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2021-05-16 06:49
企业文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国太行山果农

李保国教授一生致力于山区开发建设,心系山区百姓生活。2002 年,河北农业大学校庆时,内丘县富岗村村民就在河北农大的中心花园树碑并撰写碑文,称赞李保国等科研人员扎根山区的精神。李保国把论文写在太行山的大山里,写在老百姓的心田里。他在生前就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去世后,迅速在邢台、在河北、在全国兴起了学习李保国、研究李保国的热潮。作为他生前长期工作过的内丘县的广大党员干部,更是要以学习、研究、践行和弘扬“李保国精神”为己任,将“李保国精神”化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以此来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一、全面把握“李保国精神”的思想内涵

2016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准确地定义了“李保国精神”的思想内涵,即:“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

(一)心系群众。李保国毕业伊始就响应学校号召走进太行山,对于这个从农村考学进了城的人来说,再次返回农村不仅是身怀绝技,更重要的是心怀百姓。内丘县岗底村有个出了名的懒汉梁山林,37 岁了还打着光棍儿。其实他过去并不懒,村里治山的时候还被评上过劳动模范。只是果树致富的梦想破灭后,才破罐子破摔,成了村里有名的懒汉。李保国来到岗底村后,极力劝他承包了集体4亩半苹果园。并亲自指导他关于刻芽、环割、扭枝、疏果、套袋等一整套管理技术,当年苹果树长势很好,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如今,梁山林富了,娶了新娘,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还买了店铺。“是李保国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这个在村里有名的懒汉提前实现了小康,咱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李老师的大恩大德!”在太行山山区,李教授何止是帮了一个人、一村人,不论他走到哪里就把技术和管理留在哪里,他说“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二)扎实苦干。扎实,是脚踏实地的干劲和务实本分的品质。苦干,是对待自身工作、职业、事业的敬畏态度和负责精神。李保国教授以他自己之“扎实苦干”战胜了一个一个困难,为山区群众送来了“致富甜果”。病虫害防治是苹果树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让果农分清益虫与害虫,李保国决定做几块苹果害虫标本展示版。但要找到这么多害虫做成标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当时岗底村托梦沟刚安了两个黑光诱虫灯,每天晚上十点钟以后,李保国就拿着手电筒守候在药桶旁,把捕到的虫子分类装进瓶子内,然后做成标本。李保国说:“教农民识别害虫益虫,耳听不如眼见,眼见直观,好学好记,见一次胜过听十遍。”整整一个夏天,李保国在托梦沟捉了六百多个苹果害虫,做成了三块害虫标本展示板。每次召开果农大会,他一边讲解,一边让大家观看,大家从中受益匪浅。

(三)奋发作为。“胜人者力,自胜者强”。2014 年,周岱燕在南和县贾宋镇打造了“中国树莓谷”,但因为缺乏技术,使公司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后来他找到了李保国教授,请求技术支持。李保国爽快答应,经过调查研究,决定自己繁育红树莓种苗。可是,细胞组培繁育种苗,是李保国从未涉足的全新领域。要从事研究,必须从零开始。李保国已近花甲之年,有重度糖尿病、重度疲劳性冠心病,并且75%的心血管弥漫性堵塞,已无法实施常规支架或搭桥手术,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可李保国没听医生的建议和家人的劝告,带着自己的5 名研究生,向细胞组培繁殖红树莓种苗的难关发起了进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保国逐项攻克难关,终于取得了红树莓细胞组培种苗的成功。李保国教授在重病在身的情况下,依然拼搏进取,奋斗不止。他敢闯新领域、敢担新任务、敢干新事业,展现出一个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宝贵品格。

(四)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私奉献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李保国教授用自己的实际生动阐释了这段话的含义。在岗底期间,他参照国内外最先进的苹果栽培管理技术,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亲身实践,运用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帮助果农走上了标准化的生产路线,并且帮助果农们建立了128 道生产工序,这些生产工序果农们都能看得懂。为了让更多的果农受益,李保国提议把《128 道生产工序》无偿宣传出去。有人说,那可是你多年的心血啊!李保国说:“如果能让山里人早日富起来,我宁可付出更多的心血,甚至生命!”后来,李保国让人把每道工序写成科普故事,登在报纸上,印成书,免费发向社会,太行山果农如获至宝、交口称赞。李保国教授就是这样始终把自己和群众绑在一起,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 项,忠实地诠释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情怀。

二、深刻理解“李保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保国教授的感人事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生动体现,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体现。彰显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高尚价值观。

(一)“李保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李保国曾经说过,能够参与到帮助家乡致富的行业中,其感觉到非常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像是一份事业,也像是一份学历,促使着李保国全心全意地为果农们服务。可以看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领域,其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跟我国党的事业联系到了一起,并且将其当成自己的梦想,然后去付诸实践,最终获得成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李保国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地践行了、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

(二)“李保国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生动体现

李保国成功后,赋予其身上的身份特别多,如劳模、农民教育、太行山的愚公、科技财神等,以此来彰显我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并且李保国为我国共产党员树立了楷模,这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

(三)“李保国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体现

李保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新时代精神思想的体现,也彰显了我国新时代党员的特点,即心系人民、服务人民,这既是初心,也不忘初心。李保国花费了30 多年的时间,在太行山区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困难,以复兴为使命,用自己的行动来为太行山解决了基本问题。这是其对人民群众的爱,也是对我国党的尊敬。

三、“李保国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批示:“我国优秀党员李保国同志,在太行山用了将近35 年的时间,研究太行山的脱贫攻坚工作,其坚持科技创新,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高了太行山的科技水平,实现了科技富民的伟大事迹。”可以说,李保国同志即使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国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促使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或者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学习,都要学习李保国同志这种忘我、心系群众的精神,从而为中国伟大复兴事业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水平。这也是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价值,内丘党校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挖掘“李保国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的重大价值,通过探索“李保国”精神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创新性植入视角和多元化扩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党员培训工作效果,提升思想政治培训教学质量。坚持“李保国精神”进课堂。李保国教授去世后,内丘县在李保国长期工作过的侯家庄乡岗底村建成了李保国先进事迹教育基地。基地落成之初就同时挂上了内丘县委党校的牌子,该教育基地由李保国陵园、李保国纪念馆、河北太行植物科技馆、李保国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四个部分组成,成为弘扬“李保国精神”的主阵地,在内丘县、在邢台市乃至在全国党员干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李保国精神”进头脑。在内丘县到李保国教育基地进行党员干部培训已经形成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用“李保国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既是内丘党校学员的必修课,也是常修课,时时学习、反复学习,使其成为党员干部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能够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于灵魂、外化于行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和弘扬李保国精神,坚持走在前、做表率,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努力创造出无愧于人民、历史和时代的新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保国太行山果农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太行山写生》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李保国 荒山秃岭上书写富民传奇
太行山(外二首)
太行山上忆当年
爸爸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