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对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05-21 14:55雷婷婷石婷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雷婷婷,石婷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东营257335

临床研究表明[1-2],先天畸形及早产等高危妊娠会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妇产科针对高危孕妇需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高危孕妇,在剖宫产产后易出现出血情况,而出血量大,则会严重影响孕产妇产后恢复效果。因此,针对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则需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治疗方案。近年来,考虑到如何使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减少,并改善高危孕妇的凝血功能,国内外不少学者表示可在产前对高危孕妇使用氨甲环酸治疗[3-5]。鉴于此,该次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分析评价氨甲环酸对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高危孕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高危孕妇”的诊断标准,且均知情并签署相关医护干预同意书,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存在剖宫产手术禁忌证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24~35岁,平均年龄(28.6±1.1)岁;体质量指数25~37 kg/m2,中位体质量指数31.00 kg/m2;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3±0.2)周。对照组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28.7±1.0)岁;体质量指数26~37 kg/m2,中位体质量指数31.50 kg/m2;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4±0.1)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孕妇进入手术室之后,以常规方法使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30 mL,行静脉滴注,将输入时间控制在>10 min,在输入完成后的20 min内行椎管麻醉。

观察组孕妇产前使用氨甲环酸 (国药准字H11020634,规格:2 mL:0.1 g),联合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100 mL中,行静脉输入,将输入时间维持在>10 min,在输液完成后20 min内行椎管内麻醉。

两组孕妇在以上干预完成后,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基于胎儿娩出后在子宫壁使用10 U的缩宫素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进行比较;对两组产前、产后24 h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进行比较[6-8]。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后2 h、24 h出血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后2 h平均出血量为(234.87±51.89)mL、手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320.65±50.83)mL;对照组手术后2 h平均出血量为(358.11±50.67)mL、手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4 568.21±60.91)mL。观察组术后2 h、术后24 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12、346.985,P<0.05)。

2.2 两组术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产前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T、APT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胸闷1例、呕吐1例、面色潮红1例,总发生率为7.14%;对照组42例,产后恶心1例、呕吐1例、面色潮红2例,总发生率为9.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观察组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率为7.14%;对照组产后出血10例,产后出血率为23.8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高危孕产妇,实施剖宫产术后易出现产后出血,从而严重影响孕妇的生命安全[9-10]。产后出血指的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且80%的产妇发生在产后2 h内。产后出血产妇的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及继发性贫血。从高危孕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控制角度考虑,则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11-12]。

从临床研究进展来看,预防产后出血会采取促子宫收缩药物,比如常用的缩宫素,该药物于产妇子宫平滑肌缩宫素受体上发挥作用,具备一定的选择性,能够使子宫平滑肌处在兴奋的状态,通过子宫收缩对肌层血管起到压迫的作用,进而发挥止血的效果,在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方面具备一定的效果。然而,缩宫素的半衰期比较短,因此在对子宫收缩效应维持方面的时间偏短,在药效失效后,会加大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13-14];此外,如果大量应用缩宫素会使药物的效果降低,从而影响整体止血效果。而对于该次重点提到的氨甲环酸来说,属于一类赖氨酸衍生物,可以基于纤维蛋白溶媒原中的赖氨酸结合位点上发挥作用,竞争性对纤维蛋白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并使纤维蛋白块溶解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使止血效果增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氨甲环酸静脉给药,有70%以原形的方式从尿液中排出体外,从而增强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预防用药过程中需注重改善高危孕产妇的凝血功能。而对于氨甲环酸来说,在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上显著优于常规用药的缩宫素。所以,综合考虑可在预防高危剖宫产孕产妇产后出血中,基于产前使用氨甲环酸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高危剖宫产孕产妇基于产前给予氨甲环酸,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产后24 h,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仅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研究结果数据充分说明氨甲环酸的应用价值颇高;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基于产前对高危剖宫产孕妇使用氨甲环酸,可降低孕妇产后出血率,并改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使产后出血率降低在10%以下,该次观察组的7.14%<10%,说明氨甲环酸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15-16]。

综上所述,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前给予氨甲环酸,可以使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得到有效减少,并使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具备在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前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观察
认识一下云南白药牙膏中的『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用不同的氨甲环酸止血法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氨甲环酸用于脊柱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