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巴比妥钠联合地西泮治疗急诊惊厥患儿症状缓解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19 08:17徐伟星曾秀珍吕珊珊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复发率例数

徐伟星,曾秀珍,吕珊珊

(广东清远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 清远 511500)

惊厥在小儿中极为常见,从属于脑神经功能紊乱范畴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频繁等特点[1],如患儿惊厥症状反复发作且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小儿大脑发育和脏器损害,危害其健康和成长。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急诊科室收治的60 例惊厥患儿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后症状改善效果及降低惊厥复发率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详细报道内容见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急诊科室收治的惊厥患儿共计6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30)和参照组(n=30)。研究组中,男20 例、女10 例,最小年龄6 月,最大年龄6 岁,平均(3.50±1.50)岁。参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最小年龄1 岁,最大年龄7 岁,平均(3.30±1.0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无其他合并症状,经临床诊断后均符合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患儿家长在知情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苯巴比妥钠及地西泮过敏患儿,心肺功能不全、呼吸系统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发作等患儿。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结合病情酌情给予物理降温及低流量吸氧、补液等基础治疗。

参照组患儿使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1,规格:0.1 g/1mL)治疗,每次使用剂量为3 mg/kg,肌内注射,1 次/d,必要时4 ~6 h 可重复注射1 次,治疗疗程为5 d。研究组患儿使用苯巴比妥钠联合地西泮治疗,即: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1,规格:0.1 g/1 mL),3 mg/(Kg·次),1 次/d,肌内注射,必要时4 ~6 h 可重复注射1 次;联合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7,规格:10 mg/2mL),每次使用剂量为0.3 ~0.5 mg/kg,1 次/d,静脉注射,必要时4 ~6 h 可重复注射1 次),治疗疗程为5 d。控制药物注射速度≤0.3 mg/min,用药剂量≤10 mg/次。

1.3 观察指标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详细记录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和中枢神经特异蛋白100β 等血清学指标[2];治疗效果分成三类,分别是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即为患儿惊厥症状消失且无复发,血清学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即为患儿惊厥症状改善且3d 内复发次数在5 次及以下[3],血清学指标改善明显,无效即为患儿病症无改善或反复惊厥发作,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详细记录并统计患儿经治疗后1 h 惊厥复发次数及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讨论的60 例患儿产生的所有指标数据均用SPSS 26.00 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如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等指标均用(%)表示,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如患儿的血清学指标用(±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相比于治疗前血清学指标均得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中枢神经特异蛋白100β 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ng/mL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30 8.78±1.32 2.62±1.56 16.510 <0.001参照组 30 8.31±1.48 5.34±1.34 10.891 <0.001 t 1.298 7.244 - -P 0.199 <0.001 - -组别 例数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100β/ng/mL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30 0.98±0.51 0.36±0.15 6.388 <0.001参照组 30 0.81±0.48 0.51±0.19 3.182 0.002 t 1.329 3.393 - -P 0.188 0.001 - -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儿1 h 惊厥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1 h 复发率为1.6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1.67%,有统计学差异(P <0.05)。

表3 两组患儿1h 惊厥复发率比较

3.讨论

惊厥在小儿当中是一种常见病症,而高热惊厥在小儿惊厥中占比接近62.4%[4],这是由于小儿在高热时体温长时间保持过高状态,临床表现多集中在抽搐、痉挛、意识不清等。小儿受自身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影响,如惊厥症状反复且持续,就会对小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小儿高热惊厥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之一[5]。临床治疗小儿惊厥的常用药就是苯巴比妥钠,该药物是一种典型的抗惊厥类药物,成年人可根据惊厥程度适量增减使用剂量,小儿患者受年龄、身体等诸多因素限值。苯巴比妥钠在注射半小时后起效,2 ~15 h 内达到药物峰值,使用后小儿患者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睡眠状态,起到控制惊厥的功效,但是,该药物治疗下患儿血清学指标的改善不够明显,且惊厥复发相对较多,临床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同时,即使惊厥预后效果良好,但是其复发率高,尤其是小儿惊厥后出现继发性癫痫的风险较大。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西泮的出现和联合应用改善了以往治疗存在的弊端。地西泮从属于二氮卓类药物的范畴内,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约76%,0.5 ~2 h 血药浓度达峰值,4 ~10 d 血药浓度达稳态,T1/2 为20 ~70 h,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地西泮及其代谢物脂溶性高,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具有起效快、控制力强、作用时间短等特点,对小儿身体危害较小,且治疗效果明显。联合苯巴比妥钠后,地西泮的半衰期增长,血清学指标改善明显,用药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对小儿惊厥症状的控制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血清学指标无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相比于治疗前血清学指标均得以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中枢神经特异蛋白100β 改善显著(P <0.05);另外,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1h 惊厥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 <0.05)。由此可知,患有惊厥症状患儿使用苯巴比妥钠联合地西泮治疗相比于单一使用苯巴比妥钠治疗来说,联合治疗下患儿血清学指标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更显著,1 h 惊厥复发率更低,在确保治疗安全性的同时,帮助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急诊惊厥患儿使用苯巴比妥钠联合地西泮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小儿惊厥症状,且复发相对更少见,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苯巴比妥钠联合地西泮在急诊惊厥患儿症状缓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复发率例数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测定*
妇科手术前使用苯巴比妥术后致固定性药疹(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