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神性”光辉

2021-05-05 18:47于雁宁
今古文创 2021年9期
关键词:神性现实主义人性

【摘要】韩国娱乐文化产业一直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电影产业更是蒸蒸日上,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直击社会痛点、深入人心,甚至影响了案情审判和法律。这类由真实事件改编,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毫不避讳地将“灰色”地带的真实生活以戏剧化手法呈现出来。电影《流感》将大环境设置在了病毒流感大暴发的时期,在灾难来临之时,人性最深层的一面被揭开,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又都具有“神性”光环,本文将主要分析影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身上不同的“神性”光辉。

【关键词】人性;神性光辉;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96-02

一、影片简介

电影的开头就是一群衣衫褴褛的东南亚偷渡客,在一个蛇头的带领下坐上了来到韩国的集装箱,但是当集装箱打开的时候,里面的偷渡客仅存一人,其余人全部死亡,原来是唯一活下来的偷渡客孟瑟带有致命性猪流感,而在不知不觉当中,猪流感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迅速蔓延了整个盆塘市。女主金仁慧是个医生,为人冷漠,就算被消防员男主姜智久救了之后也态度平淡,但是她却极爱自己的女儿美日。意外的,美日与孟瑟接触并患上了猪流感,金仁慧为了保护女儿而隐瞒实情,姜智久也一直默默帮助这对母女,面对致命的猪流感,韩国政府采取毫无人道的手段,要直接处理掉感染的人群。金仁慧从孟瑟身上提取了血清抗体给女儿美日注射,在政府下令射杀他们的时候,暴乱的人群自发的组成队伍保护这对母女,同时韩国总理挺身而出,阻止了美国总统的射杀命令,金仁慧也自愿提供女儿的血清抗体,电影看似美满地结束了。

电影中充斥着韩国电影惯用的批判讽刺的事实,偷渡者们对法律的蔑视,政府毫无人性的裁断,灾难面前阻止医生告知实情,每一个片段都真实又充满着戏剧性,直击人心。影片中,导致偷渡客们对于法律的罔顾原因之一是相关部门长期的不作为,不严加防范,最终酿成大祸,直接引起了猪流感在盆唐市的传播,在现实中,相关部门如果严加看管,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影片中,医生们发现了猪流感的致命性,但是上级政府官员们却阻止医生们发布相关事实,选择将消息隐瞒以防造成恐慌,殊不知纸包不住火,事态变得越来越严重;无论是电影还是事实都在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试图隐瞒,真实告知并且采取措施才是最有效地阻止灾难发生的方法。

二、“大爱”的消防员智久

男主张智久在本片中就是作为一个“神性”人物存在,他身为消防员,这个职业就赋予了他一种英雄主义,他永远大义凛然,将别人的生命置于自己之上,在灾难面前,也一直坚守着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这样一个人物就是被“神化”的。智久的同事敬烨在电影中塑造出的是一个贫嘴鸡贼,非常市井的普通人,看上去并没有男主智久身上那些值得歌颂的美好品质,但是在盆塘市封城的时候,他搬来电锯锯断超市铁门,救出那些被困在超市的群众,以及在隔离大本营里他也为了保护智久而多次以性命搭救,他身上的“神性”光辉因为难以发现,因为细小,所以更显得弥足珍贵。

超市里的一段戏是最用来渲染人身上的“神性”光辉的, “没人知道你是救助队员的。”“可是我知道啊。”被困在超市里时,女主金仁慧让智久赶紧离开,去首尔的飞机上还留有他的座位,但是智久却非常坚定地选择留下,金仁慧强调超市里有感染者,智久却不以为然,金仁慧说没人知道他是救助队员,他还是轻描淡写地说:“可是我知道啊”。“救援”成了他的本能,这已经是他灵魂的一部分,他无私、大爱,“消防员”的职责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骨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为人民服务。智久这个人物是该片中最明显最放大化的“神性”角色。

三、医生母亲金仁慧的“母爱”

女医生金仁慧,这个角色备受争议,也极其复杂,她同样有着令人敬畏的身份“医生”,这个身份也成了她身上矛盾的地方,医生本该也像消防员一样救人于水火,无私奉献,但是金仁慧却是一个自私冷漠的医生。面对男主智久一开始对她的救援,她一直呈现冷漠的态度,救助队员好心给她衣服她也不笑,给人不知感恩的印象。猪流感爆发时,她在一线工作,本该救治病患,却发现自己的女儿美日不幸也患上猪流感,本应把女儿情况上报,但是她却隐瞒了,还把女儿私自带到研究室,让病毒污染了研究室;为了找女儿不上撤离车,让抗体携带者和同事不幸遇难;当智久提出要代替美日去重病区,她明知道可能造成的后果,依然默许了智久的建議;甚至为了女儿,她将未经分离的抗体注射到女儿体内,而孟瑟的死碰巧让女儿成了盆塘感染者们唯一的救赎。与智久被放大的“神性”光辉相比,女主金仁慧似乎根本没有可以拿出来看的“神性”光辉,她的角色好像一直都是自私的,为了女儿牺牲他人,与医生本分背道而驰,但是正因为这种自私,才呈现了人类的真实性和复杂性,金仁慧身上最为闪光的一点并且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她无私的伟大的母爱。所以这正是这个角色身上被“神化”的地方,因为她对美日的爱,让她成了这样一个复杂自私却无比坚强冷静的母亲,她有着令人动容的“神性”的母爱。

四、“希望的爱”小女孩金美日

小女孩金美日乖巧懂事,她的善良更多的是孩子的天真纯净,她从不给妈妈添麻烦,对于万事万物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救助流浪猫,而也正是因为她的善良,她帮助了病毒携带者孟瑟,于是不幸被感染,这点十分讽刺,因为她的善良才使得故事开始发展。最触动人心的就是最后一幕,妈妈被枪击的时候,她勇敢地站出来,用她弱小的身体挡在前面苦苦哀求不要杀她妈妈,感动了身后暴乱的人群,自发地形成一堵堵人墙,保护这对母女。此时韩国总统身上的“神性”光辉爆发,站出来阻止美国总统的射杀命令,从而救下了这群可怜的人们。美日这个角色跟智久不一样,影片很好地将抗体、孩子、希望结合在美日身上,让她成了一种象征。抗体是全盆塘市感染者们唯一的解药,而这份唯一的解药存在于一个不谙世事、单纯善良的女孩体内,她象征着人类的希望与爱,是人们的救赎,同时孩子的身份讽刺着那些在灾难面前将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的成人们,他们曾经也是这样单纯善良的孩子。

五、“神性”光辉成就人类

韩国电影总是不避讳将社会中最恶心最黑暗的一面暴露出来,影片中,当病毒在盆唐市蔓延开时,政府决定封锁盆唐市,并将所有人强制集中到集中营软禁,并由医护人员和军队看守,以一种不人权的方式阻止病毒的蔓延。有一个小细节,当时,全国民众赞成政府封锁盆唐市的支持率只有35%,绝大部分人都站在了人权和普世价值观的一面。随着影片推进,集中营恐惧与愤怒爆发出暴动,医护人员撤离,军队还是在城界真枪实弹镇压封锁时,封锁盆唐市的支持率反而上升到96%。这个百分比只是小细节,影片中也只是一句带过,96%背后代表的人连一个镜头都没有,但是,数字的背后是全国民众,恰恰最代表人性。我们总以为灾难离我们很远,我们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实则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电车难题”,是否真的该舍去一部分人来救更多的一部分人,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资格做出讨论及答案,但是我希望所有的措施只是希望把伤害降到最低,因为最令人难过的永远不是上升的一个个数字,而是数字背后那一个个的家庭。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实主义是对真实世界的客观写照。現实主义艺术,首先要把现实模版原模原样地刻画出来,其次再添加艺术手法,增添艺术色彩,将真实情节戏剧化、夸张化地表达才能让艺术作品有东西可看。现实主义风格大不相同,历史上也有“批判现实主义”“革命浪漫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等不同的现实主义美学,而现在这种将现实主义与美学结合起来的创作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当人经历了太多世态炎凉之后,对人心世道有感同身受的激情,对人间遭际有切肤的痛痒,对人民大众有大爱,对民族文化有深情,才能体会这个“生活本来的样子”,再次看到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时,会想从中找到一些有温度的情感慰藉。《流感》与大部分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样,都是传统现实主义,如《寄生虫》为构建“现实美学”,塑造了空间对立和人物对立,虽然他们想通过相互渗透的方式消除对立,最终却依然走向灭亡。然而韩国现在正在尝试现实主义变奏,类似于《与神同行》《釜山行》等作品的奇幻主义,尽管如此,这种奇幻主义毫无疑问是建立在以家庭、阶层、社会矛盾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基础上的。

人性中的“神性”光辉也许不像智久一样笼罩于人本身,但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这样一部分,微小却熠熠生辉,平常不会注意到,因为需要我们的挖掘,那些部分才会在眼前放大。正是因为这样的“神性”光辉,才使人类成为人类,而不是猛禽,人类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人类会同情怜悯,会施舍爱心,不是只有本性,那些“神性”让人类变得更加高级。人性的丑态无处不在,但是善良星火燎原,黑暗肆虐之时,永远要相信黎明在等待。

参考文献:

[1]林岗.现实主义的美学趣味终归是主流[J].文艺报,2021.

[2]林大根.韩国电影美学的历史与现状[J].电影艺术,2020.

作者简介:

于雁宁,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武汉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

猜你喜欢
神性现实主义人性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春·遇见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