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腹内压与颅内压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021-05-19 08:17李育苏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压值神经外科脑组织

闫 静,李育苏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江苏 苏州 215000)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是指腹腔封闭腔隙内稳态的压力,其压力大小是由腹壁的顺应性及腹腔内容物的压力来共同决定的,并且随着呼吸状态(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变化,正常成人的IAP 值在0 mmHg上下波动[1]。有研究报道[2],危重症患者存在腹内高压症,其发生率为29%。持续存在的腹内高压不但可以导致腹腔脏器(如肠道、胃、肝、肾)的损害,还会诱发腹腔外(如脑、心、肺)全身多器官功能的损害[3-4]。颅内压是指颅腔的内容物对其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其高低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5],IAP增高到一定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不仅会导致颅内压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还会导致脑组织发生病理生化改变。就神经重症患者而言,腹内压和颅内压常常同时升高,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此外,及时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并准确的进行有效的干预,对疾病的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两项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二者可能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 年2—9 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并同时进行了颅内压和腹内压实时监测的患者共8 例。其中男4 例,女4 例;年龄24 ~63 岁,平均年龄为(52±14)岁;其中颅脑外伤6例,脑血管病1例,颅脑肿瘤1例。纳入标准:(1)年龄≥18 周岁;(2)行脑室型有创颅内压探头置入术;(3)留置保留导尿管;(4)入住NICU ≥3d;(5)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IAP 测量禁忌症患者:如存在近期进行膀胱手术、膀胱外伤、神经源性的膀胱或者伴有血肿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等;(2)妊娠期、围产期妇女;(3)研究期间发生下列情况:尿管被拔除、尿路发生感染、持续进行膀胱冲洗、进行床旁血滤或血浆置换、患者死亡等。

1.2 方法

颅内压监测:脑室外引流的颅内压监测被认为是金标准[6]。本研究采用由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Codman 脑室型颅内压监测仪,探头常规的置入非优势半球侧脑室内,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连接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测仪,进行有创持续颅内压监测。持续观察并且记录颅内压数值,其单位为mmHg。

腹内压监测:根据世界腹腔间隙学会指南[7]推荐,本研究采用经膀胱内途径间接测量腹内压。患者取平卧位,将导尿管与压力管联通;排空患者膀胱内尿液,通过三通阀门向膀胱内缓慢注入37 ~40 ℃的无菌生理盐水25 mL;选择归零位置(即将压力传感器放置于腋中线水平);对传感器进行校零;校零成功后,关闭传感器通向大气的阀门,打开通向患者的阀门;待监护仪上的数值稳定后,于患者呼气末读取数值,其单位为mmHg。考虑到膀胱充盈性,每间隔1 min 测量1 次,重复测量2次,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3 d 内每8 h 同步记录的颅内压值及腹内压测量值共72 个记录点的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2.0 统计软件对各个记录点的数据进行其相关性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8 例患者术后3d 内每8h 同步记录的颅内压值及腹内压测量值共72 个记录点的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所得相关系数r=0.808(P <0.05),两者的数据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果见表1。

表1 腹内压值与颅内压值变化的相关性

3.讨论

IAP 被公认为是危重症患者继体温、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之后的第六生命体征,并且其腹内压的改变会影响其颅内压,而颅内压又是影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预后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更应加强对神经重症患者腹内压的关注,尤其对于具备腹内压增高的高危患者,需对其腹内压进行动态的监测。本研究发现,腹内压与颅内压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腹腔内压力的变化可能对预测神经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发生有其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这与缪国专等[8]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腹内压变化会引起颅内压改变,一些学者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准确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9]认为,IAP 增高会引起膈肌抬高,造成胸内压增高,进而会引起下腔静脉压增高,腰静脉丛的压力增高,腰静脉丛回流的减少,导致椎管血管间隙的增大,进而使椎管内的压力增高,而椎管与其颅内的腔室相通,最终导致颅内压的增高;此外腰静脉丛压力的升高,还会引起腰池及脊神经根区域的脑脊液吸收下降,导致颅内压增高。也有学者[10]认为,腹内高压会引起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神经元的萎缩和凋亡,这些将进一步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脑水肿的形成,从而使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的调节,依据经典的Monro-Kellie 定律描述,其颅腔容积是恒定的,因此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血流量及脑脊液量)的总量之和也应该保持恒定,如果其中的一种成分增多必然会引起另外两种成分的减少,反之,当脑脊液的量减少时,必然会引起脑组织及脑血流量的增加,但是由于脑组织容积相对恒定,并且具有非弹性的特点,所以其可变性非常小,因此只能依靠脑血流量的变化来调节颅腔内的压力[11]。颅内压持续升高,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及病理的改变,当颅内压升高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脑血流量,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发生脑水肿,导致颅腔内的压力进一步的升高,可使部分脑组织通过一些解剖上的孔道移位至压力比较低的地方,导致脑疝的形成,其移位的脑组织会压迫脑干、脑神经和血管,也会阻塞脑脊液的循环,产生一系列地紧急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可以直接的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并根据其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控制颅腔内压力的增高,预防脑疝形成。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腹内压和颅内压,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理生理数据,对于分析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其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的应用和探索,但有关腹内压与颅内压之间相互影响的准确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压值神经外科脑组织
高水压水下隧道合理涌水量限排设计研究
脑池造瘘术及控制性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欠平衡井底欠压值设计新方法研究及应用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