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 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1-05-19 08:17李丽花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甘精降糖药达标率

李丽花

(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山西 太原 030000)

2 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及进行性分泌不足为表现的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患病率快速增长的“富贵病”,近20 年来其患病率已增加近10%[1]。该病需要终身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但若血糖控制不当,可增加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的风险。但由于药物、患者的认知、依从性等的影响,我国T2DM 血糖达标率较低。部分患者单纯依靠口服降糖类药物已无法有效控制血糖,需要联合胰岛素以提高治疗效果。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的种类较多,两者均可模拟人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是口服药物治疗不佳者的常用选择。本文对两者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T2DM 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 我 院2019 年2 月—2020 年5 月 收 治 的86 例T2DM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观察组43 例中,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39 ~77 岁,平均(61.44±4.72)岁,病程1~23 年,平均(8.03±1.75)年;对照组43 例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41~79岁,平均(60.87±4.58)岁,病程1~22年,平均(7.97±1.6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口服降糖药治疗≥3 个月;(3)既往未用过胰岛素治疗;(4)对治疗方法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2)就诊依从性差;(3)反复发作低血糖。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物,甘精胰岛素(北京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52)睡前皮下注射,1 次/d,起始剂量0.2 U/kg·d;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 次/d,1 片/次;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50 mg 餐时嚼服,3 次/d。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国药准字J20140140)治疗,初始剂量每天0.5 U/kg,每天2 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口服降血糖药物同观察组。根据空腹血糖、晚餐前血糖、三餐后2 h 血糖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每3 日调整1 次,直到血糖达标。两组均持续治疗6 个月。

1.2.2 检测方法 采用已糖激酶法测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 血糖(PBG);采用MQ-2000PT 糖化血红蛋白分析(HbA1C)仪,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FINS(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FBG、PBG、HbA1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FBG/(mmol·L-1) PBG/(mmol·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9.88±1.74 5.82±1.43 13.54±2.42 9.07±1.63对照组 43 9.84±1.67 5.95±1.52 13.48±2.37 9.12±1.57 t 0.109 0.408 0.116 0.145 P 0.457 0.342 0.454 0.443

表1(续)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HOMA-IR、HOMA-β 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FINS、HOMA-IR、HOMA-β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HOMA-IR、HOMA-β 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HOMA-IR、HOMA-β 比较(± s)

组别 例数 FINS/(mU·L-1) HOMA-β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12.73±2.37 15.85±2.78 37.43±4.74 22.57±3.63对照组 43 12.69±2.42 15.79±2.69 36.55±4.47 23.01±3.54 t 0.077 0.102 0.886 0.569 P 0.469 0.460 0.189 0.285组别 例数 HOMA-IR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5.47±1.39 3.83±1.49对照组 43 5.39±1.42 3.82±1.53 t 0.264 0.031 P 0.396 0.488

2.3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国内外T2DM 权威指南均提出,对经口服降糖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治疗控制后血糖仍不达标的T2DM 患者应及时早期采用胰岛素治疗。国内一般在患者治疗≥3 个月血糖仍不达标者给予起始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临床对选择何种胰岛素尚微形成统一意见[2]。

甘精胰岛素是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在机体的中性环境下由六聚体分解为二聚体、单聚体吸收,产生24 h 的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的平稳作用,且无峰值,是一种较好的胰岛素类似物[3]。预混胰岛素常见有门冬胰岛素30、优泌乐50 等。其中门冬胰岛素30 在我院应用较多,该药物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短,皮下注射30 ~60 min 可达到峰值,匹配餐后2h 血糖峰值,对比可溶性人胰岛素,该药物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避免低血糖风险发生,而餐前注射,患者的依从性好,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人胰岛素。同时,门冬胰岛素30 作为预混胰岛素,是在速效门冬胰岛素基础上加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不仅具有前述速效降糖的效果,还具有中效降糖的作用,能针对空腹、餐后血糖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更为全面的控糖效果。相比传统预混胰岛素,注射后期持续时间3 ~5 h,克服人胰岛素缺陷[4]。

胰岛β 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是T2DM 发病和病情进展的关键环节,评估胰岛β 细胞功能是评价降血糖药物的重要指标[5]。本研究采用HOMA-IR、HOMA-β 对胰岛β 细胞功能进行评价。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水平、FINS、HOMA-IR、HOMA-β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血糖控制达标率无明显差异。说明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均能有效控制T2DM 患者的血糖。但也有资料报道前者在控制FBG 方面优于后者,而后者在控制PBG 方面优于前者。而餐后高血糖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是T2DM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选择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有更明显优势。本研究未得出相似的结论。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甘精胰岛素的作用起效更快,并能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均能有效改善T2DM 的糖代谢异常,但前者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更安全。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猜你喜欢
甘精降糖药达标率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