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IL-6和INF-α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在IIP中的诊断价值

2021-05-14 05:58孙国磊
吉林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间质性介素特发性

孙国磊

(天津市津南医院重症医学急诊科,天津 300350)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作为临床一组病理原因不明、主要累及肺间质、肺实质、肺血管及气道的具有一定发病率的弥漫性非肿瘤性肺疾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有着不同的病理类型,不同分型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在临床症状、预后表现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2]。在病理学诊断中,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的诊断、分型、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由于大部分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呼吸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损伤,又存在各类基础疾病。采用手术活检的方式诊断疾病,对于患者肺功能将造成进一步的损伤[3-4]。但如果不进行手术活检,使用创伤较小的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诊断效果不佳,漏诊、误诊事故时有发生。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也在不断寻求新方式,来提升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断、分型、病情评估的效果[5]。近年来,基因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广度、深度都有明显增加,使用血清、基因来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的方式逐渐兴起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6]。需要在此方面展开积极的研究,来评定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无辅助诊断方式的实际价值。为此,现对比9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确诊患者与身体健康者的SAA、IL-6和TNF-α表达水平,分析多指标联合检测,与单指标检测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疾病分型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018年期间收治的9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以及100例来我院接受身体检查的健康人群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将9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列为观察组,参照特发性肺间质性纤维化诊断及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将90例患者确诊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参照了2012年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分类标准。将100例健康人群列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受试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的方法、目的,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排除患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有肝肾功能障碍者;中枢精神系统疾病或中枢神经障碍疾病者;语言沟通障碍者;拒绝配合此次研究者。

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52~73岁,平均(62.5±6.55)岁;观察组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54~72岁,平均(60.5±11.5)岁。其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38 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53.4~78.0岁,平均(62.87±5.94)岁;特发性非特异度间质性肺炎(INSIP)20例,男 12例,女8例,年龄55.1~78.2岁,平均(62.79±7.80)岁;特发性脱屑性间质性肺炎(IDIP)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55.1~76.4岁,平均 (63.15±7.41)岁;急性间质性肺炎(AIP)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54.1~74.9岁,平均(62.58±7.1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表明本次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1.2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静脉采血5 ml,促凝、分离血清、冷冻备用。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SA),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均进行SAA、IL-6和TNF-α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对比。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SAA、IL-6和TNF-α水平:观察组SAA、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SAA、IL-6和TNF-α水平对比

2.2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血清SAA、IL-6和INF-α水平:观察组各疾病分型中UIP患者的SAA、IL-6、TNF-α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血清SAA、IL-6和INF-α水平

2.3三者联合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意义:SAA、IL-6 、TNF-α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4.44%(85.90),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测定SAA、IL-6、TNF-α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70/90)、81.11%(73/90)、83.33%(7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1、7.726、5.944,P=0.002、0.005、0.015)。

3 讨论

目前尚不能明确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既往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疾病与肺泡结构、生理功能紊乱、炎性反应等有较为密切的关联。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年龄没有特定的区间,但是中老年人的发病率会更高[7-8]。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呼吸困难,两肺初存在明显的弥漫性网状结节状阴影,通气功能障碍等[9]。近年来,我国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可能与大气污染、居住环境改变等有关。在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在不同的病情发展时期,有着差异明显的症状以及预后结果[10]。早期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患者,炎性细胞弥漫浸润、肺泡间隔充血、多种细胞因子过度分泌表达,有炎性反应出现。在临床症状方面,仅会出现干咳、泡沫痰症状,不存在其他特异性表现,所以患者及家属可能对疾病的发生并不重视。到了病情发展的中晚期,患者会出现杵状指、口唇紫绀等症状。这时再寻求治疗,死亡率较高,即使稳定了患者状态,平均生存期也不长[11]。

病理学诊断,是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大部分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都同时存在呼吸功能或脏器功能异常,存在各类基础性疾病。如果使用开胸肺活检、胸腔镜活检方式检查,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幅度的损伤,甚至会加重肺部病情,引发严重的急性炎性反应。既往也使用过支气管镜下的透壁活检,来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检查方式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小,适应了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但是检查过程出于对器械等外在条件的考虑,限制了病理取材的面积,增加了取样难度。同时,检查过程整体上看是在盲视下进行的,取样的随机性有所升高,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事故。近年来,使用基因、血清标志物测定的方式,来诊断、分型、评估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的方式逐渐兴起,此方式具有对患者伤害小、测定准确性高的优势,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2]。

血清淀粉样蛋白A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的一种,是作为组织淀粉样蛋白的前体物质存在的。在血浆中与高密度脂蛋白结合发挥其生理功能。一旦人体内发生急性炎性反应,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将极速升高,因此可以将血清淀粉样蛋白A作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的重要指标。目前,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在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鉴别、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白细胞介素-6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发病的初期,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变化过程,是由于白细胞介素-6会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可改变血管通透性。研究中也发现白细胞介素-6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纤维化有一定的关联,是因为白细胞介素-6可以凭借多种通路诱导肺纤维化[14]。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其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在赵娜等研究表明,在急性肺损伤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会增加肺间质通透性,导致肺间质中有大量的炎性因子聚集[1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成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诊断、分型、病情评估的重要感染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90例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为(37.8±8.5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0.78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值为(0.73±0.5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8±0.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值为(5.46±0.0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6±0.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对比其他分型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联测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指标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疾病,提示疾病严重程度,疾病分型具有较好的效果。三项测定联合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单指标检测诊断该疾病。

猜你喜欢
间质性介素特发性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特发性腹痛一例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