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癫的效果观察

2021-05-19 08:17谭雪松张太海李成波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甘草酸紫癜过敏性

谭雪松,张太海,李成波

(铜仁市人民医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过敏性紫癜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疾病特征表现为血管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一种[1]。该疾病好发于年龄段在3 ~14 岁的儿童群体中。过敏性紫癜的好发时间段为春秋交替时节,临床常表现为血尿、腹痛、关节肿痛、蛋白尿以及皮肤紫癜等。随着如今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不断上增,临床治疗需求不断扩大,在临床儿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2]。过敏体质者的发病风险较大,且经治疗干预后其复发率较高。造成患者出现过敏性紫癜的过敏源主要包括了食品、药物以及花粉等。存在过敏体质的人群与过敏物质发生接触后,会出现小血管壁周围及毛细血管炎症反应的发生,会导致发生血液渗透,主要表现为皮肤、脏器的出血表现[3]。有临床研究发现,联合用药方式能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为进一步探究联合用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就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应用西米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 年6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86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 例。其中观察组中,女21 例,男22 例,年龄为2 ~10 岁,平均(5.73±2.06)岁;对照组中,女20 例,男23 例,年龄为2 ~11 岁,平均(5.68±2.11)岁。纳入标准:(1)精神状态正常,无家庭精神病史;(2)为单纯皮肤型过敏性紫癜;(3)生长发育情况正常;(4)患儿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2)重要脏器功能存在异常者。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收治患儿入院后完成相关检查,给予患儿维生素C,0.1/d,给予患儿肾复康(仁源堂肾复康胶囊,0.3g*12 粒*3 板*7 件,国药准字Z14020592)口服,0.6 g tid,持续给药3 个月,给予患儿卡托普利(世康特卡托普利片,100 片,国药准字H20067928)口服,0.3 mg/kg,3 次/d,持续给药3 个月,同时给予患儿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在患儿病情处于急性期时,给予其西咪替丁10 ~20 mg/(kg·d),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持续为患儿给药7 d。在抗过敏治疗中,可给予患儿赛庚定及氯雷他定治疗,赛庚定为2 mg/次,3 次/d,氯雷他定为10 mg/次,1 次/d。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给予患儿复方甘草酸苷1 ~2 mg/(kg·d),1 次/d,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持续为患儿给药1 周。此后给予患儿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同时应当按照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为患儿选择适宜的疗程及应用剂量。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患儿经治疗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检查患儿的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趋于正常为显效。以患儿治疗干预后,其关节、皮肤紫癜等症状有明显缓解,其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为有效;以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各指标未得到有效改善为无效。临床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胃肠道症状、紫癜症状消失时间、关节症状恢复时间、肾损害恢复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乏力、嗜睡以及皮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为(6.12±0.21)d,对照组患儿的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为(8.36±0.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66,P <0.001),观察组患儿的紫癜症状消失时间为(11.27±3.65)d,对照组患儿的紫癜症状消失时间为(15.76±4.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0,P <0.001)。观察组患儿的关节症状恢复时间为(2.52±0.27)d,对照组患儿的关节症状恢复时间为(5.02±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3,P <0.001)。观察组患儿的肾损害恢复时间为(19.28±6.54)d,对照组患儿的肾损害恢复时间为(36.29±1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4,P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反映

观察组患儿中,有1 例患儿发生头痛、1 例患儿出现乏力、1 例发生嗜睡,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儿中,有1 例患儿发生头痛、1 例患儿出现乏力、1 例发生嗜睡,1 例患儿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60,P=0.549)。

3.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尚不明确。该疾病对患儿的健康影响较大,若在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造成患儿发生较为严重的症状,如休克、肾功能衰竭等。因此一旦确诊,患儿需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方式,对病情进展加以干预。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方案为免疫抑制治疗及抗炎治疗[4]。但由于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过敏源存在不同,而有大多数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无法明确其导致过敏的具体过敏原,在治疗过程中,疗效不稳定,无法取得稳定、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常规治疗方式下患儿的治疗疗程较长,长期治疗可对患儿的重要脏器造成损伤,同时还可能造成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出现[5]。复方甘草酸苷也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常用药物,属于中成类药物的一种,该药物的有效成分为甘草酸,该药物的应用可使甘草酸在患儿机体内发挥作用,对T 细胞的激活产生较好的阻碍作用。在用药后可通过抑制磷脂酶的活性从而对患儿机体中花生四烯酸的合成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能降低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通过给予患儿复方甘草酸苷,可与机体中的β 还原酶相结合,从而降低类固醇代谢速度,且药物在应用后,可产生一种代谢产物甘草次酸,该物质的产生可发挥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类似的作用。联合复方甘草酸苷与西咪替丁,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实现患儿血管通透性的增强,能促进其机体炎症反应的有效缓解,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0.05),说明通过应用联合两种药物的治疗方式,有助于临床提升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胃肠道症状消失时间、紫癜消失时间、关节症状恢复时间、肾损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说明应用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能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机体的恢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儿无明显差异(P >0.05),说明联合用药治疗不会造成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患儿机体的炎性反应,对病情的控制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患儿联合西咪替丁与复方甘草酸苷的治疗方式,能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甘草酸紫癜过敏性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说说过敏性紫癜
谨防过敏性休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