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段问题化课堂的朗读训练

2021-05-08 07:46吴卫华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棉花解决问题

吴卫华

问题化课堂,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变多了,朗读训练却变少了。低年级的朗读是阅读的起步,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由此可见,做好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师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作者丰富的感情都寄寓于课文生动优美的语句中。每讲授一篇新课文,教师应先范读课文,范读时做到声情并茂,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我带着童趣范读课文,让学生想棉花姑娘之所想,急棉花姑娘之所急,这样他们就提出了“棉花姑娘怎么了?”“棉花姑娘请谁来帮她治病?”“最后是谁帮她治好了病?”等问题。范读完后,我接着问:“你们想来读读课文吗?能不能尝试在自己的朗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呢?”学生响亮地回答:“能。”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就被激发了。

二、初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一年级课文的特点是全文注音,这就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学习材料。教师首先要重视拼音教学。低年级学生只有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才能朗读好课文。其次在学生朗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到“哪些字读儿化音,哪些字读轻声?”“哪些字读后鼻音,哪些字读前鼻音?”等问题的答案。

学生单独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提出问题:“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往往会提出读错的地方,教师则在鼓励的同时给予纠正,保证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将文章读通、读顺。

三、学生自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自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不断提出问题,再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解决问题,并不断追问,形成问题链。在这一情况下,教师要提醒学生对朗读作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技术性处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朗读就不仅仅是一个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多形式朗读,引导学生发现朗读趣味

1.分角色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有声的语言,再现故事情节。学生独自朗读时,无法进入课文情境,很难读出课文的韵味,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创设朗读情境,架设朗读桥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朗读方式,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学生先提出问题:“小壁虎都找了哪些动物借尾巴?”教师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便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以自邀伙伴朗读的形式找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学生听到教师的提议后,纷纷邀请自己的朋友来扮演小鱼儿、老黄牛、燕子等角色。朗读过程中,他们既找到了最初问题的答案,也了解了其他小动物们尾巴的妙用。

2.朗读表演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表现欲。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时,我扮演课文中的小兔,学生们扮演小燕子、小鱼儿、小蚂蚁。他们戴着动物头饰,向小兔说出下雨前天气的变化。学生们的表演很精彩,不论是语言還是动作,都惟妙惟肖。在这一朗读中,学生们既锻炼了语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朗读,是学生正式学习书面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过程,是学生由低年级指读,到中年级朗读,再到高年级以及成年人默读的一条必经之路;是学生学习认字到通畅阅读之间的一道桥梁。学生只有充分地读,认真地读,才能提高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悟文章的丰富情感,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棉花解决问题
棉花是花吗?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两只想打架的熊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雪白的棉花堡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