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1-05-19 08:17黄春瑶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关节

黄春瑶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3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关节置换手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其产生与术后长期卧床静养、缺少适当运动以及手术后血液高凝结状态均有关。近年来,随着手术治疗的不断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1-3]。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完善的护理模式对髋关节手术治疗患者意义深远,本文旨在评价关节置换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在我院行关节置换手术的15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 例。研究组女40 例,男38 例,年龄43 ~75 岁,平均(59.0±6.5)岁;16 例骨性关节炎,24 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8 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女36 例,男42 例;年龄42 ~75 岁,平均(58.5±6.3)岁;14 例骨性关节炎,28 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 例股骨颈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手段,符合进行髋关节手术的判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肿瘤、血栓性疾病、精神类疾病及资料不全者。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我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试验。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告知患者关节置换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及对应处置方式、术后注意事项等基础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临床症状监测。密切关注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定时测量双下肢周径,测量周径部位分别为踝上5 cm、膝下10 cm、膝上15 cm,同时评估患者肢体有无肿胀、疼痛感,以及皮肤色泽、温度等变化,在护理期间要时刻关注患者皮肤的温度、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当患肢出现红肿、胀痛等情况时,及时做好处理工作,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进行对症处置。(2)术后体位指导。通过一对一宣讲教育指导患者术后正确体位,包括双腿外展中立位,患肢抬高,床头抬高20°,及时穿戴下肢高弹力袜,采用足底加压泵治疗等,防止出现血栓并发症。(3)心理疏导。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对疾病知识及手术相关事宜进行详细讲解,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排除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并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产生。(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清淡食物,多饮水,戒烟禁酒。(5)恢复锻炼。制定每位患者的功能锻炼计划,可直观了解患者目前锻炼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尽早下床活动,术后当天及时指导患者开始踝关节、患肢肌肉收缩运动,以加快血液的循环,做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工作。指导患者运动的过程中 要坚持适度运动原则,根据患者个人的病情恢复情况合理进行运动。注意循序渐进,同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关节肌肉按摩等辅助恢复功能护理。(6)抗凝。术后提前做好抗凝预防工作,可以通过注射抗凝剂药物预防方式,术后遵医嘱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或)口服华法林等,皮下注射时针头朝下,空气弹至药液上方,预灌针剂针筒内留有0.1 mL 空气,注射完毕后停留10 s 再拔针,从而减少针尖处的药液残留导致皮下出血的发生,拔针后需按压5 ~10 min,避免热敷。使用抗凝药期间,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并进行空气压力波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块的形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80 分以上非常满意,60 ~80分为一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肿胀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的15.38%,研究组下肢肿胀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肿胀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流过缓,血液呈高度凝结状态淤积,形成血栓。其典型症状为患肢出现疼痛或压痛,伴有肿胀、皮肤发紫等,一般通过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及行动功能上的障碍,更为凶险的是血栓脱落之后引发的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家庭带来心理压力[4-6]。本研究表明: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对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7-9]。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弥补常规护理干预不到位的局限性,通过监测临床症状、指导术后正确体位、完善的心理疏导以及优质的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精准输出医护专业知识,使患者改变手术认知,消除手术疑虑,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对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关节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