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临床疗效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10 13:04王二威董津鹏李创忠艾运政王晓刚
临床军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积水开颅分级

王二威, 董津鹏, 李创忠, 艾运政, 王晓刚

1.大连医科大学 北部战区总医院 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 沈阳 110016;2.北部战区总医院 神经外科,辽宁 沈阳 11001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致残率的出血性卒中,是神经外科学急症,需要积极的外科手术干预[1-2]。颅内动脉瘤常见部位是前循环,主要有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两种手术方式。目前,两种方式治疗效果仍具有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分析两种不同方式治疗前循环破裂aSAH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4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符合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诊断标准;(2)可耐受全身麻醉手术。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出血性脑血管病;(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3)前循环复发动脉瘤、椎—基底动脉系统破裂的动脉瘤;(4)临床资料不全、失访等。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入夹闭组(n=133)与介入组(n=81)。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史、入院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是否合并急性脑积水、术后脑梗死、术后再出血、死亡、慢性脑积水及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lasgw outcome scale,GOS)评分。

1.3 结果判定 通过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判断有无术后脑梗死、再出血。慢性脑积水:动脉瘤首次破裂14 d后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出现的脑室扩张、间质水肿,并出现行走不稳、智力改变、大小便障碍等[3]。通过临床病历记载、术后3个月随访判断患者预后及是否死亡。将GOS评分4~5分定义为预后良好,GOS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及术前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改良Fisher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夹闭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6%(42/133),高于介入组的17.3%(14/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术后脑梗死、术前Hunt-Hess分级4~5级是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研究认为,颅内动脉瘤栓塞可降低患者早期再出血率及远期病死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5]。但也有研究认为,介入治疗术后具有更高的再出血率及复发率[6]。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对2 143例aSAH患者进行介入及夹闭两种手术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介入组患者的1年内存活率优于夹闭组,但晚期再出血风险增加[6]。另有研究发现,介入组患者术后1年内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但差异与夹闭组无统计学意义,且介入组在术后6年随访中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再手术率[7-8]。本研究中,夹闭组出现并发症42例,预后不良20例,介入组出现并发症15例,预后不良6例;夹闭组病死率及再出血率均大于介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两组数据改良Fisher分级有差异。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百分率/%)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百分率/%)

表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aSAH相关的慢性脑积水是aSAH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3,9]。部分研究认为,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夹闭手术,其可能原因是开颅手术改变了部分脑脊液循环路径,影响脑脊液的重吸收[10]。但也有研究认为,开颅手术能打开部分蛛网膜下腔,清除血肿,对局部蛛网膜下腔进行灌洗,减轻粘连,从而降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11]。有研究认为,术前Fisher分级3~4级、Hunt-Hess分级4~5级、急性脑积水、术前GCS评分≤8分等为aSAH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11-12]。本研究中,夹闭组术后慢性脑积水与介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夹闭组及介入组术前Fisher分级3~4级差值较大导致。

本研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确定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脑梗死。其中,夹闭组术后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介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脑梗死、术前Hunt-Hess分级4~5级为aSAH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脑梗死可能为严重血管痉挛导致部分血管闭塞,或手术影响动脉瘤周围穿支血管导致。脑血管痉挛是aSAH术后另一重要的并发症。有研究认为,开颅手术可以清除部分蛛网膜下腔血肿,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13]。但也有研究认为,尽管手术可清除部分血肿,但由于术中对脑组织过度牵拉而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加上对动脉瘤周围血管骚扰,会增加术后血管痉挛的风险[14]。

综上所述,与开颅手术相比,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总体并发症及病死率相对较低等特点;术后脑梗死、术前Hunt-Hess分级4~5级为aSA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脑积水开颅分级
什么是脑积水?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