泽湖畔,是一个融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休闲运动、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主要包括洪泽湖大堤、水釜城、渔人湾等景点。

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捍淮堰,全长67.25km,拥有周桥大塘、信坝遗址等众多水文化遗存,建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绿色防护工程。水釜城占地面积约50km2,建筑风格以仿宋园林为主,亭台楼阁相间,小桥流水互映,绘就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古堰梅堤”拥有全长1000m、占地75亩的梅花园,内有绿萼梅、江梅等8个梅花品种和灌木、乔木等近百种植物。

2.2 建设成效

2.2.1 生态效益

一是保障水安全,提升水景观。三河闸工程有“天湖锁钥”之称,具有防洪保安、蓄水灌溉、便利航运、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平时蓄水、汛期排洪,在保障区域水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二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景区将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建成了乔灌草相结合、多层次高标准的水土保持和绿化防护工程。目前,景区内约7000hm2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空气质量达到一类区标准,负氧离子含量较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已成为周边居民观光休闲、锻炼健身的好去处。水利风景区建成后,区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目前,景区内有浮游植物165种、浮游动物91种、高等植物81种、底栖动物76种、鱼类67种、鸟类194种,已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白鹳、黑鹳近百只,并有约12万只野鸭、鸬鹚在此聚集。

2.2.2 经济效益

一是防洪减灾效益显著。三河闸工程建成以来,成功抗御了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2020年等大洪水,年均泄洪200亿m3,充分发挥了骨干水利工程效益,保障了苏北里下河地区3000万亩农田和26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发展势头强劲,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创出新高。据统计,2019年三河闸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洪泽湖古堰景区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大大带动了周边地区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2.2.3 社会效益

一是优化人居环境。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景区内建成了全长8km的健身步道,步道旁设有两处亲水平台、9个休闲游憩节点。目前,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已成为周边居民和外来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二是增加就业机会。三河闸水利风景区涉及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各种水利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景区及周边地区的就业机会显著增加。

3 经验与启示

3.1 景区建设,规划引领

高起点规划是水利风景区持续发展的指导依据。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先后编制完成了《三河闸水利风景区规划》《三河闸水利风景区景观提升概念性规划》《洪泽湖治水博物园规划》等多个综合性规划,使得风景区建设有章可循。对于景区内的重要板块和节点,分别编制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如《洪泽湖古堰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5—2030)》《洪泽湖南部出口生态修复设计方案》等。一系列规划设计方案对水利风景区的高标准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依托工程,打造精品

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利用工程除险加固的契机,于2016年建成了新的启闭机房和桥头堡,整体采用宋代建筑风格,采用“水上长廊”的设计方案,桥头堡抬升成龙头,与长廊共同勾画出一条扼守洪泽湖咽喉的水上蛟龙形象,巧妙地把建筑之美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打造出地标性建筑物,成为洪泽湖畔一道壮美的风景线。

3.3 生态为本,文化为魂

三河闸水利风景区充分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展示“大闸”“大堤”“大湖”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一是展示自然生态之美。景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增加乔灌草水生植物、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固土护堤等。同时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建成樱花园、海棠园、紫藤园等多种主题植物园,实现了从“以绿为先”向“绿中求美、美中求韵”的转变。二是展示水文化之美。为了保护好水文化遗产,充分展示水文化底蕴,景区先后建设了三河闸水文化广场、三河闸碑廊、三河闸工程展示馆等水文化精品景观节点。整个景区融入了大量的水文化元素,既增进了公众对水利的了解,也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味。

3.4 加强监管,综合利用

为了保护和开发好水利风景资源,在坚持洪泽湖大堤防洪功能不改变,工程管理职能不削弱,大堤的管理主体地位、工程属性、土地性质不能变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水利工程设施干扰和不破坏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管理单位与地方政府共同开发水利风景资源,拓宽渠道,多元投资,实现互利共赢。

4 结 语

三河闸国家水利风景区紧扣水利风景区服务民生的宗旨要求,重点抓“创特色、树精品”“强监管、重规范”“抓宣传、扩影响”等重点任务,在建设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成功经验:一是依托工程打造精品景点;二是充分彰显水文化底蕴;三是加强监管,综合利用。景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功打造了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其经验值得同类景区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三河洪泽湖大堤
不同外血比例对三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洪泽湖绿
洪泽湖渔家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What a happy day!
上城:全市唯一“清三河”达标城区
内奸
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