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21-05-08 04:03黄天云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体童话阅读教学

黄天云

童话,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奇异丰富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生动浅显的语言、简明易懂的道理而深受小学生的欢迎,它承载了许多孩子天真的梦想,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的童话体裁课文比重也在逐步增大,这从侧面反映出童话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误区

1. 把童话文章当识字工具,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

例如,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把生字词专门独立出来,强调教学和背诵记忆,把童话课文当做普通篇章来教学,关注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情况,忽视童话故事情节本身的精彩与灵活,这是背离童话文体特征的。

2. 注重思想教育性,忽略童话的本真

童话故事必然根源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来,又超现实而去,其本身大部分都含有浅明易懂的人生哲理,或者日常行为教育的内容。而很多教师,就是抓住了这方面的价值,直接将童话当做思想教育的工具。

3. 错用童话来科普,错将儿童当成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低龄儿童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视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和自主意识的东西。例如,他们认为月亮是一个温柔的姐姐,小狗在叫的时候是它在说话,鱼儿身上的鱼鳞是它们穿的衣服,等等。结合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他们眼中,成人口中正确的科学,未必真的“正确”,教师一股劲儿地往儿童脑海中灌输正确的科学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破坏儿童本身的“合理幻想”的同时,也打消了他们对童话的浓厚兴趣。故用“童心”去教童话,才是童话阅读教学正确的“打开方式”。

二、童话阅读教学策略

1. 重视童话的趣味性,尊重学生品味

趣味性是童话吸引儿童阅读的根本所在。而在大部分教师眼中,童话最有价值的地方便是其蕴含的教育意义,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蕴含的“人不能贪得无厌”的道理。许多教师一翻开童话课文,第一反应就是揣摩它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然后思考“我应该怎样给学生们讲明白这个道理”。故在童话阅读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的期待在一开始就产生了極大的距离。学生期待于趣味性,教师则倾向于思想教育性。

教师要把童话课上好,首先应该摆脱这种“童话教学以思想教育为中心”的出发点,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教学以乐趣为先,课堂的设计应围绕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的“中心点”进行设计,让其真正地融入童话故事之中,体会乐趣,获得真正的快乐情感体验。以多种方式推动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审美体验,通过朗读、讲述、角色扮演、画面展示等手段,引领其真正走进童话世界中,欣赏美好,崇尚童话之中的“美”“高尚”“无私”“勤奋”“善良”等品质,这样的思想教育才是扎实的、高效的。

其次,尊重学生的品味,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尊重其独特情感体验。因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而且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每个学生解读作品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各种个性化解读(只要解读是正面的、向上的,都应该予以鼓励),而不应该强迫其进行某种固定的“道理解读”。

2. 提高教师本身的童话阅读教学修养

掌握必要的童话基本知识,包括教学童话文体所需的各项基本理论与对童话文体的基本了解。教师应了解童话文体的起源、发展历程、概念、特征,以及童话文体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及其区别于其他儿童文学作品的独特性,还有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童话作品,等等。总之,教师需掌握童话的内涵,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童话,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提高自身对童话文体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体验或再现童话艺术形象,对于童话故事所强调的价值观、是非观等有事先的判断和事后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在不断的实践之中逐步实现的。提升童话感悟鉴赏能力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教师自身尝试童话文体的创作,学会用儿童的眼睛、耳朵和心灵,去创作儿童看得懂的童话。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明白童话的规律,真正领悟童话的真、善、美。

总之,教师要摆正对童话教育的态度,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这对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文体童话阅读教学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