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鹳种群分布及保护对策

2021-05-15 04:05平*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样线高台样点

付 宗 斌 刘 钊 谢 宗 平*

(1.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甘肃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3.河西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黑鹳(Ciconia nigra)隶属于鹳形目鹳科鹳属,是一种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为国家I级保护鸟类,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黑鹳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在中国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大部分地区,除西藏自治区外,在各省(直辖市或自治区)都有分布[1-3].近几十年来黑鹳的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有骤减的趋势,在中国罕见且数量仍在下降[1,4].黑鹳在甘肃省主要分布于张掖西北部的黑河中游湿地的沼泽、水库、湖泊、池塘、河流沿岸漫滩等浅水区.黑河湿地是黑鹳的重要栖息地、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5].前期已有学者对黑河湿地高台段的黑鹳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和监测[6,7],探讨了影响黑鹳栖息繁殖的干扰因素.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片区开展较为全面的黑鹳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调查和监测,分析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不同区域的种群数量分布、影响因素以及栖息、繁殖、迁徙规律,为加强黑鹳的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蜂腰地带,位于张掖市中北部,属甘肃省黑河流域中部平原区,海拔1200~1700m,总面积41164.56hm2.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库塘、灌溉渠系及稻田等.气候类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10℃,极端最高气温41.0℃,最低气温~31.0℃;年均降水量约130mm.湿地鸟类资源丰富,共有鸟类15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6种;II级保护动物有18种.黑河湿地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路径西部路线的中转站.2015年10月,张掖黑河湿地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案制定

根据国家林草局《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和往年的鸟类监测资料,制定黑河湿地黑鹳调查监测技术方案,主要确定监测频度、监测时间、监测方法和规范数据统计口径,并通过实地预调查对监测样点、样线进行优化调整.

2.2 调查点设置

在黑鹳分布区内共设置样点8 个,样线14 条(图1).其中,高台县设置样点8 个,样线10 条;临泽县样线2条;甘州区样线2条.调查的样点和样线均设置标桩和标牌,标桩标记编码,标牌标示监测点的名称、坐标、监测单位等内容.高台县黑河北岸合黎山及正义峡两侧山区为黑鹳的繁殖区,因不在保护区内,所以未设置调查点.

2.3 调查方法

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进行数量调查.样点调查在固定观测点进行定点观测,用望远镜观测记录可视范围内黑鹳的种群数量;样线调查以1~2km/h 的速度行走样线,并记录监测黑鹳的数量及生境状况.调查时与黑鹳的最近距离保持在100m以上,以免黑鹳警戒惊飞.在黑鹳的越冬期(2017年12~2018年1月)、春季迁徙期(3~4月)、繁殖期(6~7月)和秋季迁徙期(9~10月)共开展4次调查,每次调查1 周左右.调查主要采用GPS、数码相机、双筒望远镜或单筒观鸟镜,记录黑鹳的种群数量、迁徙时间及栖息生境,并拍摄照片、视频.

2.4 数据汇总统计

调查结束后将各样点、样线的调查数据按照县域和时间分别进行汇总统计,调查点同期调查2次以上的数量汇总时只计入最大数.数据统计在Microsoft Excel 2013中进行.

图1 2018年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鹳调查样线样点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sample plot and line transect for Ciconianigra investigation in ZhangyeHeihe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区域种群数量

经调查,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内的黑鹳主要分布在高台段境内,临泽段境内有少量分布,甘州段境内呈零星分布,生境类型主要有库塘、河漫滩等.经统计,共监测到黑鹳473只.其中,高台段399只,临泽段61只,甘州段13只;分别占种群总数的84.36%、12.9%和2.75%(详见表1).

表1 2018年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黑鹳种群时空分布统计表Table 1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iconianigrapopulationin ZhangyeHeihe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3.2 不同季节数量变化

在不同季节,保护区黑鹳的数量越冬期为9只,春季迁徙期为7只,繁殖期为76只,秋季迁徙期为381只,分别占种群总数的1.9%、1.48%、16.07%、80.55%.

3.3 不同生境种群数量

按不同生境类型统计,保护区黑鹳数量河流湿地176只,库塘湿地238只,沼泽湿地59只,分别占种群总数的37.21%、50.32%、12.47%(详见表2).

表2 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2018年不同生境黑鹳种群分布统计表Table 2 Population numbers of Ciconianigrain different habitats in ZhangyeHeihe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3.4 迁徙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黑鹳从3月初开始陆续从长江以南或四川盆地迁徙到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高台段北部合黎山及正义峡两侧山区悬崖开始营建鸟巢.7~9 月,黑鹳开始带着雏鸟到高台天城湖水库、马尾湖水库、明塘湖水库、后头湖水库及黑河干流河漫滩及夹心滩觅食和栖息.从10月初开始南迁,部分在保护区临泽段西湾水库、平川水库,甘州段库塘及黑河干流浅水区作短暂停留,至11月全部迁徙到长江以南或四川盆地越冬.但2018年入冬后却发现有个别黑鹳在保护区越冬.经调查分析,主要是由于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实施及候鸟保护管理不断加强,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为黑鹳等候鸟营造了优越的栖息环境和繁殖条件,使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栖息越冬.

3.5 生活习性

经调查,发现黑鹳性孤独警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有时也成小群活动和飞翔;白天活动,晚上多成群栖息在水边沙浅或水中沙洲上;不善鸣叫,活动时悄然无声;性机警而胆小,听觉、视觉均很发达,善飞行;在地上行走时跨步较大,步履轻盈,休息时常单脚或双脚站立于水边浅滩上或草地上,缩脖成驼背状;主要以鲫鱼、泥鳅、虾等为食.通常在干扰较少的河渠、溪流、湖泊、库塘、农田、沼泽浅水处觅食.觅食地一般距巢较远,多在2~3km,最大距离为7~8km.觅食活动常在上午7∶00~8∶00,中午12∶00~13∶00和下午17∶00~18∶00.其它时候或是在巢中和觅食地休息,或是在高空盘旋滑翔.

3.6 繁殖现状

调查发现,黑鹳的繁殖期在4~7月,3月初到4月初在高台县北部合黎山及正义峡山区悬崖峭壁开始营建鸟巢,鸟巢主要由干树枝筑成,内垫有干草、树叶、芦苇、动物毛等,呈盘状;巢距地面高度约为5~10m间,间距一般为2000~3000m,巢筑好后雌雄鸟在巢中交尾.如果当年繁殖成功且未被干扰,第二年巢可能被继续利用.4月初至4月中旬开始产卵,个别4月末至5月产卵,一般1年繁殖1窝,每窝通常产卵4~5枚,卵为白色,呈椭圆形;第一枚卵产出后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卵.孵化期一般在30天以上,孵化率约为50%左右.雏鸟刚孵出后全身被有白色绒羽,是晚成性鸟类,留巢期较长,约70天后在鸟巢附近做短距离飞行练习,约75天后随亲鸟到鸟巢外1~2km处的黑河岸边或河漫滩觅食,夜晚回到鸟巢栖息,直至约100天以后才不归巢,跟随亲鸟到更大的范围内觅食活动.

4 讨论与结论

4.1 分布和繁殖区变化

黑鹳的分布区有扩大的趋势.据往年的监测,共发现黑鹳分布的样线8个,样点5个,主要分布在高台段黑河河漫滩及库塘边沼泽浅水区,临泽段境内库塘湿地有少量分布.而2018年的黑鹳分布的监测样线增加了6 个,样点增加了3 个,且分布范围已扩大到甘州段境内.2018 年繁殖期,甘州区乌江镇小湾村黑河段、临泽县板桥镇西湾水库共发现黑鹳8只,按照黑鹳繁殖地与觅食地距离不超过10km的习性推断,甘州区靖安乡新沟村至临泽县板桥镇西湾村黑河以北的山区可能有黑鹳的繁殖区.

4.2 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黑鹳的种群数量在秋迁期和夏繁期较大,这与往年的监测结果吻合,表明张掖湿地是黑鹳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但黑鹳的总数和单个种群的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如2017年,在保护区共监测到黑鹳741只,发现的最大种群为秋季迁徙期高台县天城湖水库北坝210只[8];而2018年监测到的黑鹳减少268只,在秋季迁徙期发现的最大种群87只,位于高台黑河湿地公园百鸟园至大湖湾水管所黑河段.2018年黑鹳的迁徙高峰也有所提前.2017年冬、春、夏三季监测到的黑鹳很少,秋季从10月中旬开始大量出现并开始南迁;而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发现个别黑鹳在高台段正义峡越冬,2018年春季在高台段境内有少量分布,秋季9月底就开始大量出现并开始南迁,一直延续到10月中旬,个别在临泽、甘州段境内作短暂停留,居留期约为210天.

4.3 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干扰

人为活动加剧是黑鹳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保护区高台、临泽、甘州段黑鹳分布区域周边有许多村庄和耕地,加之各通道入口都没有设置围栏等管理设施,导致农业生产活动、摄影爱好者拍摄和人工放牧等人为活动频繁,是黑鹳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前期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黑鹳栖息繁殖的主要因素[6,7].黑鹳的繁殖区主要在黑河正义峡,高台县城北部合黎山也发现有个别繁殖鸟巢,但这些核心繁殖区并没有划入保护区内,黑鹳繁殖栖息区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和放牧胁迫,这使保护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在黑鹳繁殖和迁徙期,又遇到黑河汛期和农田灌溉期,此期黑河河道水量大流速快、各水库水位较深且没有浅水区,导致黑鹳觅食较为困难.在越冬期,由于各水库、沼泽水面封冻,黑鹳只能到黑河边滩涂或农田地觅食,导致黑鹳的适宜觅食生境不足.

4.4 保护管理对策

4.4.1 加强黑鹳保护的科学研究

近年来,虽然连续开展了黑鹳的调查和统计工作,但对于黑鹳繁殖地保护、栖息地生境恢复、觅食区水文管理以及鸟食补充等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很少.加之,鸟类保护管理资金短缺,也没有相关的课题研究经费,视频监控、环志监测等措施进展缓慢,保护管理缺少技术支撑.因此,黑鹳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4.4.2 加大保护区管理力度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实施《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切实加强保护区湿地鸟类的保护管理.位于核心区、缓冲区的鸟类栖息地应禁止人为活动,位于实验区的鸟类栖息地在繁殖期和迁徙期,也应实行封闭管理,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对鸟类的干扰.

4.4.3 将繁殖区划入保护区

结合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将高台段正义峡两岸的黑鹳繁殖区划入保护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杜绝黑鹳繁殖区内的人为干扰因素.

4.4.4 调控栖息地水文条件

在黑鹳的繁殖期和迁徙期,调控库塘湿地的水位,形成滩涂和浅水区;同时采取增殖放流、人工投食等方式补充鸟类食物,以供其觅食和栖息;越冬期,在有黑鹳分布的黑河干流河漫滩及没有封冻的沼泽地定期进行人工投食.

4.4.5 开展深层次保护研究

积极与相关大学、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开展黑鹳生态位、栖息地恢复营建、湿地水文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多方面争取研究经费,开展黑鹳保育的科学研究;持续开展黑鹳生境监测,启动环志监测,为黑鹳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样线高台样点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最优土壤采样尺度选择研究①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云南玉龙雪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的观测
农田灌溉用水量统计工作中的样点灌区选取方法研究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危如累卵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
杭高台籍校友名人史迹考——林木顺与李苍降
重庆秀山高台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