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液学指标变化研究

2021-05-10 13:04胥学冰唐亦复
临床军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压积白细胞宽度

刘 静, 胥学冰, 唐亦复, 樊 霞, 王 俭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 1.检验与病理科;2.烧伤科,辽宁 沈阳 110034

烧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之一,可引起患者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性改变[1-2]。烧伤患者早期由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很快出现体液渗出期和急性感染期,机体发生明显的血液学变化[3]。早期准确评估伤情对烧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液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自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83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电烧伤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既往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史者。根据患者烧伤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烧伤组(n=161)与重度烧伤组(n=222),另选取同期287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重度烧伤组中,男性148例,女性74例;年龄1~84岁,中位年龄37岁。轻度烧伤组中,男性115例,女性46例;年龄1~78岁,中位年龄32岁。健康组中,男性119例,女性168例;年龄18~35岁,中位年龄34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EDTA-K2抗凝,颠倒混匀数次,通过迈瑞MR-5800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1)观察各组研究对象红细胞各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2)观察各组研究对象白细胞各参数,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嗜酸细胞数。(3)观察各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各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

2 结果

2.1 各组研究对象红细胞各参数指标比较 重度烧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低于健康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轻度烧伤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低于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烧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压积低于健康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研究对象白细胞各参数指标比较 重度烧伤组与轻度烧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均高于健康组,且重度烧伤组高于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淋巴细胞数、嗜酸细胞数低于健康组与轻度烧伤组,且健康组低于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各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各参数指标比较 健康组与重度烧伤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低于轻度烧伤组,且重度烧伤组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健康组与轻度烧伤组,且健康组高于轻度烧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各组研究对象红细胞各参数指标比较

表2 各组研究对象白细胞各参数指标比较

表3 各组研究对象血小板各参数指标比较

3 讨论

烧伤可引起患者机体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发生异常[4]。本研究中,烧伤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健康组,与既往研究[5]结果一致,重度烧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低于轻度烧伤组和健康组,而轻度烧伤组与健康组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重度烧伤组红细胞在病情严重时减少,原因为烧伤创面失血,烧伤患者红细胞破坏过多,烧伤患者营养相对缺乏,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的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之一[6]。重度烧伤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均高于健康组,说明在烧伤后短期内红细胞大小不均,这是由于骨髓释放至外周血中未成熟红细胞所致。此外,骨髓红细胞系统代偿性造血增多,无效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的破坏增加造成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7]。

本研究中,烧伤患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均增高,轻度烧伤组嗜酸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健康组,而重度烧伤组低于健康组。烧伤患者在烧伤后数小时烧伤局部组织中即可检测到炎性因子,各种细胞的趋化因子可以刺激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活化,并穿过内皮进入组织,以完成各种细胞的职能。有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系统产生,烧伤患者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血液中单核细胞升高间接体现了烧伤造成体内单核-巨噬系统活化,导致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继发升高[8-9]。同时,由于趋化因子的作用,储存池细胞释放至循环池,造成烧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持续升高。嗜酸粒细胞既能造成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也能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维持在高水平有利于发挥白细胞的抗感染功能,白细胞计数下降,往往预后不良。

严重烧伤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数量被证实与烧伤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10]。严重烧伤患者组织损伤后局部血小板首先凝聚,大量体液渗出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血小板与血管壁接近,血液浓缩致粘性改变[11-12],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减少。此外,血小板水平降低还与炎性因子激活血小板促使血小板活化凝集有关[13]。有研究报道,危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5%~40%,血小板减少与病死率增高有关[14]。因此,关注烧伤患者早期血小板计数情况至关重要。本研究中,重度烧伤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高于轻度烧伤组与健康组,血小板计数减少,大血小板比率相对增加,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均,一方面可能与血小板活化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消耗过多,骨髓急性释放出未成熟的血小板。

综上所述,严重烧伤患者因为全身感染、休克及组织创伤等多种原因导致机体血液分析各参数变化,血液分析检测对严重烧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压积白细胞宽度
白细胞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中老年男性血小板压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