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5-08 14:54段玲玲叶攀沈佩琦朱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归因对口个性化

段玲玲叶 攀沈佩琦朱 丹

(1.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江苏·镇江212134;2.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一、研究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质量,而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问题。王椿阳等人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相当程度的学习问题[1],Pines认为这种学习问题是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倦怠现象[2]。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连榕等人把学习倦怠的性质定义为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压力过大而产生的消极态度和不良行为[3]。张爱玲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将学习倦怠划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4]。学习倦怠者的行为常表现为逃避学习,不愿上课;注意力涣散,易受干扰;有厌倦、冷漠的情绪;不良的学习方式等。这种类型的学生成就感比较低,自我效能感也低,从而对自己没有信心,这种消极的身心状态必然会影响学生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状态。有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比较严重[5],也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并不是很严重[6],又或者是处于中等水平[7]。研究对象相似,却得出了不一致的研究结论。

然而,以上这些研究结论时间相对比较久,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高职院校是需要给国家培养生产第一线建设的人才,因此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因材施教。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来了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以期对高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取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20份,回收效率达到96.2%。对口单招生90位,统招生430位;男生361位,女生159位;城镇223位,农村297位。

(二)测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张爱玲改编后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的问题表达方式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该量表划分为三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并形成了25个项目。因子Ⅰ(情绪耗竭),反映大学生由于不善于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要求,从而表现出思维迟钝、情绪躁动、忧郁、厌烦等不良情绪,如“学习一天后,我常常感到筋疲力尽”;因子Ⅱ(去个性化),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良行为,如“对于课堂没有听懂的内容,课后很少花时间去弄清楚”;因子Ⅲ(成就感低),反映由于能力不足,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感受的低成就感,如“对自己的专业,我对将来感到心灰意冷”。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0,因子Ⅰ包含9个题 目,α系 数 为0.81;因 子Ⅱ包 含8个,α系 数 为0.84;因子Ⅲ包含8个题目,α系数为0.89。表明该量表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

(三)施测过程

调查采用班集体施测方式,主试均为心理教师,被试按照主试指导语完成问卷。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

所有数据在Excel和SPSS23.0上进行录入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参照许国萍[8]对于学习倦怠的评价标准。在学习倦怠三维度中,轻度倦怠者的指标:被试的一个维度均分大于2.5;中度倦怠者的指标:被试的两个维度均分大于2.5;重度倦怠者的指标:被试的三个维度均分大于2.5。按照三维度指标,采用许国萍的计算方式,得出轻度、中度、重度倦怠者的检出率。统计结果发现,重度倦怠者为103人,检出率为19.4%;中度倦怠者为122,检出率为23.4%;轻度倦怠者为248人,检出率为47.5%。问卷采用了Likert四点计分法,其分值为1(从未如此)、2(很少如此)、3(有时如此)、4(总是如此),中等水平的分值为2.5分。

由表1可知,总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项目均分接近中数,去个性化得分最高。表明高职学生中存在学习倦怠,其中去个性化最为严重。

表1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均值

(二)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分析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总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项目得分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高职学生在各项得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由表2可知,学习倦怠水平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男女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基本持平。

表2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t检验

(三)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不同生源地差异

不同生源地差异分析如表3。结果显示,总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项目得分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高职学生在各项得分在城镇、乡村上差异不显著。由表3可知,学习倦怠水平在不同生源地上无明显差异,城镇与乡村的学习倦怠基本持平。

表3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不同生源地差异t检验

(四)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不同升学方式差异

不同升学方式差异分析如表4。结果显示,对口单招学生和统招学生在总维度、情绪倦怠与成就感差异不显著,但在去个性化有显著差异,表明对口单招学生在去个性化上好于统招学生。

四、结论与讨论

(一)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学生学习倦怠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这表明学生的总体状况不是很严重,但这足以证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存在性,而这样的现象却是最不容易引起重视的事实。其中去个性化最为严重,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3][8]。由此可见,在课程考勤中会发现有学生惯于迟到、逃课、早退、逃避学习等不良行为,这也验证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在一些专业课上,学生在开始没有听懂,之后的课程就更加听不懂,学生就会在课堂睡觉、玩手机或者是直接不来上课,形成了一个恶性循坏的现象。虽然有些老师会在课前签到、课中提问等不同的方式把学生留在教室里,但这都治标不治本。所以,即使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得分都处于中等,但也是不容乐观的,还是需要重视。

表4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不同升学方式t检验

男生与女生在学习倦怠上没有太大差异,与以往研究不一致[3][8]。以往研究发现不一致的解释是女生更加依赖外部对自己的认可而男生勇于自我探索获得成就感。但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在社会一视同仁的情况下,女生也会自我探索、男生也会依赖外部的评价,所以他们的期待会一样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本校来自农村学生与来自城镇学生的学习倦怠也没有相差太大,与以往研究不一致[6]。这可能与我数据来源有关,因为被试大部分来自江苏省。2020年1月新京报报道,关于江苏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其中江苏省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仅剩6户、17人还没有脱贫。虽然经济一直在国内前列,但大学生还是存在学习倦怠。

结果显示,高考统招学生在去个性化维度低于对口单招学生。一方面原因是对口单招学生是从中职院校经过考核进入高职院校,这表明他们自愿想学习的;另一方面是对口单招和统招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心境是不一样的,对口单招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相当于更深的造就而统招的学生是属于落榜的学生,所以对口单招的学生会更加珍惜这次机会而统招的学生就容易失去信心、导致最后自暴自弃。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在学习认知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没有清晰的目标,缺乏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学业占据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业成绩被他们视为证明自己价值的重要砝码,而高职院校学生正是经历了高考失败的学生,也是被部分人看作改变命运的一次考试,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了期望,不主动学习,认为自己努力了也不会被周围的人和社会所认可。因这一次的失败,从而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失败的恐惧,这种恐惧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因此,他们不再期望自己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功。

(2)消极行为。以上结果显示,去个性化得分最高,也就说明学生是存在消极行为或者不良行为。常出现的现象是学生对自己现状不满但却不采取积极的行动而是安于现状,因此不愿为此付出努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消极、被动,不但在学习上缺乏热情和凝聚力,在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方面也不积极参与。这样的状况会导致恶性循环,由于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上进的动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没有目标,目标感的缺失使他们不能获得一种学习的需要和紧迫感,从而迷茫,无所事事。即使学习,也很难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体验不到成就感。

2.外部原因

(1)家庭坏境。不良的环境会诱发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家庭坏境就更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或者觉得学习有用的家庭里,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家人给学生给予的期待过高或者是认为“读书无用论”的观念,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形成消极的学习心理。

(2)学校因素。学校学习氛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范围越小影响越大。比如寝室,室友喜欢学习也会带动其他室友爱上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室友经常逃课打游戏,其他学习意志不坚定的室友也容易加入其中。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不喜欢行为上或者眼神上互动的教师,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很难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让学生失去在课堂上的存在感。这种授课风格会使更多的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以至于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甚至最后旷课。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学习倦怠,所以掌握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为教育管理提供实用的参考。

1.学生方面

学习倦怠学生存在不当的归因方式,需对其进行科学的归因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改正不当的归因方式,形成积极的归因行为。首先,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业不好的看法,分析其归因方式,引导其正确的归因,并且帮助学生把在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一次归因于有潜力这种稳定的、内部的因素,增加其下一次表现的信心,激发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将学业表现不好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主动性不足等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这个内部动机。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对自身的成败进行归因。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活动举一些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讨论和分析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在学习中,根据学生的选择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归因评价,找回自信。最后,因材施教与归因训练相结合,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会科学树立目标,帮助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学习目标上,而不要过分担心失败的结果。

2.家庭方面

对于学习倦怠的学生,需要教师、家长相互协作,一起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积极发展。其中重要他人在学生的健康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家长要多给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他们的行为与结果表示理解与支持。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心,从而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3.学校方面

根据学生学习倦怠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Hamachek认为学生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才不会害怕失败而选择退缩,而是敢于去尝试学习。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在此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课堂形式要多样化,比如利用启发式、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个无意识倾向,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有助于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愉悦的心理环境。其次,在师生平等、互帮互助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效抵制学习倦怠情绪的肆意蔓延。

猜你喜欢
归因对口个性化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