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结核病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21 06:42杜新爱刘建民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原学结核结核病

沈 飞,杜新爱,崔 帷,刘建民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病防治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61)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40岁以下发病率维持在低水平,40岁以上呈现快速升高现象,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80岁左右达到峰值[1-2]。2020年WHO全球结核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新增约83.3万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58/10万,仍然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应用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使得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时间延长,进入带瘤生存状态,这段时间内的恶性肿瘤患者处于特殊的自身免疫状态[4],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结核病的数量不断增加。早在1810年就曾发现恶性肿瘤与结核病同时存在的情况。欧洲一项调查显示,肺癌患者中合并结核病的比例达到21%[5]。汇总2000年至2006年万方数据库中肺癌合并结核病患者数据显示,肺癌患者中合并结核病的比例为10%[6]。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结核病增加了患者负担和痛苦,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拟以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继发结核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减少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结核病的风险,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207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为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确诊时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核病相关检查结果均不支持合并结核病,恶性肿瘤病史超过6个月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WS288-2017)[7-8]及结核病分类(WS196-2017)[9-10]诊断为肺结核,或者根据病理、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外结核,临床资料完整。207例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恶性肿瘤种类分别为肺癌(43.00%,89/207)、乳腺癌(16.91%,35/207)、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4.49%,30/207)、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3.04%,27/207)及其他恶性肿瘤(12.56%,26/207),继发结核病种类分别为肺结核(52.66%,109/207)、肺外结核(47.34%,98/207)。另外选取同时期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经组织学活细胞学检查确诊的单纯恶性肿瘤患者179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收集207例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和179例单纯恶性肿瘤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类型、治疗方式、既往史、病原学阳性肺结核密切接触史、生活方式等。资料收集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资料后进行数据录入,形成数据库。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年龄≥60岁、既往结核病史、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临床分期Ⅲ~Ⅳ期、既往未行抗肿瘤治疗、曾接受化疗的比例[74.88%(155/207)、21.74%(45/207)、30.92%(64/207)、79.23%(164/207)、35.27%(73/207)、57.97%(120/207)]均明显高于单纯恶性肿瘤患者[60.89%(109/179)、11.73%(21/179)、10.06%(18/207)、33.52%(60/179)、21.23%(38/179)、47.49%(85/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86,P=0.003;χ2=6.782,P=0.009;χ2=24.971,P=0.001;χ2=7.972,P=0.005;χ2=9.232,P=0.002;χ2=4.238,P=0.040)。见表1。

3 讨论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居全球单病种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结核分枝杆菌以感染肺部为主,也可以通过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机体的组织器官,导致不同类型结核病的发生[11]。Paul等[12]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能“欺骗”宿主免疫系统,使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主动攻击健康肺组织,肺组织出现“漏洞”,结核分枝杆菌乘虚而入。虽然主要攻击肺组织,但其还能导致大脑、肾脏、脊椎等机体其他部位的损伤,从而引起肺外结核病。恶性肿瘤的发生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免疫生物学过程[13],而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就处于特殊的自身免疫状态,容易导致结核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的方法对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和单纯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年龄≥60岁、既往结核病史、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临床分期差、既往未行抗肿瘤治疗及曾接受化疗等因素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结核病的危险因素,这与廉娟雯[14]等的报道基本一致。年龄≥60岁恶性肿瘤患者各种器官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易引起结核病发生。既往未行抗肿瘤治疗及临床分期差等因素都会使患者处于一种极度消耗状态,营养严重不良,机体免疫力极差,导致结核病的发生风险加大。既往肺结核史或抗结核治疗史的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或抗肿瘤治疗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打破稳定状态,导致结核病灶复燃而发病[15]。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处于潜伏感染状态的可能性大,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患上恶性肿瘤后,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活动性结核病出现。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药物全身治疗可以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及肉芽肿微环境失调,促使结核分枝杆菌体内增殖而引发结核病[16],而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较小,与继发结核病关联不大。

表1 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 n(%)

综上所述,年龄≥60岁、既往结核病史、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临床分期差、既往未行抗肿瘤治疗及曾接受化疗等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继发结核病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恶性肿瘤继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病原学结核结核病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ELISPOT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