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比较

2021-05-19 08:17马向东冯俊如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韩 涛,马向东,冯俊如

(中化二建集团医院普外科 山西 太原 030021)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普外科疾病,由于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受腹腔压力时体表可出现凸出的疝囊,疝囊内包含由缺损进入的腹腔内器官或组织[1-2]。据统计,每年全球有2 千万以上的腹股沟疝手术[3]。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站立、行走后可发现凸出疝囊;病情不断进展后会出现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措施为手术方式,非手术治疗无法治愈。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见术式,临床应用广泛。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很快获得医生和患者的亲赖。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我院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85 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 例,男28 例,女12 例,年龄为35 ~70 岁,平均为(59.43±10.64)岁;单侧37 例,双侧3 例;临床分型中Ⅰ型7 例、Ⅱ型18 例、Ⅲ型11 例、Ⅳ型4 例;观察组为腹腔镜疝修补术45 例,男38 例,女7 例,年龄为39 ~70 岁,平均(60.85±11.45)岁;单侧40 例,双侧5 例;临床分型中Ⅰ型10 例、Ⅱ型19 例、Ⅲ型12例、Ⅳ型4 例。纳入标准:(1)参与本次研究的86 例患者确诊为腹股沟疝,且具有手术指征;(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绞窄性疝、复合疝等患者;(2)合并严重器质性器官功能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取长6 cm 左右腹股沟管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护重要的腹股沟区神经和血管。找到疝囊,进行高位游离并还纳入腹腔。对于体积较小的疝囊在游离后壁化精索,将Marlex 网塞与内环共同回纳至腹腔;对于体积较大的疝囊,需切断并缝合近端,再用Marlex 网塞充填内环并将疝囊还纳回腹腔,最后将预置的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腹横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可吸收线缝合,结束手术。

1.2.2 腹腔镜疝修补术 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低脚高位,做1 cm 左右切口在脐孔下方,切开腹白线后分离肌肉至后鞘,钝性分离腹膜外间隙,置入10 mm Trocar,建立气腹,在腹腔镜直视下扩大腹膜前间隙,注意保护精索。在脐与耻骨连线中点以及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置入两个5mm 套管针,显露疝囊周围结构,包括Cooper 韧带、耻骨结节等。根据疝的类型进行相应处理,分离疝囊,还纳腹腔并腹壁化精索。在腹膜外间隙放置轻质疝修补网片覆盖疝环口、耻骨肌孔,固定后解除气腹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腹股沟异物感、硬结、麻木感等消失时间以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疝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都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s)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5 96.4±20.4 26.4±5.3 31.5±5.2 3.1±0.6 7.3±1.6对照组 40 145.3±28.5 45.7±6.9 50.8±4.6 5.4±1.2 9.7±1.3 t 9.169 14.550 18.025 11.364 7.53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手术时长/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疼痛持续时间/h下床时间/d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对比

观察组腹股沟异物感、硬结、麻木感消失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和疝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对比(± s)

疝复发/n(%)观察组 45 27.4±4.7 36.3±6.7 40.7±9.2 0(0.0) 0(0.0)对照组 40 42.6±6.3 53.5±6.2 45.3±8.7 2(5.0) 1(2.5)t/χ2 12.695 12.234 2.360 2.304 1.138 P 0.000 0.000 0.021 0.129 0.286组别 例数腹股沟异物感消失时间/d腹股沟硬结消失时间/d腹股沟麻木感消失时间/d股静脉血栓/n(%)

3.讨论

腹股沟疝在中老人群中较为常见,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腹壁强度下降以及腹腔压力升高有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简单的动作(如行走、站立等)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4-5]。临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方式较多,包括开放式张力、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修补疝是由美Lichtenstein 于1989 年提出,该术式避免了腹股沟区正常结构的破坏,克服了开放式张力缝合的缺点,具有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因此取代了传统疝修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6]。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修补后容易导致周围组织无张力。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迅速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受到大众的广泛青睐。由于腹腔镜技术设计合理,不会使已有缺陷的腹股沟管结构进一步破坏,而且腹腔镜手术优势较多,包括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7]。腹腔镜疝修补术虽起步时间较晚,但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已经非常成熟。迄今全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基本上应用膜前补片修补术或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本文采取的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无张力修补术[8]。其中40 例患者进行开放式手术,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劣势,手术创口较大,腹腔接触外界时间较长,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有所增加,不利于患者恢复。而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的创伤,经过腹腔镜能清晰了解患者腹腔情况,避免造成组织黏连,修补效果更显著[9]。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短于开放式手术者(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7%低于对照组22.5%(P <0.05);3 个月随访,观察组腹股沟异物感、硬结以及麻木感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充分表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其临床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修补术,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