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1-05-19 08:17袁志奇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射血胺碘酮内径

袁志奇

(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内科 广东 广州 510410)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是冠状动脉硬化使得心肌供血不足所致的疾病,若患者伴有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则会加重其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胸痛等症状[1]。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疾病症状可从其心前区、胸骨处散发,至其肩臂、手指处,若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干预,则可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患者治疗,其中胺碘酮、普罗帕酮较为常用[3]。本研究主要对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作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100 例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每组50 例。纳入标准:(1)确诊存在冠心病,且伴有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2)近期未接受胺碘酮等相关药物治疗者;(3)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2)合并甲减、甲亢等疾病者;(3)伴有病态窦房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者;(4)药物过敏史者;(5)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实验组中,年龄47 ~78 岁,平均(62.85±10.18)岁,病程2 ~17 h,平均(9.52±1.30)h,男28 例,女22 例。对照组中,年龄46 ~77 岁,平均(63.51±11.02)岁,病程2 ~16 h,平均(9.44±1.27)h,男29 例,女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符合2013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检查心电图,血液常规生化心肌酶肝肾功能,心脏彩超。

均实施综合急诊处理,及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给予其吸氧、利尿剂、强心剂等治疗。

对照组普罗帕酮治疗,将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70 mg)与氯化钠溶液(20 mL,0.9%)混合,以静脉推注的方式给予患者治疗,在15 min 内完成滴注,必要时,在10 min 后再次进行1 次滴注,控制总量在210 mg 内。药物起效后,继续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速度为1 mg/min,直至患者疾病症状明显缓解,之后以口服的方式是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每次剂量为150 mg,3 次/d。

实验组胺碘酮治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 mg)与葡萄糖溶液(80 mL,5%)混合,以泵入的方式用药,用药前10 min 控制泵入速度为90 mL/h,之后调节为6 mL/h,控制胺碘酮的使用剂量在1200 mg/d 以下,直至患者复律成功,之后以口服方式是盐酸胺碘酮片治疗,1 次/d,口服100 mg。两组均连续实施1 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性。效果评价[4]:显效:患者的疾病症状明显缓解,其早搏发作次数降低90%以上,或完全消失,房颤未发作;有效:患者的疾病症状有所改善,其早搏发作次数降低50%~90%,房颤发作次数明显降低;无效:疾病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患者房颤发作频繁,早搏症状发作次数降低不足50%;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心率下降、血压降低等。心功能指标:主要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分钟输出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实验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每分钟输出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分钟输出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58.51±2.89 50.22±2.31 65.74±4.05 55.62±2.51对照组 50 58.47±3.02 54.79±2.28 66.01±5.30 60.13±3.26 t 值 0.068 9.956 0.286 7.751 P 值 0.946 <0.001 0.775 <0.001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每分钟输出量/L/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40.51±2.15 51.23±3.21 3.26±0.25 4.88±0.52对照组 50 40.32±2.09 45.17±2.36 3.31±0.20 4.27±0.41 t 值 0.448 10.755 1.104 6.514 P 值 0.655 <0.001 0.272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常同时合并心律失常的情况[5]。常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科学救治治疗,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而对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则较易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强化其有效治疗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00%;实验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分钟输出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表明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普罗帕酮能够对钠离子流失抑制,延长动作电位间期,但是其会对β 受体产生阻滞的作用,可能出现心肌收缩抑制的情况,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6]。胺碘酮是常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对钙离子、钾离子通道阻滞,抑制细胞富集化,延长冲动传导,且可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的传导性以及自律性,促进患者血管平滑肌的扩张,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将外周血管的相关阻力降低,改善心肌耗氧量,更好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7]。

综上所述,胺碘酮应用于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对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射血胺碘酮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