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神经元视角下关于健身气功调心的阐述

2021-05-04 08:52曾妮
健身气功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验者习练镜像

曾妮

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目的赋予了健身气功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特点,调心时意识的运用贯穿整个练习过程。通过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健身气功”搜索2008-2018年出现的文献,发现关于健身气功对心理状态干预的文献较少,而且涉及到健身气功调心过程中脑电图的变化特点的文献更是鲜有提到。古人在练功过程中十分注重三调合一,调心又主导着调身和调息,人们在调心过程中是否会引起大脑皮层发生相应的变化。若存在变化,那么调心时引起的大脑皮层的变化与肢体运动时产生的脑电图反应有何差异。近来,享有“心理学的DNA”美誉的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身心一体论提供了证据。健身气功调心机能与镜像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联系,本文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及三调合一

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11月17日颁布布的《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三条指出“健身气功,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自身形体活动”即为“调身”,也称练形;“呼吸吐纳”称为“调息”,也称“调气、吐纳”;“心理调节”则是指“调心”,也称“调神”。长期练习健身气功,不仅可以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改善呼吸功能,有效干预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能减轻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习练者的心境状态,维持心理健康。还有文献指出,健身气功可以改善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部分心境状态和部分认知功能,延缓老年人的智力衰退速度以及老年骨骼肌增龄性衰弱。虽然一般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增进体质健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但健身气功与其他一般体育运动的主要区别在于调身、调息和调息的合一,即三调合一;一般的体育运动虽然包括三调的内容,但是三者各自独立,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与健身气功运动形式类似的瑜伽运动,在近些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掀起了一股“瑜伽热”的浪潮。健身气功与瑜伽的本质区别在于,瑜伽虽然注重内外兼修,但是实际上更注重身体的锻炼,通过动作的拉伸和呼吸的调整以达到缓解疲劳、增强体质、瘦身塑型的效果。健身气功则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习练者通过练功达到开发自身潜能、防病治病、修养身心的目的。三调合一是健身气功习练者应达到的身心境界,历代古人也十分重视三调合一。但在实际操练中,虽然人们通过健身气功的练习可以引起生理、心理状态上的良性变化,但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并真正做到三调合一。三调合一的关键在于人们对调心的练习。

二、镜像神经元

1.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命名

G.di Pellegrino等人偶然的巧合发现,当实验人员捡起食物或把食物放进盒子里的动作时,都会引起恒河猴F5区神经元的激活。Pellegrino等对此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无论恒河猴自身执行动作或是观察其他个体执行此类动作时,恒河猴运动皮层的F5区都会产生相同程度的放电情况。同时表示人体大脑Broca区在很大程度上与恒河猴F5区、F6区相对应。后来,Gallese等将此类在自己执行动作或观看其他人执行该动作时都能被激活的神经元命名为“镜像神经元”,同时表示镜像神经元的激活需要物体与动作执行者之间产生联系。

2.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

Fadiga等“发现”受试在观察实验者执行抓取动作时,受试手部肌肉的动作诱发电位大大增加,而且发现当受试本人执行该动作产生肌肉收缩的结果与利用经颅磁刺激技術记录受试在观察该动作的结果相似。同时还发现在人体大脑中存在将观察到的动作与执行动作相匹配的系统。利用单冲经颅磁刺激技术测试发现,当实验者听到与动作相关的句子时,实验者的手部和脚部区域都会受到刺激,当实验者听到与手或脚相关动作的句子时,这两个区域的肌肉也会引起动作电位变化。另一个关于控制人体姿态的实验中,当实验者听到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关的带有运动动作的句子时,例如“我走到我的车旁,打开车门,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打开点火开关,摘下手闸,小心地驾驶”,实验者对姿势控制的能力会受到干扰,而当听到关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物体描述的句子时,例如“街上空无一人,长凳覆盖着皑皑白雪,在冰封的水坑里映衬着天空的缩影”,则不会受到影响。

Giacomo Rizzolatti等认为,在恒河猴F5区的运动前下皮质区域具有将观察到的动作和与之相对应的执行动作进行匹配的功能,而且该功能的激活建立在恒河猴理解执行者执行动作意图的基础上。Bruno Wicker等的实验指出,让实验者吸入会引起恶心的强烈刺激性气味,或者实验者观看关于人们反应恶心的面部表情视频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这两种行为均激活了实验者的前岛叶。提示观察情绪可以引起观察者对这个情绪的大脑表象,这也为能理解他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解释。叶浩生表示镜像神经元在动作执行和动作观察时皆被激活的事实表明,所谓内部心理过程可能就是身体动作经验的心理模拟过程。认知既不是抽象符号的加工,也离不开身体。心智和身体并非独立的二元,人们通过身体认识世界,身体构造和身体经验决定了认知的形式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身体与心智是一体的。同时还指出镜像神经元能产生一种他人动作的具身模拟,因而可以直接把握他人的行为意图,对他人的动作做出回应,从而促进韧劲理解和沟通。

三、健身气功调心和镜像神经元

1.健身气功调心与动作学习

所谓调身,就是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体控制在受意识支配的一定姿势和一定的动作范围之内,调息指的是通过特定的身型或动作及意念的配合,使呼吸变得细匀深长,调心即指对意识、意念的调整。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由此可见,心神主宰着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调心支配着调身和调息,调身是调息和调心的基础。调心主要有意守、存想等方法。意守是在主观感觉上将意识移置于某一现实事物的心理操作活动,如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每一式都有特定的意守身体的部位,如做“犀牛望月”的动作时,要意守“命门”;做“平沙落雁”的动作时,要意守“劳宫”。存想是想象特定的景物至清晰可见、身历其境状态的心理操作活动,亦称观想。如易筋经的出爪亮翅式,对意念的要求是:推掌时先轻如推窗、后如排山,收掌时如海水回潮;三盘落地式要求下按时如按重物,上托时如托千斤重物。

九套健身气功功法各有其特点,根据其功法锻炼的要求,其调心的内容也不同。如易筋经既有意守穴位,也强调存想内容,同时注重入静;八段锦、大舞强调意识专注在动作要领上;六字诀强调意守呼气;五禽戏注重想象存想等。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与自动化阶段3个阶段。健身气功的学习过程也不例外。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意识的参与,这里将健身气功中意识与动作的学习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意在身前——意识在动作泛化至分化阶段。该阶段时,习练者刚刚接触健身气功的动作,此时意识需要记住动作的走向,不强调呼吸的类型。在多次纠正错误动作之后,习练者大体上可以顺利、连贯地完成完整的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在练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做到开吸合呼,起息落呼,松息紧呼,吸气时提肛,舌抵上颚,呼气时松肛,舌抵下颚。这一阶段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刚开始学习时,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節奏,不要强求细匀深长,否则会出现憋气的现象,而应该循序渐进,在掌握动作大致走向之后的每一次练习中有意识地根据自身身体状态调整呼吸。

第二阶段,意在身后——意识在动作自动化阶段。该阶段时,习练者已经熟练掌握动作走向,动作柔和缓慢、连绵不断,呼吸自然顺畅、细匀深长。动作演练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时,习练者要注意对要求意守或存想、入静的某些动作进行意识练习。比如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两手上托时,从腹至胸,再翻掌从胸经面前上托至头上方,眼随手走,接着收下颌,两眼向前平视,两手继续向上撑,闭气2秒。紧接着,两手打开,两手从两侧下落。太极养生杖中,其意念以象形取意为主要特点,并随动作的进行而产生变化,如水中摇撸、风中荷叶、岸边背纤、探海寻物等,首先要创造一种景象,让其逐渐变得清晰,接着意想自己就在这个景象里面进行练习。

2.用意和镜像神经元

武冬对18例受试的太极拳意的脑电图功率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太极拳中的用意具有抽象和复杂性,目前尚未达到统一认识,故不同人用意脑电变化不同。同时指出太极拳用意的脑电变化主要反映在β波的主峰频率变化上,认为β波主频率下降,用意只是想入静放松,致使未进入练拳状态。黄燕萍对安静自然状态、练习静态动作、练习动态动作和默念练习4种状态下的太极拳习练者的脑电图进行比较分析发现,β波的频率百分比在不同运动状态和不同动作练习时,专业组β波的百分比在左额区和右额区大于对照组,提示这与习练者对用意的理解以及套路的熟练程度有关。同时专业组在四种状态下的各波全导联功率谱呈现阶段性的上升与下降,提示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的交替发生,是受试者达到“阴阳平衡”的练功状态。进行太极拳想象训练的脑电图显示,α波呈现同步化与去同步化现象,即兴奋与抑制交替产生,认为与太极拳松静虚实、刚柔并济的运动形式有关。

由此可以看到,在进行太极拳表象训练时,意念的运用会引起脑电图的变化,同时用意的程度不同,各波的频率也会显示不同。Giovanni Buccino和Lucia Riggio表示镜像神经元系统中的腹侧前运动皮层、顶下小叶和皮质区域在进行关于动作的运动表象以及动作模仿中同样能被激活。同时在学习一个新动作时,镜像神经元从观察动作直到执行该动作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激活状态。Suresh D. Muthukumaraswamy等人表示生物运动刺激可以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同时集中注意力可以加深对该系统的激活。与太极拳类似,健身气功在练习过程中也强调用意的重要性,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意识的运用。在掌握动作时,习练者一直都在运用意识对身体、呼吸进行调整,到了动作自动化阶段时,意识则需要进行意守身体的某个部位,存想一个情景,直到情景清晰之后再将自己融入到情景之中进行练习。中医认为,意到则气到,气到则血行,血行则病不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都强调了用意的重要性,即通过用意可以修养身心,调节身体机能,使身体处于一种平和健康的状态。健身气功正是在用意的状态下对身心进行保养修炼。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支持了身心一体论的说法,即当我们看到或自己做动作时都会引起大脑皮层中某个区域神经元的激活。在进行功法练习时,我们大脑中有关执行这套功法动作的神经元就会被激活,当我们只是在脑海中回放技术动作时,这类神经元也会得到激活。如果当我们不进行动作练习只在脑海中存想一个情景,是否与在存想相同的情景状态下进行动作练习会引起相同区域神经元的激活。

四、小结

三调是否合一是健身气功与其他运动项目的主要区别,三调中的调心统领着调身和调息。目前还没有文献有关于健身气功调心中用意时是否会引起大脑神经元的反应,不同程度的意识运用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脑电图变化的报道。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身心一体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健身气功调心与镜像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实验者习练镜像
第六根手指
镜像
加年华
女儿不分场合地爱表现
镜像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家拳道法平衡推演太极拳习练模式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习练健身气功的一点体会
相爱令我们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