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与杨惠芬:双人伞下的二人世界

2021-05-06 03:25颜如雪
百姓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叶永烈双人稿费

颜如雪

相知相恋,以书为媒

2015年,受《平如美棠》一书的启发,叶永烈与杨惠芬合著了一本《双人伞:叶永烈家庭传记》。开篇便颇有深意:雨天,夫妻二人共撑一把双人伞,不论迅雷猛雨,还是如丝微雨,“伞下的世界,是春风永驻的世界。”

作家的笔下,总不乏浪漫,但叶永烈与杨惠芬的初识,却没有那么罗曼蒂克。这段姻缘,多亏俩人的恩师牵线。1962年的一个夏日,杨惠芬的老师兴冲冲赶到她家里:“阿芬,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还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那个年代,《十万个为什么》家喻户晓,杨惠芬在中学任教,还给学生推荐过,想不到这书的主要作者,竟是一位如此年轻的大学生, 杨惠芬的心怦怦直跳。

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他们一见钟情。第二天,叶永烈送给杨惠芬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两人在公园漫步,边走边聊,有读书这个共同的兴趣爱好,两颗心越来越近。

1963年夏,叶永烈大学毕业,那个暑假,他们结婚了。婚房是一个6平方米的小隔间,没有家具,只有一顶新蚊帐和两床新被子。两人各吃了一碗糯米丸子,老家温州方言里“丸”和“缘”谐音,吃完丸子,就算是喜结良缘了。

婚后,叶永烈到上海上班,杨惠芬仍在温州教书。两人不能见面,他们就靠书信往来,两天一封,集成厚厚一大本“两地书”。一年后,杨惠芬毅然辞去“铁饭碗”,随叶永烈来到上海。他们花530元,买下一间12平方米的房子。一张旧写字桌,一把椅子,一床棉被和席子,就是全部家当,没钱买床,就睡在地板上。条件虽苦,总算是夫妻团聚了。

从此, 叶永烈与杨惠芬在这间小屋度过了16个春秋。

风雨如磐,唯爱相随

没过多久,一场无情风暴,卷进了叶永烈12平方米的陋室。叶永烈被抄了家,照片、信件、文章和日记全部被抄走, 叶永烈也被下放到上海远郊农场劳动改造,每个月只有四天休息时间,写作被迫中止了。

艰难的岁月里,叶永烈不忘苦中作乐。他相信,一切苦难都会過去。休息时,叶永烈骑上一辆自行车,前面横杠坐着大儿子,后座载着杨惠芬,游遍上海。1970年,小儿子出生了,叶永烈返回城区,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继续劳动改造。

一家四口,还要奉养两边双亲,日子捉襟见肘,杨惠芬精打细算每一笔支出,从不借债。逢年过节,买不起零食, 叶永烈与杨惠芬就自己动手,蒸年糕、做月饼、包粽子。他们还买来面粉、苔条、白糖,搅拌在一起切成片,放油锅里炸,做成了“猫耳朵”,两个儿子吃得津津有味。

一天,安徽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找到叶永烈,要出版他的书,杨惠芬兴奋地帮他去买稿纸、买资料、买笔。出书没有稿费,只有五十本样书,但杨惠芬总说:“你不抽烟,不喝酒,这些花费比烟酒值得!”就这样,在杨惠芬的支持下,叶永烈又拿起了笔。从1973年到1976年,叶永烈一口气出了十本书。爱,使他们战胜了困难,也让叶永烈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相濡以沫,相守到老

1977年,叶永烈的作品《化学与农业》出版了,人民出版社寄来320元稿费。当时这是一笔巨款,取钱时连邮局都轰动了。收到稿费,叶永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两个儿子买了新书包,给杨惠芬买一套新衣服。

1979年6月,上海市政府特意给他们分配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新房,创作条件改善了,叶永烈的创作劲头也更足了。不久, 叶永烈创作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得以出版,一下子印了300万册,成了超级畅销书。1980年,《小灵通漫游未来》荣获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最高奖——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此后,叶永烈导演的电影《红绿灯下》,获中国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

叶永烈进入了创作黄金期,他更加忙了,杨惠芬成了他的后勤部长,招待客人、接听电话、收发信件,都成了杨惠芬的工作。不仅如此, 杨惠芬还经常为叶永烈整理书稿和抄录稿件,俩人还给这工作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作“男女双打”。

1990年,叶永烈由于视网膜脱离接受手术,术后医生嘱咐3个月内不得看书、写作和外出。杨惠芬发明了“录音法”,让叶永烈口头叙述录音,自己帮叶永烈整理成文字。 .

2004年和2013年,杨惠芬先后两次发生意外,导致左腕和脚踝严重骨折,叶永烈细心照料杨惠芬,为杨惠芬订下每天一杯牛奶、一份酸奶补钙,还买了好多双半高筒的皮鞋。

叶永烈与杨惠芬共撑一把“双人伞”,并肩走过人生岁月……

猜你喜欢
叶永烈双人稿费
公园里的双人瑜伽
30元稿费怎么花
双人面具
——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
叶永烈:食品科普创作的一面旗
那个为我们回答“为什么”的人走了 缅怀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
稿费“行贿”
“双人运球”乐翻天
一波三折领稿费
“双人运球”乐翻天
叶永烈:写“四人帮”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