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合SBAR 沟通模式在急诊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17 08:01张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危重医护

张玲

菏泽市立医院急诊科,山东菏泽 274031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病情危重、进展快速,且疾病类型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需交接环节较多,若期间沟通不到位,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危及患者生命[1]。 早期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后,及时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为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2]。 常规医护沟通存在传递内容不全面、不精准、条理不清晰、专业术语不恰当、无法突出重点等问题,如何快速评估病情、精准传递信息、及时处理患者为临床护理的重点[3]。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ye,MEWS)是英国医疗机构为更好识别潜在危重患者而制定的一项简便实用的评分系统,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帮助医务人员尽早处理危重患者[4]。 SBAR 沟通模式为一种结构化、标准化的沟通模式,其目的为帮助医务人员及时获取患者信息并准确传递,以提高工作效率[5]。 该研究将2019年1—6月急诊内科病房的26 名护士及20 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合SBAR 沟通模式用于急诊内科病房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急诊内科病房收治的200 例患者为对照组,男女分别124 例、76 例;年龄21~78 岁,平均(49.57±3.54)岁;疾病类型:急性中毒38 例,呼吸系统疾病42 例,心脏系统疾病98 例,肾系疾病22 例;受教育程度:小学34 例,初中51 例,高中52 例,大专43 例,本科及以上20 例。 选取2019年7—11月急诊内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女分别121 例、79 例;年龄22~79岁,平均(49.61±3.67)岁;疾病类型:急性中毒39 例,呼吸系统疾病43 例,心脏系统疾病95例,肾系疾病23 例;受教育程度:小学36 例,初中52 例,高中53 例,大专41 例,本科及以上18 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干预期间均为同一批护士,共26 名,均为女性;年龄22~41 岁,平均(31.05±2.78)岁;工作年限3~15年,平均(9.12±1.27)年。急诊科医生20 名,男性14 名,女性6 名;年龄29~48 岁,平均(38.75±3.15)岁,工作年限4~17年,平均(10.61±1.85)年。 所有护士及医生在研究期间均未发生调岗或离岗现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均>18 岁;②患者认知能力及沟通能力均良好;③临床资料均完善;④均签订知情同意书;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病情垂危者或死亡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丢失者;⑤配合性不佳者;⑥对研究不同意者;⑦认知、智力、语言、视听、神志、思维等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观察患者的体温、神志、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采用直述症状的方式进行沟通,向医师报告患者病情。观察组应用MEWS 评分评估病情,以SBAR 沟通模式向医生报告,具体措施见下。

MEWS 评分:MEWS 评分系统主要由心率、呼吸、收缩压、体温、意识5 项构成,各项分值0~3 分,总分15分。每个单项评分为3 分,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即通知医师,单项评分2 分应结合专科情况通知医师。 MEWS总分≤3 分提示不用住院,或部分入住普通病房,一般预后良好;MEWS 总分≥5 分提示病情变化危险较大,有潜在危重病情的风险,需入住专科病房或ICU 病房;MEWS 总分≥9 分提示病情危重、预后差,具有较高病死率;MEWS 总分<3 分护士可结合专科情况主动向医师汇报病情。 MEWS 总分≥4 分或单项评分3分时,护士每30 分钟评1 次分,并通知医师获取指示。 MEWS 总分≥5 分或单项3 分时,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每隔15 min 评1 次分,做好抢救准备;MEWS 总分在6~7 分,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同时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紧急处理,并提高监护级别;MEWS 总分≥8 分提示患者病情危险性较大,需紧急抢救,并收入ICU病房;MEWS总分≥9 分,应在患者身上做好红色标记,评分标注需醒目,结合医嘱及病情评分制定详细的护理对策,并收入ICU 病房,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15 分钟巡视1次。

SBAR 沟通模式:急诊内科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并结合自身科室特点,绘制表格,确保交接班、沟通内容标准化、有效化。 现状(situation,S):内容包括现在为何呼叫医师、呼叫医师目的及原因、患者现状、问题及主诉等;背景(background,B):简单介绍患者现病史与既往病史,介绍患者临床诊断、化验检查结果、最新治疗方案、病情变化、特殊治疗等;评估(assessment,A):对患者现有异常反应、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疼痛程度、尿量、肢体活动等进行动态评估;建议(recommeddtion,R):根据患者现存的问题、已采取的治护措施,提出下一班病情关注与防控的重点,并在交接班时填写表格,在转出科室时转交给其他科室护士。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科室自制护士救治能力评分量表,包括医护沟通、救治主动性、医护配合、处置反应速度、病情观察掌握,各项分值0~5 分,分数越高提示护士救治能力越好。 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科室自制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及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总分100 分,>95 分为非常满意,85~95 分为满意,<85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问卷分别回收20份、200 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

观察组医护沟通、救治主动性、医护配合、处置反应速度、病情观察掌握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医护沟通救治主动性医护配合处置反应速度 病情观察掌握观察组(n=26)对照组(n=26)t 值P 值3.85±0.583.05±0.415.743<0.0013.96±0.323.21±0.1810.416<0.0014.01±0.373.41±0.137.801<0.0013.87±0.523.17±0.256.186<0.0014.12±0.343.62±0.186.627<0.001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0%,明显较对照组13.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医生对护士、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观察组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为100.00%,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率为95.00%,均较对照组70.00%、84.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生对护士、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我国大部分医院急诊科工作繁忙、医务人员数量相对紧张,使得患者候诊时间较长,可一定耽误最佳时间,影响救治效果。急诊科作为跨专业较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为各种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场所,会同时接诊一些非危急重症者,故早期明确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识别危重患者对提升急诊科工作效率、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十分重要[6]。 目前临床对危重患者多以医务人员经验为主,缺乏客观判断标准,容易出现错判或漏判,耽误患者最佳救治时间。 MEWS 为一项简便的评分系统,主要利用常见生理指标帮助医师更好识别危重患者,帮助护士短时间内客观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而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利于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7]。

急诊科由于工作性质较为特殊, 且突发状况较多,有效、快速、精准地向医师或下一班护士传递信息为患者及时得到正确治疗及护理的关键[8]。 SBAR 沟通模式为医疗机构常用的一种有效沟通模式,其使医护沟通汇报的内容格式化、标准化,为精准沟通提供依据,可使护士更加规范、清晰表达患者信息,利于节省医护时间,减少错报或漏报,利于提升沟通有效率[9-10]。 MEWS 具有实时性、指导性等特点,且操作简便快捷、容易掌握,对患者病情评估准确度较高,在潜在危重患者识别中有较高优势[11]。SBAR 沟通模式使护士对患者病情汇报精准、全面,有效规范医护沟通模式,使各环节无缝衔接,利于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12]。 MEWS 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可使救治流程更加标准化、程序化,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估与及时救治[13]。护士应用MEWS 评分可对患者病情做出快速、客观、精准的判断,可及时发现潜在危重患者,利于提高护士风险识别能力。 SBAR 沟通模式可使医师快速了解患者病情程度,指导护士及时有效地处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MEWS 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士在救治过程中对病情判断及观察的能力,增强其救治主动性及技术水平,利于提升护士救治能力,同时使医护沟通合作更加默契[1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护沟通、救治主动性等护士救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耿晴晴等[1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MEWS 评分联合SBAR 沟通模式可使护士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程度,明确救治要点,有效提升护士救治能力。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上述方法联用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融洽医护关系,进而提升医生及患者对护士救治能力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合SBAR 沟通模式可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及医护对病情反应速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也能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危重医护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