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构建“伙伴学习”探究

2021-05-17 13:49黄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中阶段有效措施信息技术

黄绮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思维体系,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感,形成了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答疑的教学模式。其中,引导学生之间建立伙伴学习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探究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高效构建学生伙伴学习模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阶段;伙伴学习;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072

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教育领域、工作领域等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引导发展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高中阶段综合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高中阶段正处于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教师应积极总结传统应试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形式,突出素质教学理念,以便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一、“伙伴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概述

伙伴学习是建立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此概念的落实基础是基于不同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信息技术知识有着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之间相互探究、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共同提升进而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以最饱满的状态学习与实践,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同时,学生缺乏系統地学习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构建的伙伴学习关系让学生进行问题交流,发挥团队力量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以及情感。

在伙伴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省去了大量翻阅资料和实践摸索的时间。学生在帮助伙伴的同时也加深了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团队的力量总是强大的,伙伴在相互协助合作的过程中更容易对于信息技术本质产生新奇的想法。这有益于伙伴共同开拓信息空间。因此,伙伴学习模式的构建不仅仅是当下综合素质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必备技能。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构建“伙伴学习”关系的过程

1.明确课堂课下实践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动学生了解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是对于课本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是否真正将课堂知识转化吸收需要自身实践检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实践内容选择以及形式创新,选择适合难度的学习内容促进“伙伴学习”模式的建立。同时,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伙伴学习”的合作优势。例如,教师可以举办竞赛,分别以两人一组和一人为组进行比赛,之后调换学生身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伙伴学习”的积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运用“伙伴学习”模式的热情。例如,在讲解《Excel创建表格》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构建班级花名册,通过合作探究实践后,总结建立表格的步骤方法,难度适中,学生做起来兴趣浓厚。

2.“伙伴学习”模式构建准备

信息技术课堂伙伴学习优势十分明显,但是该模式高效应用的前提是伙伴双方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都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落实“伙伴学习”模式之前要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储备知识进行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挑选出可以选择伙伴进行组队的学生。通过挑选式选择适合组队学习的学生,避免了没有基础知识支持的伙伴关系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于学生之间的关系造成破坏。同时,在落实该模式之前要树立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避免有些学生出现“抱大腿”的行为。这主要体现为一出现问题就询问伙伴,在询问之前缺乏自主探究思考。这样的依赖关系会破坏学生自身学习思维体系,即使是通过查阅资料学会的知识也要询问别人,长期保持依赖关系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落实“伙伴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遇见问题首先考虑独立解决,在解决失败的基础下再寻求伙伴的帮助,只有这样才会最大化发挥“伙伴学习”的优势。例如,学生A对于数据处理较为擅长,但是视频编辑学习较为困难。而学生B对视频编辑较为擅长,而数据处理学习相对困难。因此,学生A、B相互结为伙伴,就能够有效提升两者的学习效率,共同进步攻克各自难题。

3.落实“伙伴学习”学习模式

做好“伙伴学习”模式落实的准备后,教师需要对于学生各单元学习知识情况进行统计,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优势和弱势,发挥扬长补短、互补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分组。然后,学生根据类别选择与自身学习情况相匹配的学习伙伴,通过优势互补最大化发挥“伙伴学习”的学习效率。在选择伙伴时,不仅仅要考虑学习情况的匹配度,更要考虑学生的沟通与相处模式,构建伙伴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高效学习模式。教师要积极地与“伙伴学习”模式下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以及疑问,及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解决。同时,加强对于“伙伴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监督,避免出现学生依赖另一个伙伴完成实践任务的出现,不定期地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进行检验。同时,采取伙伴学习积分制,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竞争的意识。最后,定期对该阶段“伙伴学习”中的收获与体验进行总结,允许学生更换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伙伴,鼓励学生表达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程序的基本结构”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学习程序的基本结构时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共同合作找出三种基本结构的异同点,总结近期学习中的经验教训。通过此环节,可加强同学们彼此间的交流,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小组学习伙伴。

参考文献:

[1]谢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构建“伙伴学习”的新思考[J].浙江教育技术,2011(2):23-25.

[2]武海军.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和思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8):75-75.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530001)

猜你喜欢
高中阶段有效措施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