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作家成长的足迹

2021-05-07 15:26陈桃源费延华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廖沙高尔基外祖父

陈桃源 费延华

《童年》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重点推荐书目,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以“寻找作家成长的足迹”为主题展开。

一、阅读前期“做铺垫”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小说中的“我”即阿廖沙,可视为高尔基本人。这部小说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时代背景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等原因,学生阅读此书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阅读前期,我们带领学生一起查阅高尔基的生平资料,一起观看有关《童年》的视频简介,一起通过目录猜一猜情节……为阅读做铺垫。

师:请同学们打开《童年》的目录,浏览一下,看看《童年》一共有几章?每一章的内容是什么?

生1:一共有13章。第一章是“幼年丧父”;第二章是“遭受毒打”……

师:通过浏览目录,你对哪一章最感兴趣?

生2:我对第七章“两种上帝”感到好奇,上帝是什么?哪两种上帝?

……

我们还和学生一起将《童年》的主要情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加深对每个章节的印象,为阅读搭建桥梁。

《童年》主要情节

通过“激疑”的方式和学生一起确定本次的阅读目的,并制订阅读计划。

师:马克西姆·高尔基,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曾五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列宁曾评价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他的童年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一次阅读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作家成长的足迹吧。

二、阅读中期“学策略”

学策略与用策略是整本书阅读的目的之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阅读策略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因此,在《童年》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拟定“寻找作家成长的足迹”的阅读目的,圍绕这个阅读目的,提示学生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阅读中期的推进课,我们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阅读策略

课前,和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阅读策略,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有关《童年》的阅读推进课。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个学期学习的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哪位同学来谈谈?

生: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二)确定阅读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一起确定针对阅读目的“寻找作家成长的足迹”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师:曾有一位青年作者问海明威:“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海明威回答:“不愉快的童年。”童年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往往成为一个作家强大的创作动力。

师:按照阅读计划,我们已经读到第八章“好事情”了,有些同学已经读完了。那么,大家寻找到高尔基成长为一位伟大的作家的蛛丝马迹了吗?你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生1:自从阅读第一章开始,我就发现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很大。

生2:小说中的外祖父性格暴虐、自私,对阿廖沙的成长也是有影响的。

生3:小茨冈、“好事情”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

师:是的,这些人物在阿廖沙的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生4:我发现阿廖沙搬了几次家,我很好奇“搬家”对阿廖沙的影响。

师:自然环境的转变确实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师:根据大家的发言,我们关注的内容可以分为“人物的影响”与“自然环境的影响”。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内容讨论。

(三)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根据所确定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阅读时所选用的方法和阅读所得。

(四)交流所得

师:请大家交流阅读所得,注意要说出根据阅读内容所选用的阅读方法。

生1:我们小组从地点的变化中寻找作家成长的足迹。我们通过浏览第一章到第八章,提取到以下搬家信息:第一次,因父亲死去,阿廖沙搬到尼日尔外祖父家,和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第二章);第二次,染坊起火后,舅舅们分家了,外祖父在田野街买了一所挺漂亮的大宅子,阿廖沙跟着外祖父搬家到新房子(第五章);第三次,外祖父突然把房子卖给酒馆的老板,在缆索街上另买了一所房子,新房子比从前的漂亮、可爱(第八章)。

生2:第一次搬到外祖父家的时候,高尔基是这样描写的:“从外面看,我觉得很大,可是里面,分成一间间的半明半暗的小房间,很拥挤……到处都是怒气冲冲的人忙来忙去……”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喜欢这个环境。

生3:他认识的活泼开朗、乐观能干的小茨冈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死去的,这些发生在“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镜像的狭小天地”的悲惨、可怜、暴力和愚昧的事情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生4:几乎阿廖沙遭遇的每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所以,我们认为,第一次搬家对阿廖沙有着特别的意义。

师:这正是海明威所说的“不愉快的童年”。

生5:假如说生活在染坊里有许多不愉快的回忆,第二次搬家给阿廖沙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如99页中所描述的“外祖父在田野街上买了一所挺漂亮的大宅子,楼下的石头建筑是一家酒馆,还有一间舒适的小阁楼,从后花园下去便是山沟,这里长满了光秃秃的柳树条子”。

生6:107页也有相关的描述:“我正想到花园里,我一走进园子,爬到山上,一些野孩子就从山谷里向我扔石子,我也高兴地回击他们。”

生7:有趣的自然环境滋养着作者敏感的心灵。第三次搬家后的自然环境更美,“我”也认识了更多的人,“好事情”也正是这时候认识的。尽管生活依然是令人窒息的、黑暗的,但是这些美好事物和人物的出现,让阿廖沙有了对抗黑暗的勇气,使得他在以后苦难的人生中坚持自我,勇往直前。

师:这是很有意思的看法,感谢这个小组的同学,请大家继续交流阅读所得。

……

(五)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总结讨论所得,激发阅读期待,布置阅读任务。

三、阅读后期“共分享”

阅读后期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转化为属于大家的丰富多彩的阅读经验。在阅读分享课上,我们从三个角度进行分享:

首先,由一个同学全面分享阅读《童年》的体会,并对“寻找作家成长的足迹”活动做总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同时,我们在班上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由组长把小组优秀阅读心得张贴到教室的阅读栏中。

其次,我们请同学们由作者的童年迁移到自己的童年,谈谈童年中促进自己成长的人与事。

师:毫无疑問,我们比高尔基幸运,我们有着衣食无忧的童年。但是,在衣食无忧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印象深刻的促使我们成长的事情,大家可以分享一下吗?

生1:我去年经历了我童年生活中最难过的时刻——我外婆去世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死亡。我想对外婆说,我会好好活着。

生2:我想说说困扰了我三年的一件事——弟弟来到了这个世界。弟弟来了,爸爸妈妈眼中仿佛只有弟弟,再没有我了。

……

师:感谢大家!在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大家或多或少会感到难过,但都勇敢地讲述出来了,也说明大家已经放下了。其实,正是这些被称为磨难的经历,指引着大家一步步向前,当我们正确对待它们时,它们会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最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的成长故事,如《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师:正如“快乐读书吧”中所说的,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无论是高尔基的《童年》,还是刚刚同学们分享的成长故事,都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希望同学们继续阅读相关的成长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已经看过这两本书的同学,建议阅读《简·爱》。

《童年》是一本篇幅长且比较难读懂的书。这是我们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共读(共同攻读)一本书。在这次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熟悉了较长篇幅的、结构较为复杂的文本,还学会了在纷繁的信息中抓住核心问题阅读,最重要是,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成功的阅读体验……这些都是阅读的宝贵财富。这些宝贵的财富让学生的阅读之旅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高尔基.童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2]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天河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小课题《基于六年级“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阿廖沙高尔基外祖父
高尔基的童年
灵感不是等来的
灵感不是等来的
父亲的群星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回首,瞭望
那份温暖,指引我们前行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