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互市贸易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21-05-14 10:29张一宁林小萌林春颖
关键词:互市边民中俄

张一宁,林小萌,林春颖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一、引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边民互市贸易具有其独特的“连通”属性。在中国,边民互市贸易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自汉文帝时期便开始了官方主办的互市贸易模式,《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中记载“今帝(汉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汉、匈双方互市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匈奴民族的文明进程,缓和了边境的紧张局势,加强了汉朝对匈奴的招抚。随后的历朝历代出现了不同形式、不同贸易对象的边境互市贸易。整体而言,互市贸易研究主要分为历史研究与现状研究,后者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边民经贸往来。虽说文献不多,但是随着国家对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力扶持以及政策倾斜,一些边境互市贸易区发展迅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希望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边民互市贸易进行系统梳理,为学者们展示科学、系统的互市贸易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选择“边民互市贸易”或含“互市贸易”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由于CNKI论文发表数量较少,所以本文的数据来源涵盖了已知能检索到的所有文献,论文发表时间跨度为1981—2020年,剔除通知、目录、征稿、英文文献,最终得到564篇文献。

(二)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7.R1,以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关键词共现情况作为分析基础,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具体操作为:将CiteSpace5.7.R1软件中时区分割设置为1981—2020年;“Node Type”(节点类型)中选择“Keyword”,选择软件自动抽取keyword聚类(Clustering)。利用词频分析法,在文献中提取能够表达其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利用频次的高低分布,研究互市贸易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一)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本文通过对关键词词频变化及其中介中心性分析同伴反馈的相关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揭示研究热点之间的突变或转化关系。本文通过CiteSpace 5.7.R1从564篇文献中提取关键词,分析相关文献并得到由关键词组成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1)。

图1 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整理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信息,本文列出了边民互市贸易研究出现频次排行前15位的高频关键词及其研究热度。通过表中数据排序不难看出,互市贸易的研究热词主要分为贸易类型、贸易对象、贸易地点三类。其中就贸易类型而言,主要的关键词为易货贸易和小额贸易,由于边民互市贸易是边境地区居民在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进行小额的商品交换活动,并且免征进口税和进口环节税,这些特征都决定了传统意义上的互市贸易的易货特点和小额特征;贸易对象主要包括独联体和俄罗斯,涉及到其他地区的边境贸易对象国经常用“周边国家”字样概括;贸易地点主要涉及黑河市、大黑河岛、东兴、东兴口岸、凭祥市、后贝加尔以及布拉戈维申斯克,其中后两个地点为俄罗斯远东地区。1996年,在国家对边境贸易进行规范后,边民互市贸易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目前,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的互市贸易较为活跃、规模较大,其中互市贸易历史较长、影响较大的是中俄互市贸易。作为中俄互市贸易的对象国,“中俄两国”“俄罗斯”和“独联体”均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热点知识图谱中除中俄两国贸易外,还涉及中越边境贸易。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互市贸易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Citespace的数据整理出热词列表(见表1)。

表1 基于CiteSpace的热词列表

就研究热点而言,主要包括中俄以及中越的互市贸易。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互市往来始于明末清初,清代初期中俄边境贸易有京师互市、黑龙江互市和恰克图互市三大互市,重点在齐齐哈尔市。1992年以来,国务院、黑龙江省政府批复建立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边民互市贸易区、中国黑河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饶河中俄互市贸易区、中俄绥芬河互市贸易区,中俄双方在劳务合作、原材料进口及加工、进出口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贸易合作。最初的研究集中在中俄边境的贸易形式之一,即易货贸易,随着互市贸易的发展,此类研究的关键词集中为经济技术合作。从17世纪中叶至今,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中俄互市贸易研究,但随着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停滞状态。

(二)边民互市贸易研究前沿领域

突发词探测算法可以用于揭示某一主题的变化和热点,本文通过CiteSpace从564篇文献中检测突发词,整理出1981—2020年间国内边民互市贸易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2)。

图2 高频引文突发词

本文在对关键词突现率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时间段中学者对边民互市贸易的研究热点呈现变化趋势。对外开放以来,为了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逐渐恢复和开展了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边民互市贸易。对于边民互市贸易研究的关注开始于1981年,吴量恺在探讨明代蒙汉两族的交往关系中指出,明朝隆庆年间在蒙汉人民强烈要求下恢复和发展的“封贡互市”加强了蒙汉两族人民的经济往来,适应了两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上促进了蒙汉的藩属性关系。[1]但是随后的互市贸易研究数量依然较少,多集中在古代互市贸易的研究及其对当今贸易形式的启示。

1990年以来,随着黑龙江省在大黑河岛开发民间互市贸易方案的提出,学者们将目光转向边民互市贸易在现今经济体制下的重要作用,探讨中俄两国恢复边民互市贸易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随后的十余年间,黑河市、大黑河岛均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独联体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主力军,同时很多学者都对具有代表性的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进行了专门研究。高国清等早在黑河互市贸易区还未建成之时,便在研究中就取址范围、经营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战略设想。[2]随着我国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中俄互市贸易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学者们也更多地关注如何让中俄边民互市贸易焕发更大的活力,研究并分析黑河、绥芬河、满洲里边民互市贸易区所发挥的特有优势以及运营机制。随着中俄边民互市贸易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开始重视制约互市贸易发展的诸多因素,例如管理主体不明确和实践上难以有效运行、俄罗斯方面没有对等的互市贸易政策、投资和贸易环境不够理想、法律法规及政策多变等。

根据图2可以发现,边境互市贸易研究主要集中在黑河、东兴两个区域。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成立了东兴中越互市贸易区,东兴口岸的发展渐入学者们的视野,自2009年以来,东兴模式成为持续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对现有的东兴互市贸易中的电商模式、发展规模、结算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促进东兴互市贸易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为互市贸易研究增添了重要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趋势

1.互市贸易区域的拓展

中越互市贸易研究持续成为研究的热点,东兴模式和贸易转型升级路径得到很好推广。唐重振对于边境贸易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了探讨,对贸工互动探讨东兴市开展边贸转型升级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有效路径。[3]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化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探索边民信用互助社、网上互市区、互市贸易+跨境劳务、沿边自贸区等多种途径的可行性,推进中越互市贸易的进一步研究。

基于1980—2019年这40年间的研究数据不难发现,中俄互市贸易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随着国家东北经济发展以及振兴计划的深入开展,吉林省对俄互市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吉林省珲春市在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基础上,于2001年设立中俄互市贸易区,并且在2012年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俄珲春互市贸易区进出口品种较为集中,俄方以各种海产品出口为主、中方以轻工商品出口为主,但是鲜有针对珲春的中俄互市贸易研究。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中俄珲春互市贸易区具有较为强劲的发展潜力,对于中俄珲春互市贸易区的研究将为互市贸易的政策扶持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由于政治制度的限制,针对现今的中朝边民互市贸易研究极少。金明玉指出,边民互市贸易点渐渐失去活力,只从1997年6月到1999年5月开设了不到2年时间。[4]伴随着2015年丹东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的正式批准,一些学者开始从丹东中朝互市贸易区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入手,研究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对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促进兴边富民、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战略意义。[5]

2.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政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等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对边民互市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就国内边民互市贸易体现而言,呈现了南盛北缓的发展态势,但整体上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配套建设规划。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倾向于研究互市贸易点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尤其是边境互市贸易管理的协调、保障机制和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从而推动机制体制改革,争取边民互市贸易政策落地,为边境互市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虽然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大力推进边民互市政策,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阻碍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应在一定程度上聚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汪瑾和韩佳伶指出,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存在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边境税收优惠政策不适应、边贸政策和管理不完善、监管部门手续繁琐等问题。[6]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协调海关、边民、进出境管理机构三方主体间关系,繁荣边民互市贸易,福惠边民贸易主体,让边民真正享受到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成为需要研究的重点。

由于地缘、资源和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等因素,许多边境城市具有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优势,因此以“边贸互市+”为支点,探讨“贸工民”模式、“贸工互动”战略等多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正向效应对于带动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边境互市点初期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关注边境互市贸易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早期开放的边民互市贸易区发展缺乏后劲的问题,进而为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国家安全等方面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有效经验。

3.互市贸易的兴边脱贫模式

在研究贸易形式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学者探讨了中越边境边民互助合作社的扶贫模式,指出东兴市用活优惠政策的这种创新探索减少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边民的脱贫进程,极大促进了边民向产业工人和现代农民的转型,互助组起到了1+1>2的效果,在兴边富民、睦邻安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者们应调研不同边境地区边贸扶贫工作的推进情况,研究边民互市贸易在扶贫工作中的实施途径和扶贫新模式,进而提高广大边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强边、安边、兴边、富边”的战略目标。

四、结论

本文根据研究数据发现中俄互市贸易和中越互市贸易成为两大重要的研究热点。由于东兴模式的成功,研究热点由初期的中俄互市贸易研究转为中越互市贸易研究。作为一项兴边富民、互惠互利、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边境互市贸易得到了较为蓬勃的发展,但是互市贸易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推进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创新边民互市贸易模式,促进跨境贸易发展,实现兴边富民的目的是摆在学者们眼前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互市边民中俄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明朝与兀良哈部互市关系考
中俄开展直接贸易的开端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边民互市 兴边富民
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坚持与明朝贸易原因探析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