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母猪散养工作研究进展

2021-05-07 09:18
猪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仔皮质醇圈舍

人们为什么要继续为哺乳母猪提供宽松的饲养条件?因为这样做是值得的!这项举措将给母猪带来更好的动物福利,以提高其生产效率。但决不能以牺牲仔猪的生存为代价。这就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如何改进猪舍的设计和其管理的原因。

1 仔猪存活与母猪福利

作者已经在哺乳母猪的宽松饲养中工作了几年——有些人甚至可能会说已很多年了,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事实,已经有很多人为了提高哺乳母猪动物福利水平而工作了很多年。在这段时间里,这些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散养母猪的竞争力,提高其仔猪的存活率,以及母猪、仔猪和哺乳母猪宽松饲养系统中工作人员的福利。

2 各国散养母猪现状研究

作者认为,可以将各国的散养母猪的产房相比。人们可以在对比中进步,人们在学习,人们最终会达到找出母猪最适散养方式这一目标。不过,这是作者第一次将多国研究进展汇总一同比较,所以很难估计实际需要的时间,难度相当大,这取决于环境和条件,也依赖于研究人员和研究设备。

当作者开始研究“哺乳期母猪的宽松饲养最适条件”课题时,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这可能只是少数养猪者使用的一个系统,至今业内大多数从业人员都认为,想要让这样一个系统成为养猪业的主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目前在瑞典、挪威和瑞士等国家正在实施这样一种养猪模式,但没有一个主要生猪生产国全面开始启用该方式。但是最近,德国决定尝试不再使用母猪产仔用的板条箱。而改为松散饲养,自由分娩的方式(如图1)。

图1 德国猪场的宽松饲养猪舍,仔猪可以自由出入附近的圈栏

3 遇到问题

在作者开展的早期工作中,母猪从被安置在猪圈直到断奶都是行动自由的,没有采取限制其各项自由。这些猪圈是根据母猪、仔猪的生活需求标准而与奥尔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动物福利协会以及猪圈设备和地板生产商合作设计的。

作者认为这种饲养模式是有希望被引入生产实际当中的。然而,在系列的工作中作者发现有一些仔猪死亡率过高现象。而造成这种高死亡率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因为猪圈、母猪本身还是饲养管理呢?

造成仔猪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认为栏舍是唯一因素,那么要如何控制这一点呢?研究人员决定在散养母猪的围栏设计中添加一个选项,即在仔猪最易受伤害的产后前几天限制母猪的自由行动。

这样做并不是放弃散养母猪,而是为了获得仔猪更好的成活率,在适合的时间散养,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限制。研究人员安排使母猪从自由产猪仔圈舍转变到限制性圈舍,限制性圈舍的出现对母猪福利来说并未造成实质上的伤害,同时还能够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在一个由Janni Hales与哥本哈根大学合作的博士项目中,作者测定了限制性圈舍饲养模式下的仔猪的存活率、母猪的行为和母猪唾液皮质醇采样对比。

4 试验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与产仔时散养、然后母猪限制4 d(LC母猪)的饲养方式和产仔时散养、产仔后继续散养(LL母猪)相比较,采取从妊娠期的第114天到产后第4天限制母猪(CC母猪)的饲养方式的新生仔猪存活率最高。

研究还表明,在产仔后的头几天,母猪在观察的2 h周期中侧卧时长超过110 min。LL母猪在分娩当天、分娩后第1天和第2天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LC母猪。LL母猪从分娩前一天到分娩后第3天的唾液皮质醇水平也显著高于CC母猪。在分娩当天和分娩后第1天,LC母猪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CC母猪。

5 持续关注母猪的高福利

这一研究结果导致人们继续关注母猪高福利,包括新生仔猪高存活率、活动空间、营养,但也要将限制母猪自由作为围栏设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对母猪限制性的选择研究,使人们更接近人们的“目标”——使散养哺乳母猪成为主流养猪过程的选择。另一件事就是为研究合适的猪只饲养围栏提供参考。研究人员认为这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项目。

猜你喜欢
产仔皮质醇圈舍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缩短哺乳期的束缚时间可提高产奶量,减轻母猪和仔猪的应激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产仔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夏季忧郁”源于压力激素变化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