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广东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2021-05-19 06:36杜宇昂朱家明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卫生广东省

杜宇昂,朱家明

(安徽财经大学)

0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健全中国卫生医疗服务能力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向世人展现了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对全面推进公民医疗健康,构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药品、医疗卫生配套系统的重要性.同时,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人们认识到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广东省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资源丰富,科技文化实力雄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广东省政府大力支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发展,相继出台《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办法》、《广东省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致力于全面提高广东省卫生医疗服务保障水平.2018年广东省平均每千人口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56张,同比增长3.4%;平均每千人口有卫生机构人员数为6.68人,同比增长5.03%.各项指标稳中有进,广东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推动广东省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选择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2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综合经济实力、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竞争力、医疗资源发展潜力和医疗服务业定价能力共4个方面搜集到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2018年截面数据.建立因子分析,K-means聚类模型对广东省的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最后提出关于提高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1 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通常有波及范围较广的特点,与其相关联的影响要素较多,因此想要准确评价广东省的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需要综合多个影响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经过筛选,选取了综合经济实力、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竞争力、医疗资源发展潜力和医疗服务业定价能力共4个方面的18个指标,其中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数、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卫生工作人员数量、城乡基本养老参保人数等.构建了广东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广东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经济实力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机制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竞争力则展现出当下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最新的竞争态势;医疗资源发展潜力则反映出教育、科研力量、交通承载能力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地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机制的支撑作用;医疗服务业定价能力则反映出地区医疗资源(包括各类药品,床位,医疗设施)的价格指数、人民对各类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程度和人民的购买力水平.

2 基于因子分析广东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1 研究思路

根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19》中各个评价指标的数据,结合因子分析原理及其模型[5-8],基于SPSS 24.0软件进行综合评价选定的2018年广东省21个城市地区的医疗保障发展水平.

2.2 研究方法

(1)标准化处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除量纲差异影响的标准化处理,并将数据录入SPSS 24.0软件中.

(2)进行KMO与Bartlett检验来判断符合条件,得到结果见表2.

表2 KMO和Bartlett检验表

从检验数据表,可以看出KMO值为0.731大于0.7,且其对应的sig结果为0.000 <0.01,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不可能是单位阵,即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于作因子分析.

(3)确定公共因子数目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主因子的提取和方差贡献率,并通过SPSS软件画出碎石图(如图1所示)来直接观察特征值的变化来决定因素个数,一般认为当特征值大于1时即可认为是被抽取的公因数,见表3.

表3 主因子提取和累计贡献率

图1 碎石图

由表3可知,选择方差贡献率最大的4个主成分作为主因子,前四位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622%,30.288%,13.320% 和 6.7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93%,大于85%,则所选取的4个主因子F1,F2,F3,F4能够良好的反映广东省医疗保障产业相关指标的主要信息.可以有效的对广东省医疗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4)公共因子载荷分配

因子载荷是变量与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当某变量在某公共因子中的载荷绝对值越大,表明该变量与该公共因子关系更密切,即该公共因子更能代表该变量.因此在确定了公共因子个数后,为了更好地解释各因子的重要程度,即确定其较为明显的实际含义,对因子采取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了旋转成分矩阵,见表4.

城乡基本养老参保人数、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分市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各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评价指标在第一主因子F1上有较高的载荷;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各市客运量、通车里程数、各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各市高校数量在第二主因子F2上有较高的载荷;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工作人员数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在第三主因子F3上有较高的载荷;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城市医疗服务价格分类指数在第四主因子F4上有较高载荷.根据以上各项相关指标的分布情况,主因子F1可定义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主因子F2可定义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竞争力;主因子F3可定义为地区医疗资源发展潜力;主因子F4可认为是医疗服务业定价能力.

采用回归法,使用SPSS 24软件生成各评价指标分别在4个主因子上的得分,各因子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

表4 旋转成分矩阵表

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5)因子得分

根据表4中各评价指标在各主成分上的得分系数,最终得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F1=0.119×X1+0.665×X2+0.191×X3+…+0.110×X16+0.030×X17+0.045×X18

F2=0.001×X1+0.047×X2-0.104×X3+…+0.256×X16+0.038×X17-0.114×X18

F3=0.005×X1-0.211×X2+0.079×X3+…-0.048×X16-0.013×X17-0.228×X18

F4=0.027×X1-0.039×X2+0.054×X3+…-0.029×X16+0.714×X17-0.114×X18

再结合表2中的数据,使用各主因子的旋转后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百分比作为权数计算广东省各城市的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

通过计算,在评价范围内的广东省21个城市的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序见表6.因子综合得分越高,说明城市的医疗保障服务水平越高,发展潜力越大;综合得分越低,说明城市的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医疗保障能力较弱,发展水平越低.

表6 广东省各城市医疗保障水平综合评价

由表6可知,广东省各城市医疗保障水平因子综合得分情况较为良好,说明广东省整体的医疗水平较高,但是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这5个城市医疗水平因子综合得分均大于0,在广东省处于领先水平.而广州市和深圳市的综合得分均大于1,远远领先其他城市,展现了其医疗水平发展的突出优势.根据表6的统计结果,粤北和粤东地区的城市医疗保障水平总体稳定,处于省内中流水平,但是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个区域内共6个城市的因子综合得分均小于0;珠三角地区的医疗保障发展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地区发展不均衡.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综合排名均在广东省前五位,而中山,珠海,云浮等城市的医疗保障水平则居于广东省末流;粤西地区除了阳江市外,茂名市和湛江市的医疗保障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医疗保障的发展优势十分明显.

3 基于K-means聚类分析对广东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进行聚类

3.1 研究思路

基于以上广东省各地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因子综合得分,采用K-means聚类分析算法对所选取的广东省21个城市按照其地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能力进行水平等级划分,以对广东省地区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

3.2 研究方法

(1)K-means聚类分析的算法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2)K-means聚类结果(见表7)

表7 广东省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聚类结果

根据表7聚类结果可知,城市医疗保障水平的高发展水平地区为广州市和深圳市,广州市在医疗保障发展水平因子F1,F2中的排名分别为第4和第1;深圳市在医疗保障发展水平因子F1,F3中的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7,两个城市在医疗保障领域的发展水平拥有绝对的优势.同时,广州市和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医疗产业竞争力和科研力量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深圳市在F2主因子上面位于第21名.这可能是由于当前深圳市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度较高.且每年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更是加剧了深圳市的现有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因此,从人均拥有的医疗资源数量来看,深圳市没有太大优势.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作为国内一线发达城市的代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特区,广州市和深圳市在近年更加注重城市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并重点投入发展医疗科技产业,全民医保和卫生教育事业.使两个城市在医疗保障领域的发展拥有绝对优势.2018年广州市和深圳市的卫生机构数量都已达到4500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反映了广州市和深圳市的城市医疗保障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是广东省医疗保障领域的优秀代表城市.

城市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城市为东莞市、佛山市、茂名市、湛江市.从表6的综合评价结果来看,以上4个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竞争力和地区医疗资源发展潜力都有较高的得分,说明其地区卫生医疗机构数量较多,病床床位数量充足,医护人员服务到位,是支撑广东省城市医疗保障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东莞市在主因子F1上的排名为第二,说明东莞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较高,能享受到较为一流的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福利;茂名市和佛山市在2012年开始实行医疗制度改革,启动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将农民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建立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包括各县的农业户口,极大提升了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能力,让农民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2017年,湛江作为广东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城镇非从业人员纳入到医疗保险范围中,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大幅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类型为一般类型的城市有:惠州市、揭阳市、肇庆市、梅州市、韶关市、潮州市、汕头市.根据表6的综合因子得分数据来看,这七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处于中等和中等偏下的水平.尽管珠海市的F2和F4因子的排名分别为第6名和第5名,但是由于城市人口基数大,卫生医疗机构数量少,医护人员较为短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且生物研究和医疗科技实验的投资研发投入比例较低,导致城市综合医疗保障水平处于相对劣势.其他城市也存在着与此类似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城市总体医疗保障能力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城市医疗保障低发展水平的地区为江门市、河源市、清远市、珠海市、云浮市、阳江市、汕尾市、中山市.这8个城市的卫生医疗机构数量,医护人员数量,病床位总数等基础医疗资源较为匮乏,且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差,导致居民生活水平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没有相关医疗和科技产业的扶持,使城市的医疗保障产业竞争力十分薄弱,严重阻碍了以上城市在地区医疗资源与卫生服务发展潜力的提升速度.最终导致了城市在居民医疗保障领域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4 结论与建议

该文基于SPSS 24软件,使用因子分析对广东省的医疗保障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看出广东省的医疗保障能力的发展整体水平并不高,呈现出发展不均匀的地理位置分布,展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珠三角的东部沿海城市整体发展水平高,而珠三角的西部,粤东和粤北地区整体的发展水平较低.并运用了K-means聚类分析法将广东省的21个城市按照其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高低划分为:高发展水平;较高发展水平;一般发展水平;低发展水平.通过SPSS 24软件得出聚类结果:广州市和深圳市为高发展水平地区;东莞市、佛山市、茂名市、湛江市为较高发展水平地区;惠州市、揭阳市、肇庆市、梅州市、韶关市、潮州市、汕头市为一般发展水平地区;江门市、河源市、清远市、珠海市、云浮市、阳江市、汕尾市、中山市为低发展水平地区.根据以上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了影响广东省各城市的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并为未来广东省的城市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增加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生命健康是人民生存的第一要义,人民应当有权享有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即医疗保障权应该成为人民生存权最基本的部分.广东省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财政优势,在现行医疗体制下,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强城市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和改善医务人员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应加大对县城,乡镇,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卫生支出和医疗保障转移支付力度,缓解贫困地区的财政压力,推动城市发达地区和落后农村地区的居民医疗保障的平衡发展,落实保障人民“能看上病,看得起病”.与此同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卫生部门应扮演好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切实提高城市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

(2)加速推进全民医疗保险政策改革

全民医保为人民的健康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奠定了人民工作与生活的基础——健康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与“安全阀”;是维持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现阶段广东省各市政府应当在现有医疗保险政策上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①缩小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筹资标准和医疗卫生待遇的差距,并鼓励探索二种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研究建立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与试点,统一规范缴费机制与卫生服务待遇标准.

②将更多的常见疾病和药品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逐渐将民众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转换成有社会统筹基金承担.

③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待遇清单,包括医疗保障的基本政策和制度,费用支付和报销的明确范围.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医疗保障体系的差异,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医疗保障待遇.

全面推进医疗保险覆盖率,切实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

(3)重点投入发展医疗科技产业

科学技术发展是社会第一生产力.因此,想要建设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需要以强大的医疗器械,生物研发等医疗科技产业作为有力支柱.广东省应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财政力量,出台有关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的医学科技人才,重点投资发展潜力巨大的医疗科技企业,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医学领域发展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医疗卫生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4)大力扶持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是维持中国医疗卫生保障机制高效运转的中坚力量,医学人才的培养对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下,广东省绝大部分地区都呈现出医务工作人员不同程度的紧缺状态,并且人员的分布不均衡,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所拥有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资源远少于城市等发达地区,医务人员的稀缺导致广大欠发达地区的人民难以享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因此,大力发展医学教育事业,培养医务工作者将有效缓解当下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促进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公平发展.除此之外,重点扶持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增加中国高级医学人才的储备,促进中国在医学领域的进步与发展;还可以大幅提高公民的卫生意识,促使公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等疾病的传播,提升疫情防控力量.

猜你喜欢
医疗保障医疗卫生广东省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5号(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防控医疗保障战线的坚实卫士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贵州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助力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