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21 06:42吴慧启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1期
关键词:吸烟史低剂量结节

吴慧启

(西平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西平 463900)

目前,肺癌发病率、病死率均居于恶性肿瘤之首。肺癌患者预后与发现肺癌时所处进展时期密切相关,肺癌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因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已为中晚期,错失治疗最佳时机[1]。现阶段,肺癌患者5 年生存率仅12%~15%,但及早诊治,早期肺癌的这一数据可增至70%[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为诊断肺癌常用手段,但常规剂量CT扫描可能增加对患者的潜在危害。本研究选取西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84例,探究低剂量CT扫描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西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临床病理学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84例,均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剂量的不同均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9~80(56.75±7.85)岁;无吸烟史者16例,1~10 a吸烟史者10例,11~15 a吸烟史者11例,﹥15 a吸烟史者5例;组织病理分型:鳞癌29例,腺癌9例,大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合并症:8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39~82(57.25±8.06)岁;无吸烟史者17例,1~10 a吸烟史者11例,11~15 a吸烟史者10例,﹥15 a吸烟史者4例;组织病理分型:鳞癌31例,腺癌8例,大细胞癌2例,腺鳞癌1例;合并症:9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2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病理分型、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2015 WHO、2011 IASLC/ATS/ERS肺腺癌病理新分类及临床实践》中早期肺癌诊断标准[3],并经影像学、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2)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

1.2.2 排除标准 1)伴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配合检查;2)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1.3 方法美国GE公司Optima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参数:有效管电流时间60 mAs,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断层准直4.0 mm,螺距1.5;低剂量扫描参数:有效管电流时间30 mAs,管电压120 kV,层厚6 mm,断层准直5 mm,螺距1.0。两组扫描图像均传输至医学影像工作站做后期处理。所有图像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当意见不一致时,协商一致。

1.4 观察指标1)早期肺癌检出率;2)图像质量:主要从有无伪影、病灶显示情况、诊断可信度进行评分,无伪影,病灶显示最佳,可信度≥90%为4分(优质图像);轻微伪影,病灶显示较好,可信度75%~<90%为3分(良好图像);少许伪影,病灶显示,可信度60%~<75%为2分(合格图像);伪影严重,病灶显示不清晰,可信度<60%为1分(不合格图像);3)结节检出情况;4)辐射剂量指标:加权CT剂量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CTDIw)、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管电流曝光时间、最大有效辐射剂量;5)段支气管和外围肺纹理显示率。

2 结果

2.1 2组早期肺癌检出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检出率分别为90.48%(38/42)、92.86%(3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2.2 2组图像质量比较2组图像质量合格率均为100.00%,且优质图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8±0.39)分、(3.63±0.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4,P=0.528)。见表1。

表1 2组图像质量比较 n(%)

2.3 2组肺结节检出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肺结节平均大小、形态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结节检出情况比较 n(%)

2.4 2组辐射剂量指标比较观察组CTDIw、DLP、有效管电流曝光时间、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辐射剂量指标比较

2.5 2组肺部细节结构显示率比较2组肺部细节结构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肺部细节结构显示率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肺癌患者多因咳嗽、胸痛、咳血等症状而就诊,此时患者多已属中晚期,经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5 a存活率仍较低。早期肺癌,尤其位于周围肺野的小肿瘤,常无自觉症状,须通过体检发现。X线胸片为胸部体检传统首选方法,但由于周围型小肺癌与周边肺组织对比度差,且正位胸片上,肺组织与膈肌、心脏、纵隔重叠占肺容积26%左右,导致漏诊率较高[4]。

与X线胸片相比,CT可连续、高速采集数据,分辨率较高,同时可通过容积扫描后重建观察对肺癌进行定量诊断、精确定位,对发现早期肺癌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及放射诊疗技术的发展,X线放射剂量越来越受到重视。X线胸片有效剂量仅0.02~0.2 mSv,而常规CT扫描可达5~7 mSv,不符合X线检查最优化原则[5]。同时,胸部常规CT被认为导致医源性辐射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低剂量CT肺癌检查成为影像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

低剂量CT指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放射浓度、扫描范围的CT检查技术。实现低剂量CT的方法有:1)减低管电压:此法使辐射剂量下降的同时,导致X线质量减低,后果为吸收辐射比例增加,破坏患者受照射量与图像质量间的关系。故低剂量CT扫描需保持管电压不变;2)增加螺距:此法使层面敏感性曲线增宽,引起Z轴分辨率降低,易引起肺内小结节漏检,故不采用;3)减低管电流:可使辐射剂量降低,同时图像信噪比随之降低,影响低对比分辨力,导致低对比组织(脑、肝等实质器官)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胸部低剂量CT降低管电流,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充分降低X线剂量,且对肺内结节检出率无影响[6]。低剂量扫描降低的是mAs,对空间分辨率无显著影响,同时,由于肺脏具有肺泡结构,属含气组织,具有密度对比的天然优势,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大,故适宜低剂量扫描[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TDIw、DLP、有效管电流曝光时间、最大有效辐射剂量较对照组低,表明低剂量CT扫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2组肺部细节结构显示率、早期肺癌检出率相近,提示低剂量CT扫描、常规剂量CT扫描对段支气管、外周肺纹理的显示结果无显著影响,早期肺癌检出率相当;2组图像质量合格率均为100.00%,其中观察组优质图像比例92.86%较对照组95.24%低,这提示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稍差,但对图像质量整体评分无影响。

综上所述,低剂量CT扫描对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无影响,但可减少辐射剂量,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吸烟史低剂量结节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风险分析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危害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