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屯堡文化古村落现状及问题探析

2021-05-05 18:47胡洪娟卢芮娇
今古文创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问题对策

胡洪娟 卢芮娇

【摘要】屯堡文化是贵州省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屯堡文化古村落保留了600多年的明代历史遗风、生活习俗、建筑风格、民居饮食等,无不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国内很多传统文化村寨逐步走向消亡。以贵州屯堡文化古村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城镇化背景下屯堡文化古村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贵州屯堡文化古村落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屯堡文化古村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100-02

基金项目:2020年民盟贵州省委委托调研课题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屯堡古村落发展研究”。

一、贵州“屯堡文化”由来

贵州屯堡坐落于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区、镇宁县一带。600年前明代随军、经商的人士及其家眷从中原来到黔、滇境内,屯军在这西南的咽喉重地,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文化底蘊。一晃过去数百年,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地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延续而形成一种文化—— “屯堡文化”。屯堡人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出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屯堡村寨,村寨内的古巷道、古民宅、古堡、古箭楼、古城墙仍然可以看到明朝的建筑风格;屯堡人独特的服饰:“妇人以银索绾发髻,分三绺,长簪大环,皆凤阳汉装也。”(《安顺府志·民风》)

屯堡人的习俗文化屯堡地戏,以村寨为演出单位,演出者头戴面具,身穿战裙,手执矛戈战戟,演绎着古往的“忠义”故事。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屯堡文化古村落现状

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中,很多历史文化、文物古迹遭遇破坏,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有些古村虽被保存了下来,但村落居民的生活环境被破坏掉了,失去了文化土壤的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这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指出:“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

贵州屯堡古村落是农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乡土文化、地域文化。随着高度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很多传统村落的居民脱离了自己生存的乡土文化,使得屯堡古村落的文化出现断裂,对于屯堡古村的建设发展造成一定冲击。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全国有28个省的646个传统村落入选,贵州以90个位居第一位,最具代表性的安顺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鲍家屯村,大西桥镇九溪村均在其中。截至2019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公示的贵州传统村落为724个,位居全国第一位。屯堡古村落都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建筑风格和民俗民风,在贵州的大山深处熠熠生辉。

近几年来,贵州屯堡很多传统村落因受自然环境、过度开发、盲目改造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面临发展模式单一、财政投入不足、开发无节制、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自然风貌被破坏,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除了较少古村落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之外,很多正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即使在开发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但屯堡古村落近年来所遭受的破坏依旧是不言而喻的。

三、贵州屯堡文化古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屯堡古村落作为屯堡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的传承受到重大冲击。原本受城镇化影响的屯堡古村落发展陷入困境,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屯堡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再次陷入瓶颈。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增加了城市建设所需的劳动力,为了维持生计,屯堡古村落的年轻人为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部分选择外出到省会城市或省外的大城市打工、创业,很少回到村子里生活,加剧了古村落人口的流失。村落里长期居住的以老人、留守儿童为主,这导致了屯堡古村落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大量的房屋被空置,无人居住,年久失修面临坍塌的危险。

贵州屯堡古村落的建筑多为石木结构,我国南方天气潮湿,春夏雨水频繁,相对湿度较大。古村落的许多建筑经过长期的侵蚀,墙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大部分古建筑墙壁破裂,因年久失修导致屋顶漏水,村民无法长期居住,严重的甚至墙面坍塌,只剩下古建筑的部分框架,村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受到严重威胁。村落里有条件的村民为追求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将旧屋全部拆除,重新建新房,致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价值遭到严重破坏。

屯堡古村落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可支配的资金有限,而为了满足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只能利用现有资源随意进行修补,东拼西凑,任意搭建,导致其失去古建筑本身的风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家庭可支配收入较多的村民为提升家庭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而选择搬离村落,导致村落里的居民越来越少,逐步变得更加萧条。

近些年乡村旅游迅速发展,部分屯堡古村落逐渐被商业化,出现了对村落原有面貌过度开发、产业形式单一、停滞不前。原有居民搬出,取而代之的是餐馆、旅游等从业人员的不良现象,他们普遍对屯堡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一味追求商业价值,使屯堡古村落失去了本土性、真实性和地域性。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屯堡文化古村落发展对策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人文文化传承

加大对屯堡文化村落的保护力度,加强村民对屯堡文化的认知。屯堡的村民要树立学习意识,树立地域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屯堡文化、地戏文化等传承发展的重要性。要积极主动参加政府、地区组织的历史文化知识培训,充分认识屯堡村落文化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积极借助电视、广播等媒体优势,将屯堡文化的价值进行传播,确保地戏未来接班人的传承,培养良好的地戏接班人,建立年轻一代表演者的就业岗位,解决年轻一代的就业问题。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屯堡文化风情,留住人才的同时让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建筑文化传承

贵州屯堡文化村有着典型的明朝时期军事建筑的特点,以石头工艺为主,石头堆砌而成的城墙、炮楼,经过常年的风雨冲刷,除了被建设为旅游景区的屯堡有修缮外,其他屯堡的建筑都已成危楼。

屯堡古村落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完善屯堡文化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保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屯堡古村落的历史建筑进行时修缮。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并将保护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作为重点保护目标,确保明代历史遗风完美呈现,保证建筑文化的传承。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屯堡文化村民就业

开展连片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屯堡文化村的建设配套水平。目前村落居民主要以耕田、作物来获得收入,产业种类较少,规模较小,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流失成为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本地村民留得住,就要为村民提供本地就业的渠道。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屯堡古村落的文化遗产、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这个软实力,优化乡镇的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在不改变原住民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扩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对文化村落的建设,留住乡镇的劳动力才是对屯堡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屯堡古村落的产业结构调整

新时代的旅游不再是简单的风景优美、山川秀丽,而是要深入挖掘屯堡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其蕴含的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开发屯堡文化村的地域特色,推进特色优势产品的发展,强化屯堡文化品牌的建设;深入实施毕业生创业促进计划,村民的就业扶持计划,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强化“屯堡文化”“文化古村”“历史名村”等人文品牌,“屯堡特产”“屯堡腊肉”等饮食特色品牌的打造,作为屯堡文化村的名片传播出去。科学谋划“十四五”城镇发展规划,推动屯堡文化村寨城乡一体化发展,利用好山水、田园、乡村特色资源,加快贵州文化屯堡古村落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推动屯堡古村落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在贵州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十四五”规划的开端之年,要实现乡村振兴,屯堡文化古村落的发展必须是以村民为主要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将村落居民的切实利益放在第一位,强化古村落在产业支撑、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要抓住历史机遇,借助系统、科学的乡村振兴战略,唤醒古村落的生命力。

此外,还要加强屯堡古村落的保护工作,重点保护现存古建筑、历史遗迹,深入挖掘屯堡古村落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走出一条城乡一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地传承社会文明。

參考文献:

[1]蒋翠云.广西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06):1.

[2]胡萤骅.重庆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05):11.

作者简介:

胡洪娟,第一作者,女,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硕士学位,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助教。

卢芮娇,第二作者,女,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内江人,硕士学位,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