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窑古瓷的装饰特点及其价值体现

2021-05-03 01:22
戏剧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衡山宋元陶瓷

李 齐

(湘南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据郑钧生先生1998年发表于《收藏家》期刊上的文章,衡山窑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湖南衡山县贺家乡的湘江村湘江北岸的赵家堆渡口边一带,当时发现的窑址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左右,共出土陶瓷器物3112件,主要分为碗、杯、钵、壶、瓶、炉、饮器类和其他杂器类,其中碗类占60%。据推测大概起源于宋元,是宋元时期衡山与衡东境内以烧制粉地彩釉绘花瓷为主要特色的窑址群,现今发现的主要器型大多是日常生活所需品,如碗、盏、碟、壶等。早期以烧制青瓷为主,宋末元初改为烧制颜色鲜亮的彩瓷。衡山窑所出土的陶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全面反映了当时的中南地区的陶瓷工艺技术水平,对研究宋元时期陶瓷发展史起到极大启迪作用。

一、衡山窑风格如何形成

在瓷窑艺术集大成的宋元时期,据宋耐得翁《都翁纪胜》铺席条载,“……有大小席铺,皆是广大物货,如平津桥沿河,布铺、扇铺、温州漆器铺、青白碗器铺之类……”并且是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的盛况,同时期名气很大的窑有吉州窑、龙泉窑、磁州窑等,湖南本地的窑种也不少,如长沙窑、衡南窑、衡阳窑等,那这一民间小窑是如何在窑种繁多又空前盛世的宋元时期生存下去,又成就独树一帜的湘江中游的“衡山窑系”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时代动荡,北艺南传

宋元时期社会局势动荡,且战祸不断,致使大量的北人南逃,其中就包括一大批手工业者即制瓷工匠,他们来到南方,尤其是湖广一带,带来了先进的制瓷工艺和艺术装饰工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衡山窑与长江以北的地区制瓷工艺如此相似。这种北艺南传的方式,客观上形成了相互交融、取长补短的局面,也为今后的衡山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集各家之所长,融会贯通

据1982年考古发掘的瓷器来看,衡山窑出土的瓷器与长沙窑、磁州窑、吉州窑的瓷器很相像,无论在造型、装饰还是坯胎用料上都基本一致。在不断的烧制过程,衡山窑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衡山窑最大的特点莫过于首次实行了彩釉绘花工艺(见图一),将化妆粉调成绿和赭色彩釉直接绘于器物素胎之上,绘完后不再施釉,一次烧成。这种既非釉上彩又非釉下彩的器物釉色明亮,色彩分明,对比强烈,在视觉上给人很大的冲击和享受。

图一:宋·衡山窑绿釉粉上褐绿

(三)民窑性质

衡山窑又属民窑,所产之品又称为客货,相比官窑而言,在生产和装饰特点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民窑服务的更多是民间大众,因此所有的属性特征主要围绕实用功能、价格方面展开。而它的装饰特色、造型和纹饰题材多取决于工匠们的自我理解,选材更为自由,而非官窑那般,有专门的烧制方向。也正因为这一点,现出土的衡山古瓷虽材质粗糙,但给人一种简洁、大方、轻松之感。

二、衡州窑的价值体现

衡山窑的古瓷艺术作品源于宋元时期,是湖湘地区民间陶瓷艺术的一种物化表现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的意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人民大众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生活的向往、对物质的追求。

(一)衡山窑古瓷的造型美

衡山窑出土的古瓷按照造型分类属于青瓷,青瓷的造型特点主要在于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唐代著名诗人刘言史有一句诗曾提到“湘瓷泛青花”,湘瓷的制瓷工艺是一种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和经典文化的艺术瑰宝,其制作和工艺直接来源于民间手工艺人的生活经验和传承。这种传统的手工技法是民间手工艺人在夜以继日的劳作和生活点滴中的艺术结晶。衡山窑古瓷的特点在于胎质细腻且灰白,坯胎形体厚重,烧制完后进行敲击有一种金属般的声音,声响如磐。衡山窑器物主体的纹饰以彩釉绘制青花装饰为主,其他的部位用白粉施釉,或釉下彩的颜色以绿、蓝、褐三色为主,根据其器型不同,三主色又可以调配出不同的变色,从而使器物产生不同色彩层次的青花装饰效果。出土的器具中像壶、瓶、炉之类的颜色都是上绿下褐,给人一种成熟、稳重之感;而碗、碟之类的,则是内浅外深的叶绿花褐色,有颜色有别、活泼鲜明之感。在衡山窑出土的古瓷中,通体施同一种彩釉的不多,施两色和三色釉为多。古瓷的上下两部分施单色釉,上下部分之间施化妆土,形成主色带。主色带上方的花卉配色对比鲜明,手法虽随意,但搭配又很和谐,灵动有趣。

图二:宋末元初人物龙魂坛瓶

(二)衡山窑古瓷的实用功能美

衡山窑古瓷在技术上,其造型结构或者装饰手法均是一种特定的技术,与它的实用功能相互制约。衡山窑古瓷的各种器物外形的首要原则是满足现代社会民众对于生存、生活的需要和追求,其次则是它的物质性和美观性。正是因为这种基于生活的需要和追求的理念,引发了民众对它的各种实用功能的高度重视和开发。首要原则被满足后,其他的功能也必然会相继地得到充分表现。另外,衡山窑古瓷的瓷身图案富含吉祥的寓意。例如,瓷身的粉地彩釉印花彩釉上的纹样多印有莲花、牡丹、菊花、水草、鸳鸯、游鱼等,其寓意在于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三)衡山窑古瓷秀外慧中的造型装饰美

宋元是衡山窑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瓷器造型外形设计还是装饰釉的色彩表现,都走在当时世界陶瓷艺术前列。也乘着这股“东风”,衡山窑古瓷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众多当时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也造就了它在中国古代瓷器设计和制造领域的独树一帜,工艺的现代化和发展进步使得衡山窑古瓷创作的过程变得更加简洁明快,厚釉的出现也使得衡山窑古瓷更加注重整体造型上的色彩变化,这也是宋元时期衡山窑古瓷的重要艺术特征。

翻看现出土的衡山窑古瓷,笔者认为它的成功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粉上各色彩釉后再绘上花,在业界被誉为神奇的“化妆术”。这种施釉方法据说是当时衡山窑的首创,在未开始上色且留空的素胎上,先布上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然后用蓝、绿、褐三色为主的粉上彩釉在上方绘制纹样,最后用高温进行烧制。据1982年的湖南地区考古发现:除了少量酱釉、青釉等瓷的瓷胎不涂化妆粉外,大多数瓷器的胎壁上部都用化妆土修饰,然后再用不同色彩的釉绘画的古瓷占总数11%之多。

图三:元·衡山窑伞形攒顶器盖

衡山窑古瓷无论采用的原材料、使用手法,还是装饰的表现手法,或是烧制的工艺,都充分凸显了原生态的质朴之美。衡山窑窑工们采用当地的泥土草木灰制胎,用当地的泥土草木灰调制成的釉色,然后将当地的土陶匣砵盛放在窑中进行烧制,作品造型丰富、色彩雅致,并且瓷器的整体感强,层次中带有意境,比例协调、韵律和谐,尽显抽象美与具象美之特质、尽展空灵洒脱的民族文化意境,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灵启悟和一种超越自然与凡俗的视觉享受。

不仅如此,衡山窑古瓷中还蕴含着哲理性及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以丰富的民族审美文化内涵,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艺术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深深融入其中,从而最终让古瓷本身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韵味。将中华民族传统陶瓷文化美学的艺术精华和弘扬陶瓷传统文化的思想以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展现在观赏者面前,使观赏者由器入境,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共鸣。

三、结语

千百年过去,衡山窑古瓷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作为一名现代的陶瓷专家和传承者,我们应该有着更大的责任将衡山窑陶瓷的技艺在发展和传承中进行创新,从而在创新中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得衡山窑古瓷文化的价值得以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衡山宋元陶瓷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衡山独如飞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衡山“四绝”
衡山客车“烧机油”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