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灵动的学习”促进学生“完整的成长”
——基于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相关内容的分析

2021-05-06 13:47□萧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课程

□萧 琪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03)

自2016年启动STEAM教育探索以来,浙江省通过教育国际交流以及本土化的实践,逐渐抓住了STEAM教育的要点,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听中学、看中学、机械训练的学的现状,积极探索跨学科、项目化、做中学等学习方式。其中凸显的项目化、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学习方式变革的焦点,带动其他学习方式的实践。2020年10月15—16日,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在温州召开,大会聚焦项目化学习,带动了更多的教师一起研究和探索这一素养立意下的学习新样态。以下,我们结合会议的相关内容,分析浙江省的STEAM项目化学习实践。

一、探索STEAM教育区域推进的机制

浙江省的STEAM教育发展迅速,已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校实践样态、一批有效促进学教方式变革的课程项目资源、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批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的学术成果与应用成果,以及将STEAM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相融汇的区域推进经验。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STEAM教育大会积极探索区域层面促进教师有效实施STEAM项目的实践范式。会议上,温州市作为区域代表介绍了STEAM教育本土化实践的经验,其区域推进的策略与机制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充分继承,勇于迭代

温州教育既重视前期实践的继承与坚持,又积极突破定势,完成自我超越。温州从整体互联机制、协同运行机制、专业保障等方面促进STEAM教育本土化,最终将STEAM学习融入学校学习的常态中。

(二)学段分工,学科深入

温州教育重视STEAM教育与学科的融合,关注不同学段的实践重点,引导学科研究的深度参与,以将STEAM融入学校学习的常态中。其中,小学阶段介绍了从拓展性课程实施到进入课表的基础性课程和活动周课程的推进过程。初中阶段通过“将STEAM评价融入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聚焦评价的改进,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以及合作能力的进步。

(三)综合统筹,加强研究

温州教育在强调学科深入的同时,重视综合视野的研究与工作统筹,成立了浙南中小学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团结教研单位、科技场馆、高校的专业力量,通过专业的研究指导、科学的评价体系、健全的社会联动机制,营造区域STEAM教育生态,推进STEAM课程建设、空间建设和师资培养。

(四)主动开放,多方借鉴

温州以开放的态度学习与推广STEAM教育,一方面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共享在线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博采众长,组织温州版的课程平移,开展跨学科项目和学科融合项目的师资培训,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形成“教研员引领,种子学校先行,周边学校协同参与”的模式。

二、探索STEAM教育课程建设的变式实践

在学校中,STEAM教育的实践样态非常多样,它既可能体现在基础性课程的实施中,也可能呈现为一门拓展性课程;既可能反映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或是创客实践的经历中,也可能更多地通过学习空间建设来支持学生的STEAM学习实践。STEAM教育实践并不只是科技创新教育,而是探索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寻衡,从偏重“学术取向”的学习向兼顾“应用取向”的学习发展,从以“讲中学”“听中学”为主向增加“做中学”“实践中学习”发展,从“知识积累”的学习向同时注重“素养发展”“思维发展”的学习发展,逐步将理论性的科学思维、试错性的工程思维和现实性的设计思维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实现“认知学习”和“人的社会性成长”结合的成长。本次会议展示了STEAM教育的多种实践样态。

(一)促进学教方式的转变

当STEAM教育理念融入科学教学,必然会对原来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活动、STEAM教育理念、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融汇。一些学校以学科融合为切入,关注知识拓展与能力发展,促进学教方式的转变,推动STEAM教育走向全科化,尝试构建以学科融合为方向的STEAM教育新样态。

STEAM教育理念不仅强调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的理论和概念,更强调突破这五门学科的壁垒,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把零碎的知识变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提出:跨学科学习实践样态,要立足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引导学生转换立场,从人、自然、社会中发现真实问题,在协作中解决问题,经历分析、设计、建构、应用等学习过程,促进质疑批判、逻辑实证、创新实践等关键能力的发展。他基于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实践,提出了跨学科的四种学教方式——以“分析”为中心的学习、以“设计”为中心的学习、以“建构”为中心的学习、以“应用”为中心的学习,并提炼了跨学科学习的学教实践模型(如图1)。

图1跨学科学习的学教实践模型

(二)融入学校课程建设

在STEAM教育实践中,仅增设若干拓展性课程是不够的。不同于零碎地开设,它要融入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同时,应从整体育人的高度思考其定位与意义,统筹考虑其与基础性课程如何形成关联,将分散的各学科知识和技能贯穿起来,引导学生与真实世界发生联系。此外,还应在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联合作用中,转变学习方式,推动课程改革。嘉兴市实验小学校长张晓萍介绍了嘉兴市实验小学的三条路径,分别是:(1)基于学科融合的普及型STEAM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以单课时或大课时组织教学,致力于激发兴趣,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能力打下基础。(2)项目驱动的进阶型STEAM学习。以项目组形式长课时组织教学,多位教师提供跨学科支撑,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的培养。(3)基于课外拓展的延展型STEAM学习。鼓励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结合节假日实践性作业、年级春秋季研学、冬夏令营研学尝试对现实问题的积极解决,体验真实工程设计工作的节奏。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要改革课程,改变学教方式,必然要探索调整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如何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杭州文海实验学校开展“STEAM教育创新班”实验。创新实验班在学生自愿报名、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独立组班教学。周一至周五上午开设基础性的学科课程,下午开设STEAM等注重实践学习、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整合实施的课程。这一以“半天常态化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组织模式”为操作变量的教育实验,从时间和组织形式上保障了学生常态化的学科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核心教师与其他协同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项目设计,为每一位学生完整成长提供有效帮助,也为每一位教师发展创设了有效机制。

(四)伴随学生成长规划整体课程

如何让STEAM学习在每个孩子身上真实发生,对学生成长产生持久的影响?温州道尔顿小学提出“纳入课表、贯穿六年、人人必修、系统开展”的STEAM必修课及课程实施的规范。他们从课程内容、实施体系与评价体系系统构建起STEAM课程,注重多学科协同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意志,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相对自由地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科目、选择适合他们个人的学习进度。学校通过项目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浸润式学习等推动教与学的变革。

三、探索STEAM项目学习的实践机制

此次大会是浙江省2020年“推进项目化学习三部曲”的总结活动。会议从不同侧面回顾总结了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活动、项目化学习网络公开课和项目化学习博览会活动。

“抗疫情”项目化学习征集活动是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将社会议题转化为学习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源于生活、源于真实,引导学生经历从现象到问题、从设计到实践的全过程。各校在开展项目学习活动时,充分运用设计活动、制作活动、探究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项目化学习,促进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和常态落地,最后将项目化学习实践转化成为案例,呈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成果《重新定义学习》,对学校实践产生较好的专业引领作用。

大会还结合项目化学习网络公开课,梳理了项目化学习的三个关键。

一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生是有可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的。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持者,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展现其持续发展的能力。这要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走向主动的学习。项目“身边门锁中的STEAM”以真实的门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引入未知的黑箱,先解构建模,再设计初构,进而测试改进,展开深度学习的实践。深度学习的四个要点:突出主题式学习、突出阶段目标与整体目标的一致性、突出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突出持续性评价。“交通工具狂想曲”项目以拼图法促进学生深度合作采用了四个策略:项目组班策略、专家分组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分享交流策略。

二是促进学生真实实践。如何让学生面对有意义的真实问题,参与真实世界的活动,经历像专家一样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校园水池改造项目以“如何改造校园水池使其符合生态并体现智慧技术”为驱动性问题,围绕“如何产生具有真实性的问题,如何在问题解决中真实践,如何在项目实践中真提升”三个方面展开,促进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真实实践。

三是发展高阶学习的研究设计。要帮助学生减少以记忆、操练为主的低阶学习,增加问题解决、系统推理、创造为主的高阶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条重要的路径。要帮助学生从题海训练中走出来,尽可能多地经历高阶学习,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迁移,项目化学习也是一条重要的路径。项目“婴儿产品设计”采用高阶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并从“批判、统筹、创造、决策”四方面体现了高阶思维的学习过程。“儿童防疫用品设计与制作”项目采用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四类支架:资源型支架、交流型支架、活动型支架、任务型支架。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