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火山的自述

2021-05-10 02:41黄燕红
闽南风 2021年4期
关键词:火山口滨海漳州

黄燕红

我是1700万岁的牛头山火山。或许你曾听说:中国古火山,“北有五大连池,南有牛头山”。

每天两次,当潮水严格按照农历时间节点,渐涌渐退时,我从烟波浩渺中,逐渐出露到水面上。我迎曙光,赏晚霞,看鸥鹭翱翔,翩翩如仙。还看不同肤色不同年纪的孩子们,慕滨海火山而来,或访古探奇,或嬉戏度假,或避寒越冬。

千万年来,我沐浴日月精华,承接天地灵气,安享人类钦羡的“岁月静好”。然而,我漫长经历中的水火酣战,沧海桑田,只有潜心探究的人,才会真懂。严正声明,我不是海底火山,而是寿终正寝的陆地火山。你们可以发挥想象力,我是怎样随剧烈地壳运动,身不由己浮沉升降的。

火山口,《辞海》定义:火山活动时,地下高温岩浆物质喷到地面的出口。地质界孩子们,对我心醉神迷,昵称“火山盆景”。呵呵!何其精致。内行看门道,他们说我,火山机构清楚,层次分明,喷发序次非常显著;他们说,这是全国罕见的滨海火山口,是保存最完整、奇特、典型的盾状火山口,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他们,懂我的价值所在。

对我心醉神迷的,还有诸多文艺情怀的孩子们,和“外行看热闹”的各方游客。他们慷当以慨,吟诗作文。他们端着相机上蹿下跳,或聚精会神操控无人机,把握着光与影、形与神。

他们,懂我的美感所在。

这是我的位置:龙海市隆教畲族乡白塘村牛头山东侧的潮间带。

我长约200米,宽近70米,历经两个阶段五次喷发。竖看,我像个上大下小的漏斗,中心见喷发的火山颈;俯看,我像一把安闲的椅子,朝东北开口;诗意形容,我犹如根植大地的椭圆形喇叭,朝天吹奏着神秘的洪荒交响乐。

如果给我戴一个关键词,那么就是“稀罕”。有两处蕴藏远古奥秘的景观,和我相依相伴了千万年,合称“牛头山三奇”,都属国家级地质遗迹。

一个老哥们叫“柱状节理”,就是“颜值”颇高大名鼎鼎的“海上兵马俑”。

形神皆似兵马俑的柱状节理,这里足有2万柱。这些玄武岩柱细致紧密,斜列在火山口四周,如肃穆规整的排兵布阵,秩序井然,世所罕见。其峻峭峥嵘的视觉冲击力,震慑心魂!

这群阳刚豪迈的“海上壮士”,如何“炼成”?

那是因为,玄武岩浆向外溢流,留在火山口中的岩浆在缓慢冷凝过程中,因为张力作用,因为成分均匀,就均匀地向着中心等距离收缩,产生近五边形或六边形均匀的龟裂,从而构成整体呈扇形排列的柱状节理。

另一个老哥们,和我相距170米,大名“聚敛式柱状节理”。他是岩浆漫溢冷却收缩而成,受边界条件影响,柱状节理下粗上细向顶部聚敛,形似西瓜皮,故称“西瓜皮构造”。地壳运动之复杂多变,由此亦可管中窥豹。

造型完美、惟妙惟肖的“火山大西瓜”,目前国内仅见此一处。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是唯一的人类家园!咱们的老母亲呵,已经46亿岁了!她铁骨铮铮、无比坚强;她容易受伤、相当脆弱。“水当当”的母亲,表面70.78%的面积是海洋。

人们每天生活在地壳上,如果缺乏常识,会误认为地球平静、安稳而清凉。

这不是事实。地球母亲性情活跃,从未停止运动。公转、自转,内部更是暗流涌动,炽热,暴烈,蕴藏着匪夷所思的巨大能量。

中国两大神书之《神异经》曰:“南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尽之木。昼夜火燃,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

火山的形成和爆发,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经常伴有地震。火山活动端出了“满汉全席”。

固体物质,有岩块、碎屑和火山灰等。液体物质,有熔岩流、水和各种水溶液等。气体物质,有水蒸汽,碳、氢等的氧化物。此外,还喷射出光、电和放射性物质等。

1700万年前,假如你在我老人家附近,将看到科幻片特效般的恐怖场景,吓得魂飞魄散。

呵呵,别怕,人类隔了很久很久才出现。人类历史只有几万年,对我而言只是小朋友。

惊天动地的“火山宴”,还有几道人类垂涎的美味:火山灰富含养分,使土地更肥沃;制造土地和岛屿;产生矿泉、温泉或热泉;带来金属、非金属和油气矿藏。

此外,火山是大自然的雕塑家,許多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由此横空出世。火山是狂暴的自然力量,被戏称为地球的“青春痘”,都长在地壳的断裂带上。

在福建漳浦深土——佛昙——香山——龙海牛头山——台湾金门,断续分布着一条长120公里宽15公里的玄武岩带,与海岸线平行。在漳州滨海地带,已发现牛头山、林进屿等多个火山口,宛如母亲脸上亲切的“痘痕”。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国际著名的火山地质学家。他说:“火山是大自然瑰宝,牛头山具天下火山奇观”。他的诠释,堪称经典:

“自大约1700万年前的新生代新近纪中新世始,这里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火与海的大战。在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作用下,地下岩浆,带着上千度高温,从数十公里深的地幔隆升,冲出地壳,进入海洋,迅速冷凝,形成熔岩,堆积成山,同时发生淬火作用,形成规则整齐的柱状节理和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与台湾海峡澎湖群岛的火山遥相呼应,成为全球一道美丽壮观的风景线。”

准确、凝练、优美,读之心醉!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南端,面积61.34平方公里。在距今约1900万年至1100万年之间,历经多次火山喷发,覆盖龙海市镇海卫至漳浦县皇帝城约30公里的范围,成为认识地球的奇妙窗口。牛头山景区,则有“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美誉。

与我相隔不远处,明初四大卫之一“镇海卫城”外的海滩,与我一脉相承的八卦式低平火山口、串珠状火山喷气口等地质遗迹,千万年来安之若素。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被福建省区域地质测量队发现。从此,专家学者殷勤造访,游客“驴友”纷至沓来。

1997年5月,彭冲副委员长实地视察,惊艳题词“华夏奇观,天下一绝”。

2001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批准“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10月,正式开园。

2016年3月,建设“牛头山火山科普馆”。

2019年6月,刘嘉麒院士领衔,一批专家博士在白塘湾建立“漳州泰维旅游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曾问渠教授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他满头银发,沉稳睿智,时常矫健行走在我的属地。他说,自己是喝九龙江水长大的,要用所学回报热土,推进漳州滨海火山走向世界地质公园!

两位杖朝之龄的地质专家,是牛头山火山的忘年知音。当然,不论世界发生多少喧哗扰攘,我只需静如太初岿然不动,持守地老天荒的极致浪漫。

猜你喜欢
火山口滨海漳州
Tongue Twister
情调漳州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世界奇特的火山湖(上)
世界奇特的火山口湖
火山口里的教堂
《广东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LettheSparkoftheCultureCollisionsShine
探讨海洋文化符号在南方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