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对Wagner 2 ~3 级糖尿病足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研究

2021-05-08 08:58魏翠艳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湿润神经病纤维细胞

李 平 魏翠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血管与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足部软组织破溃坏死, 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1]。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 由此导致的糖尿病足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且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最终发展至截肢[2]; 因糖尿病足截肢者约占非创伤截肢患者的50%以上, 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 致死的主要原因[3]。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研究学者指出约50%的糖尿病足由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所致[4], 修复病变神经已成为糖尿病足治疗的关键。 笔者鉴于湿润烧伤膏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5-6], 但有关其对糖尿病足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研究却较少, 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 以期为湿润烧伤膏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6 例Wagner 2 ~3 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78 例。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本研究经永城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一般资料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2 型糖尿病及Wagner 2 ~3 级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 且为首次出现糖尿病足; 年龄≥50 岁; 对本研究知情,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血管闭塞引起的干性坏疽; 下肢血管严重病变必须行截肢治疗; 入院前1 个月内接受过生长因子、 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 合并有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 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或为过敏体质。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调控血糖(空腹血糖<8.0 mmol/L, 餐后2 h 血糖<11.0 mmol/L)、 改善血液循环、 营养神经、 抗感染等全身综合治疗。 与此同时, 研究组患者局部创面于外科清创后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 并依次覆盖湿润烧伤膏药纱及无菌纱布包扎, 每天早晚各换药1 次; 对照组患者局部创面于外科清创后均匀涂抹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并覆盖无菌纱布包扎, 每天早晚各换药1 次。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神经病变评分、 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氧化应激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

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4、 28 d 时, 采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 MNSI)[7]、 总症状评分法(total symp⁃tom score, TSS)[8]评估患者神经病变程度, MNSI共包含足外观、 踝反射、 拇趾振动觉3 项, 总分为0 ~10 分, 分值越高表示神经病变程度越重; TSS共包含拇趾上行感觉、 肢体共济失调、 膝反射和踝反射、 上肢症状、 足部症状5 项, 总分为0 ~19分, 分值越高表示神经病变程度越重。

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4、 28 d 时, 应用Key⁃point 台式肌电诱发电位仪(美国尼高力仪器公司生产) 检测患肢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MCV) 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SCV)。

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4、 28 d 时, 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 3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 取上层血清,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 水平。

治疗28 d 时, 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显效为创面愈合75% 以上, 有效为创面愈合25% ~75%, 无效为创面愈合25% 以下,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带入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均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神经病变评分、 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MNSI、 TSS 评分, 腓总神经MCV、 SCV 以及SOD 与MDA 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14、 28 d 时,两组患者MNSI、 TSS 评分均降低, 腓总神经MCV、SCV 均升高, 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SOD 水平均明显升高、 MDA 水平均明显降低, 且研究组患者SOD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MDA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2。

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28 d 时,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42 例、 有效33 例、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96.15%;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38 例、 有效36 例、 无效4 例, 总有效率为94.8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5,P=0.500)。

4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且能够进一步导致糖尿病足继发感染及迁延不愈[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周围神经组织及细胞脱髓鞘等导致的神经损伤和坏死,临床表现为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研究数据显示,约5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周围神经病变[10]。 近年来, 有研究学者将修复糖尿病患者病变神经作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靶点, 取得了一定成果, 且笔者发现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的湿润烧伤膏也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足患者的神经修复过程, 遂于本研究中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随着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研究学者认为氧化应激、 细胞因子调节及活性异常、 代谢异常、 微循环障碍等多种因素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11-12]。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所致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AGE) 等多种代谢产物的生成除可通过增强炎性蛋白的表达而损伤周围神经组织中施万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 致使营养并维持神经正常功能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以及神经营养因子⁃3 (neurotrophin 3, NT⁃3) 等分泌减少外, 还可通过升高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水平而破坏神经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最终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3]。 本研究通过对比湿润烧伤膏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评分、 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发现, 湿润烧伤膏治疗组患者MNSI、TSS 评分, 腓总神经MCV、 SCV 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但SOD水平明显高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组, MDA 水平明显低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组; 治疗28 d 时,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SOD 作为一种抗氧化金属酶, 能够通过激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歧化反应, 增加氧和过氧化氢的产生而参与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的调节[14]。 MDA 作为膜脂过氧化的重要产物之一, 可通过加剧细胞膜损伤而参与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与膜脂过氧化程度呈正相关性[15]。 可见,湿润烧伤膏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均可有效抑制糖尿病足患者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病变程度, 促进创面愈合。 与治疗第14、 28 天, 患者MNSI 评分及TS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的结果相一致。 其中,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及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 进而促进损伤周围神经轴突残端再生分支, 修复损伤神经结构的功能已在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16]。 而本研究结果足以证明, 湿润烧伤膏在糖尿病足患者神经修复过程中具有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同等的作用, 且湿润烧伤膏抑制糖尿病足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与损伤神经修复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未能一致, 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表2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评分、 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应激水平对比(x±s)Table 2 Comparison of neuropathy scor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oxidative stress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s)

综上所述, 湿润烧伤膏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的神经修复, 进而加快创面愈合, 能够达到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同等的效果, 且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其修复神经的作用机制之一,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湿润神经病纤维细胞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过氧化氢体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The Desert Problem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成纤维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海边的沙漠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