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2021-05-16 09:03关振广西民族大学
灌篮 2021年33期
关键词:身心素质素质教育

关振 广西民族大学

一、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素质教育发展。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为基础目标。在高校体育中发展素质教育符合我国发展实情,是推进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失的内容,是反映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手段与载体。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服务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高校是培养综合型、专业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从高校体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受到素质教育的熏陶,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实现高校“体育与德育”双赢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是从行为开展德育教育形式,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成为坚强的独立个体,不但有良好习惯、团队意识,集体荣誉;还能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为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高校可借助以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现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

(一)育人功能

体育是集精神与行为于一体、以育人为核心的文化形式。体育教育是一种动态文化教育,是高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巧妙融合德、智、美知识到体育教学的各环节,是高校体育培育人的根本价值体现。大学生从体育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形成良好品质。体育实践教育大学生树立体育思想、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注重以体育技能强化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注重对大学生身体技能的提高和锻炼,重视对大学生精神的陶冶和发展;注重提高与发展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体育正以多样化体育活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健身队伍中,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性质要求。

(二)健身益智功能

“强身健体,益智身心”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提升机能、抗压能力、素质;同时呼吸、消化、血液、排泄等系统功能得到改善;体育活动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接受外界反应更快更准;大脑供氧得到改善,大脑分析能力、智力得到开发,增大肺活量。大学生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坚持每天进行适量运动,能够在体育运动释放出不良清绪和调节身心。以体育教学引导大学生产生体育兴趣、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使高校大学生能从丰富的身体活动,体验到体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高校体育素质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因而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各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师及专家的访谈结果,分析了体育素质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地位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发以来,体育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学科,对学校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高校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素质教育发展与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1.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体育教育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发展是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很多科目不可代替的。它能够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意义。所以体育教育就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内的文化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态度、性格等选择参与体育活动项目。将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全面融合,促进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3.高校体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高校体育在实施过程中设立的教育目标就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是一种以体育技能锻炼为主,以体育素质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在体育课、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中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体育能力;对大学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形成系列完整的培养。让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约束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是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作用

1.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作用是由内而外的。早有研究证明体育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高校是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团队意识,培育大学生坚韧、拼搏的品质,提高大学生进取精神。高校随着时代的发展进程,不断汲取各种文化思潮,以形式多样化的元素或方式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其特有的思想价值。高校只有切实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更有把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够被社会认同,以此更好地走进社会。

2.体育教育对高校大学生人格培养有积极作用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体魄,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学校体育项目对大学生身心意志历练是不同的,长期参与体育运动起到培养自身人格的作用。体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意志品质和人格培养的一个过程。

高校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是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其次到培养大学生良好品格、良好身心素质等。表1调查显示体育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追求目标有点本末倒置;对高校素质教育实施形成一定限制,需要迫切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问题。

表1 体育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体现的作用

3.体育教育可全面促进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

高校体育是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高校更是注重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发展,注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据调查:高校大学生出现适应能力差、盲目追求品牌、消费过度、心理脆弱等不良的现象与心理。所以,高校应该加强体育教育,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需求。有效结合体育内容与形式,营造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养成。

四、高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注重加强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促进大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这是提高体育和认识体育最基本的途径。体育教育能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体育教育理论知识除了提高观赏体育竞赛水平,还需引导大众了解体育理论知识,并相应提高体育竞赛观赏水平。从中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国家文明的程度。

(二)增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

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没有科学的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是空话。高校也应该倡导“健康第一和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想意识,使大学生都积极投入运动中去,让他们主动运动起来,让校园运动不再枯燥,为高校大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运动文化氛围。

(三)发挥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虽然教育界都在呼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学校依然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第一的思想,追求升学率,不支持学生花时间去运动。“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反映着身体素质才是第一的,通过体育竞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结精神,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的价值;体育训练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这都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用较大;能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体现了育人功能与教育功能。

2.当前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认可。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的作用、功能等,要比高校大学生的认识更深也更全面。但是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融进素质教育,进行实施是很期待的。

3.高校体育教师将体育融合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技能与理论的学习,创新体育教学理念。

(二)建议

1.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学习体育项目素质教育方式方法,设置培训,更新教学方法。体育教育应从实践出发,因材施教,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2.大力发展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高校体育教学应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体育教材,注重结合大学生的爱好、选择教学项目或教学内容。

3.体育教育注重精神和行为的共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其体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开发大学生的智力,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以此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猜你喜欢
身心素质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给身心降个温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