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棉田用药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2021-05-19 08:51丁丽丽李贤超马江锋赵冰梅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棉田使用量兵团

丁丽丽,李贤超,马江锋,赵冰梅,王 林,余 璐,李 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我国棉花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产量占全国的33.5%。自2017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入推进团场综合改革,为全面释放职工群众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力,解放生产力,全面取消农业生产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农机、统一技术、统一农资采购),兵团棉花病虫害防治方式和模式出现较大的变化,由行政主导的棉花病虫害统防统治转变为职工自主决策防治,因团场职工多数植保知识、技术匮乏,科学安全用药意识薄弱,在棉田复杂多变的病虫害面前盲目用药和选择药剂种类单一、频繁、超量使用农药现象增加[1-2]。目前关于棉田用药的研究主要在药效试验方面,对棉田全程用药情况的系统调查或研究较少,2015年方丹等[3]对全国主要棉区的棉花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任琛荣、张玉斌等[4-5]对新疆棉田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本文通过调研兵团棉田病虫草害全生育期用药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兵团主棉区棉田用药种类、药剂使用量和次数等内容,探索当前兵团棉田用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方法 按照兵团主要棉区分布情况,在南疆选择第一师、第三师,北疆选择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师和第八师等有代表性的12个棉花种植大户开展调查,通过问卷、和现场走访的方式对棉花生产全生育期进行详细调查记载。调查面积共240hm2。

1.2 调查内容 分类统计棉花全生育期内主要防治对象、用药种类及用药量。

2 调查结果

2.1 棉田用药防治对象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兵团棉田农药主要防治病害有立枯病、枯黄萎病和烂铃病,害虫有棉蚜、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等;杂草有龙葵、灰藜、田旋花、三棱草、反枝苋、狗尾草、稗草等[6]。

2.2 棉田农药使用情况

2.2.1 棉田主要用药时期 根据兵团棉花栽培管理模式,棉田主要用药时期分播种前、苗期至花铃期和棉铃成熟期3个阶段。播种前使用土壤封闭除草剂,南疆施药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北疆在4月上旬至中下旬。苗期至花铃期以防治病虫害和施用生长调节剂,主要使用杀虫杀螨剂、植调剂和杀菌剂;棉铃成熟前期为保障棉花成熟的整齐度,在9月中上旬使用脱叶催熟剂。

2.2.2 棉田农药使用量 通过统计调查用户棉田药剂的平均用量,棉田使用农药商品量为908.26g、mL/667m2,折百量为232.43g、mL/667m2,农药使用量整体偏高。

从用药类型来看,棉田杀虫杀螨剂的使用量最高,为494.39g、mL/667m2,占总商品用量的54.43%,其次为除草剂,为260.00g、mL/667m2,占总商品量的28.63%;除草剂的有效成分使用量最高,为91.81g、mL/667m2,其次是杀虫杀螨剂,为65.90g、mL/667m2。杀虫剂和除草剂有效成分使用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农药使用量的39.50%和28.35%,为棉田农药主要投入类型(表1)。

表1 兵团棉田不同农药类型平均使用量

2.2.3 棉田用药种类 兵团棉田常用药剂有45种(表2),均属于中低毒药剂,其中低毒药剂有41种,占总种类的91.1%;中毒药剂4种,为毒死蜱、联苯菊酯、丁硫克百威和溴氰菊酯,占总种类的8.9%。

按农药类型分析,棉田土壤封闭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有二甲戊灵、氟啶草酮和扑草净。常用的杀虫杀螨剂包括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辛硫磷等)、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氟啶虫酰胺、呋虫胺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丁硫克百威)、抗生素类农药(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螨剂(螺螨酯、炔螨特、乙螨唑、哒螨灵等)。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以甲哌鎓为主,部分棉田喷施胺鲜酯、芸苔素内酯等植调剂提升棉花健株抗逆和提质增效。脱叶催熟剂主要为有噻苯隆、敌草隆和乙烯利等。45种药剂中单剂有37个,占调查农药使用量的82.2%,两元复配制剂8个,占总使用量的17.8%,没有三元复配制剂的应用。

表2 棉田常用农药统计表

续表

2.2.4 棉田用药次数和用药时间 经统计,兵团棉田主要用药时间在5~8月份(表3),其中害虫棉蚜全程防治用药次数最多,达到5~8次,平均用药量为26.25g、mL/667m2;局部地区棉蚜发生严重的棉田防治>8次。棉叶螨的防治次数仅次于棉蚜,为3~6次,用药量12.35g、mL/667m2。除草剂防治用药1~2次,棉花播前均采用土壤封闭处理[7],对于龙葵、三棱草和田旋花等恶性杂草发生严重的棉田采用茎叶处理、随水滴施等作为补充防治方法[7-8]。全生育期棉花化控使用的是甲哌鎓,关键时期喷施4次/月。机采棉田一般在收获前喷施1次脱叶剂和催熟剂,局部地区采用2次施药。

表3 棉田主要用药对象的平均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3 兵团棉田用药现状分析

3.1 科学用药水平有待提高 团场全面取消统一供应农药,加上基层农户文化水平低、用药知识缺乏,兵团棉田科学合理用药水平整体偏低。一是购买农药渠道不当,增加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二是有些农户无视农药说明书的推荐量和使用方法,农药配置方法不当,并轻信经销商的建议混配2~3种相同有效成分的药剂,导致棉田害虫对常用农药的抗性上升,如棉蚜对啶虫脒、吡虫啉的抗性明显。

3.2 盲目用药和打保险药现象普遍存在 农户缺乏植保专业知识,尤其面对棉田常发生和严重发生的虫害增加药剂用量和用药次数,打保险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农户凭借自身经验盲目选用药剂及防治时间,如棉田蚜虫还未发生就兼带防治。

3.3 棉田农药低毒化基本完成,生物农药应用仍然较低 棉田使用的药剂均为中低毒农药,其中低毒农药占种类的90%以上。说明兵团棉田用药基本实现了去高毒化,在低毒化农药应用方面也取得良好进展。经调研,生物农药的应用仍然较低,使用率仅占8.9%。

4 对策建议

4.1 强化科学用药技术指导,引导科学合理用药[9]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精准用药等方面的知识的宣传,加强《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宣传力度,增强团场职工安全用药意识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意识。二是结合兵团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并下发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指导棉田病虫害化学防控的关键期,技术人员给农户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知识,提高科学用药意识。

4.2 依托农药减量增效项目,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为提升兵团科学用药水平,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药使用零增长为目标,依托项目建设“棉花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核心示范区,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提升兵团安全用药水平。

猜你喜欢
棉田使用量兵团
人工助迁多异瓢虫和化防2种模式对棉蚜的防效及天敌种群动态影响
兵团记忆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兵团文化开发利用的“三位一体”路径探析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
基于移动GIS的棉田朱砂叶螨预警系统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