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对策

2021-05-06 08:57田立阳
新西部 2021年3期
关键词:旅游农村发展

中国的乡村旅游自20世纪末起步以来,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也是新时期助力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尽管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陕西的乡村旅游业仍然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推动陕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并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高品质乡村休闲旅游体验系列产品,有利于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相关上下游产业,带动陕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新发展阶段面临国内国外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这也让“三农”工作显得極端重要,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后疫情时期,如何加快陕西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课题,为此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点推进实施。

科学统筹与规划

规划是发展的先导和纲领,科学的、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规划将促进并正确引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规划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贯穿规划体系始终。陕西未来的乡村旅游规划应参照并结合新时期陕西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地市县要在做好与全省规划有机衔接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快构建完善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乡村旅游规划体系。同时,还要注意与当地土地、城建等规划相衔接,力争实现“多规合一”,要促进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进行,努力做到统筹兼顾,接续推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协调统筹农村地区发展与农村所处区域的市县级层面发展要求和方向有效衔接,市县级主管部门应结合本省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将本地区农村的发展纳入到本区域整体发展的框架和决策部署之内。同时面对新冠疫情新情况,建立完善乡村旅游疫情应急防控体系,提早规划调整实施统筹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新的发展模式与方向。

创新发展与提升

要根据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创新。加快环境提升、要素整合和产业融合,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拉动作用,通过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农业庄园和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乡村旅游协会、商会、合作社等的发展模式。搭建线上预览平台,云旅游云推介和线下旅游同步推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出现,加速了线上呈现方式的接受度和普及度,越来越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景区投入经费开发和建设线上预约参观游览系统与平台,全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延伸线上平台的产业链,吸引线上消费。

顺应变化与调整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农村地区和农业农村相关领域更是为扩大内需创造了广阔空间。短期来看,陕西乡村旅游宣传和营销上受众应以陕西省内和国内人群以及在中国常期居住和工作留学的国际友人为游客主体,入境旅游还将在短期内处于封闭暂停状态。但是针对海外的线上营销和宣传应继续保持,让海外游客提前更多更好地了解陕西的乡村旅游资源,为疫情结束之后的入境旅游复苏做好客源积累与准备。

完善设施与交通

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游客的进出便捷化、游览舒适化、生活便利化和服务人性化。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应借势发力,与相关部门主动融合,按照新时期旅游市场的需求,打通乡村旅游景点一公里、实施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等工程措施、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发展智慧旅游,加快高速铁路和公路以及航空枢纽交通建设,加快完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同时畅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物流运输道路通道。把农村地区的路网、管网、电网等与城市地区设施网络合理有效地衔接和并入。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同时优化财政和金融等要素对农村地区的倾斜和支持力度。

保护环境与遗产

农村地区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开发与建设的所有环节都应该降低和控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协调统一。加强对农村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问题的治理和修复。

同时农村地区传承保留下来的建筑遗址和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都应该科学继承和保护,不能随意大拆乱建,应在尊重历史、遵循文化物质遗产保护要求和开发建设的规律上合理规划保护开发建设乡村,同时注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在乡村文化物质遗产保护开发上的应用,更科学和有效地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全面同步推进乡村生态和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旅游的内涵更加饱满。

深化改革与治理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推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关的试点与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激活农村各要素发展活力。使得农村的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闲余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安置与分配利用。清除改革阻碍农村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利观念和环境因素。陕西省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在综合考量后将一些新的改革创新模式和方法选择在农村个别有限区域和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农村先行试验片区的改革范围和力度可以大一些、深一些。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发展同样也可以在部分有限区域内步伐大一些,探索一些新的更多元化的模式。

培养人才与队伍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品质提升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不断加大培训的力度和质量。继续在陕南和陕北等贫困薄弱地区侧重更多的培训力度。根据发展需要,开展乡村民宿、休闲农庄以及特色小镇等系列培训。同时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和景区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互动,成立乡村旅游人才实训基地,各地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考察学习和专题培训,多渠道培养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旅游主管部门应建立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与保障措施,引导和激发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中。

丰富产品与业态

丰富旅游消费业态是提高综合收入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产品和接待设施,同时向“商、养、学、闲、情、奇”方向拓展。要实施“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和體育、生态、养生等产业融合跨界发展,让乡村旅游容纳更多业态,呈现更多的可能,不断为游客提供新鲜体验。

树立品牌是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途径。品牌形象和完善的产品体系,有利于乡村旅游向品质化发展。支持乡村地区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努力促使陕西的地理标志性农副产品和各种民俗手工艺品成为游客必购的旅游商品。适当发展乡村旅游文创产品。鼓励乡村旅游品牌景区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将旅游品牌转化为商品品牌,进而形成产业品牌。注重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发展电子商务,借助多渠道营销乡村旅游产品。

加强自律与监管

各级旅游部门要按照标准进行动态管理,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规范乡村旅游市场。同时要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保障乡村旅游市场良好的秩序。要适应新形势,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合理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提供可参考的尺度与标准体系。还要重视发挥网络监管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对游客和网友反映的线索和问题要及时了解和处理与反馈,有利于改进和完善乡村旅游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助力扶贫与振兴

乡村旅游扶贫是公认的既扶贫又扶智,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方式,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各部门联合制定系列行动计划,重点做好巩固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等行动任务,多渠道拓展就业机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分享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果红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奋斗。

乡村的发展有大空间,只有乡村振兴,中华民族才能全面复兴,农村的全面发展是百年新开局的“基本盘”。推动陕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并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高品质乡村休闲旅游体验系列产品,有利于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相关上下游产业,带动陕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田立阳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旅游农村发展
旅游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农村 新一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