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

2021-05-19 08:17通讯作者李延林姚现学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肠套叠灌肠开腹

孙 森,汪 洋(通讯作者),李延林,姚现学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典型三大症状为腹痛、腹内肿物、便血,属于婴幼儿急腹症[1]。肠套叠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套肠位置处出现肠坏死症状,继发感染,致使婴幼儿死亡。空气灌肠整复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婴幼儿肠套叠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操作安全性高。传统手术治疗中主要以开腹手术为主,该方法操作侵入性强,患儿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多用于空气灌肠整复术失败后补充性治疗[2]。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12 日—2020 年6 月17 日治疗的80 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手术治疗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12 日—2020 年6 月17 日治疗的80 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手术研究,所有患儿均接受空气灌肠整复手术,75 例成功案例作为实验组数据,其中5 例整复失败案例进行开腹手术,其数据作为对比组。实验组,男49 例,女26 例,年龄2 月~4 岁8 个月,平均年龄(0.61±0.11)岁;发病时间3 ~48 h,平均时间(18.03±2.31)h;初次发作69 例,再次发作6 例。对比组,男5例,年龄5~9 个月,平均年龄(0.62±0.12)岁;发病时间4 ~46 h,平均时间(18.04±2.32)h;初次发作4 例,再次发作1 例。患儿基线年龄对比P >0.05,符合此次整复手术研究要求。

纳入标准:(1)手法复位失败;(2)凝血功能正常;(3)肠套叠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此次整复手术研究,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伦理审批号(【2019】001 号);(4)手术信息完整。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整复手术研究者;(2)肾功能异常。

1.2 方法

文献分析法:以“空气灌肠整复术”、“开腹手术”、“肠套叠”等为关键词,从知网、维普、万方等多个数据库中查找若干文献资料,作为此次肠套叠患儿整复手术研究依据。

数据分析法:选择我院治疗的80 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手术,观察手术指标、时间指标、炎性指标、并发症、复发情况等多项数据。通过数据结果统计学计算,分析空气灌肠整复手术与开腹手术应用优势。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空气灌肠整复手术,75 例成功案例,5 例整复失败案例,失败案例患儿接受开腹手术。

空气灌肠整复手术:(1)取肠套叠患儿仰卧位;(2)从肛门处插入肛管(5 cm);(3)并充气30 mL于气囊内;(4)接入全自动灌肠机;(5)调整好设备压力参数;(6)手术操作期间借助X 线获得内部组织视野;(7)将设备加压,从80 mmHg 调整至120 mmHg;(8)手术操作人员注意观察X 线显像团变化情况,气影显出套叠节节后退直至消失,气影进入小肠为复位成功;(9)手术成功后取出设备。

开腹手术:(1)全麻;(2)取肠套叠患儿仰卧位;(3)手术过程中常规留置尿管;(4)从右下腹开始进行探查;(5)开始进行肠套叠复位;(6)手术完毕后缝合切口;(7)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4 研究指标

手术情况:(1)复位成功;(2)复位失败。由此次整复手术研究人员记录肠套叠患儿接受空气灌肠整复术、开腹手术复位成功情况。

时间指标:(1)复位时间;(2)便血恢复时间;(3)住院时间。由此次整复手术研究人员记录肠套叠患儿在手术中的各项时间指标。

炎性指标:(1)治疗前(TNF-α 与IL-6);(2)治疗后(TNF-α 与IL-6)。由此次整复手术研究人员记录肠套叠患儿炎性指标。

并发症:(1)肠粘连;(2)感染;(3)合计。由此次整复手术研究人员记录肠套叠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

复发情况:(1)3 个月;(2)6 个月。由此次整复手术研究人员记录肠套叠患儿术后3 个月、6 个月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 18.0 软件处理此次整复手术研究数据。计量数据用t 检验,计数数据用χ2检验。整复手术研究中,P <0.05 则表示统计学差异性大。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空气灌肠整复术复位成功75 例(93.75%),开腹手术复位成功5 例(100.00%),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肠套叠患儿手术指标 [n(%)]

2.2 时间指标

对比组肠套叠患儿时间指标差于实验组肠套叠患儿,P <0.05,见表2。

表2 肠套叠患儿时间指标( ± s)

表2 肠套叠患儿时间指标( ± s)

组别 例数 复位时间/h 便血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对比组 5 10.36±0.21 13.25±0.68 6.03±0.36实验组 75 5.32±0.36 10.02±0.58 5.03±0.07 t 30.8370 11.9430 20.3718 P 0.0000 0.0000 0.0000

2.3 炎性指标

对比组肠套叠患儿炎性指标差于实验组肠套叠患儿,P <0.05,见表3。

表3 肠套叠患儿炎性指标( ± s,dg/ml)

表3 肠套叠患儿炎性指标( ± s,dg/m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TNF-α IL-6 TNF-α IL-6对比组 5 90.23±2.03 265.36±6.23 90.32±0.36 60.45±4.03实验组 75 90.24±2.05 200.34±6.24 90.33±0.37 50.36±3.09 t 0.0105 22.5615 0.058595401 6.9459 P 0.9916 0.0000 0.9534 0.0000

2.4 并发症

对比组肠套叠患儿并发症1 例(20.00%),实验组肠套叠患儿并发症1 例(1.33%),P <0.05,见表4。

表4 肠套叠患儿并发症[n(%)]

2.5 术后复发

治疗3 个月与治疗6 个月后,对比组肠套叠患儿病情复发与实验组肠套叠患儿病情复发组间差异性小,P >0.05,见表5。

表5 肠套叠患儿术后复发[n(%)]

3.讨论

肠套叠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严重危及婴幼儿身体健康,少部分肠套叠患儿甚至因此死亡[3]。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法复位、空气复位、水压复位、手术复位等为主,在手法复位失败情况下,空气灌肠整复术应用效果较好,被普遍应用于肠套叠临床治疗中,治疗安全性高,更容易被肠套叠患儿家属所接受[4]。倪良军、刘创、陈兰香等人在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中指出,采用空气灌肠整复术应用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改善肠套叠患儿胃肠道功能[5]。开腹手术复位方式主要通过侵入性操作将其复位,但该方法在手术过程中风险增加,应用安全性差,肠套叠患儿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预后时间也更长。但手术方法却是空气灌肠整复术复位失败情况下的有效补充治疗方法,能够解决肠套叠疾病治疗问题。此次研究,选择我院治疗的80 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整复手术,观察手术指标、时间指标、炎性指标、并发症、复发情况等多项数据。通过数据结果统计学计算可以发现,实验组肠套叠患儿术后手术指标、炎性指标、时间指标均优于对比组肠套叠患儿。但通过数据分析也可以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在复发率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性,空气灌肠整复术手术失败后仍然需要接受开腹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空气灌肠整复术是治疗肠套叠的有效方式,患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反应低,预后时间短,手术开展更安全。但如果空气灌肠整复术手术失败,则需要通过开腹手术治疗,临床医生在治疗期间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肠套叠灌肠开腹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