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5-08 03:32刘雪婷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睡眠质量脑卒中生活质量

摘   要:目的: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睡眠护理干預后对睡眠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方法将本院收治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睡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效果。结果:观察组入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觉醒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角色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当中应用。

关键词:睡眠护理干预;脑卒中;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09

脑卒中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难以达到深度睡眠该病,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影响他们的感知、思维甚至行为。睡眠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缓解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此,本研究睡眠护理干预分析了其对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划分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6-73岁,平均(51.78±4.47)岁;发病时间1-70h,平均(42.41±10.12)h。观察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5-73岁,平均(51.79±4.46)岁;发病时间1-70h,平均(42.43±10.10)h。两组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护理

全部患者进行营养神经、调脂和抗血小板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病情,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康复训练等。

(2)观察组睡眠护理干预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加用睡眠护理干预,具体如下述:

①睡眠健康教育。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讲解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根源,为患者介绍安眠药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失眠症状的认知,用心听并且记录患者的提问。组织睡眠障碍防治知识讲座,指导患者制定科学的睡眠时间计划,帮助患者建立合理作息概念,每天坚持休息,午休时间从13:00开始,23:00前休息,限定1h之内的白天自由睡眠,顺应生物钟本来的规律。指导患者选择长期坚持的运动,有氧运动能促进戒烟。不要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情,如看书、看报、玩手机等。指导患者进食有利于睡眠的食物,睡前喝杯温奶有助于睡眠,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防止饥饿影响睡眠。睡眠前经常梳头可以按摩头上的穴位,睡前热水泡脚、洗热水澡、听轻音乐。

②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不要与患者发生口角,每天和患者交流时间超过1h。把握患者心理状况。告知其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睡眠质量的降低,让患者认真正确的对待病情。对治疗过程中进步加以肯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治疗信心。和患者一同分析睡眠障碍的原因,做到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查找心理问题根本原因。耐心回答患者不解的问题,引导患者饭后抽出半个小时反思问题。对焦虑、恐惧的患者采用宣泄疗法调节情绪。将同病种的脑卒中患者组织到一起彼此沟通,共同探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发挥同伴效应,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③穴位按摩。按揉患侧上肢肢体肩髑,取穴曲池、外关和合谷,持续按摩3-5min,疏通身体经络。采用滚法在患侧上肢外侧,远端关节到近端肩关节,往返3-5次。下肢腿部的穴位: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取太冲穴时,不妨多按揉3-5min。采用滚法从大腿根部沿着股四头肌向下经膝关节、小腿外侧至足背以肌肉按摩,按摩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一般做一次按摩只需要20-30min,让患者肢体功能更好康复,使机体全身心的放松,舒解压力,深度睡眠。此外指导患者使用摩法、拿法、揉法、捏法、擦法,按摩涌泉穴。常按摩涌泉穴,促进睡眠,。

3.评价标准

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共3个指标。

②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角色、社会、躯体、认知、情绪等5个功能,各领域总分100分,分数高,表示功能较好。

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1.0分析并处理统计学数据,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采用±s表示,以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睡眠质量分析

观察组入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觉醒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组睡眠质量对比见表1:

2.两组生活质量变化分析

觀察组角色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生活质量变化对比见表2

三、结语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结果,伴随病情发展而影响睡眠。对此,需要,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干预,以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针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常见举措包括睡眠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按摩护理。使脑卒中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认知,端正睡眠习惯,促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睡眠健康教育的开展让患者对睡眠障碍有一个清醒的认知,限制白天过度睡眠,防止睡前过度兴奋紧张,养成良好的健康睡眠卫生习惯,形成睡眠周期同步化[1]。而且睡眠健康教育中教会患者一些利于入睡的方法,如食用香蕉、苹果、红枣、蜂蜜等助于睡眠的食物,、晚上睡觉前梳梳头发,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睡前泡脚,可以很好地促进睡眠,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心理因素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若心理障碍长期存在,脑卒中睡眠障碍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旨在越早发现,越快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不要过度疲劳,多注意休息等,同时帮助患者减轻压力,让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倍增。按摩属于一种自然物理疗法,能降低肌张力与缓解肌痉挛,而且能使患者欣快感、情绪热烈,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有利于睡眠。按摩可避免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降低各级血管阻力,增加脑部血液循环及大脑供氧量,继而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的问题,拯救因神经受损的患者;另一方面按摩有助睡眠按摩的穴位会有助睡眠,改善脑卒中气滞血瘀导致失眠神经衰弱,滞血瘀证,头晕乏力,通过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纠正睡眠障碍患者部分睡眠剥夺情况,提高睡眠质量[2]。上述措施的实施,在提升睡眠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入睡时间明显较短(P<0.05);睡眠时间明显较长(P<0.05);觉醒次数明显较少(P<0.05);角色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较高(P<0.05)。表明,睡眠护理干预的应用,明显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睡眠护理干预的实施显著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高芬芬.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出院患者生活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2):2194-2195.

[2]曾新华,肖宁,王姣,李莲莲.移情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29):126-129.

作者简介:刘雪婷(1985.12-),女,汉,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睡眠护理、心理护理、护理管理等。

(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  吉林吉林  132000)

猜你喜欢
睡眠质量脑卒中生活质量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